探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围术期的人性化护理措施
2018-01-23王凡
王 凡
(辽宁省新民市人民医院护理部,辽宁 新民 110300)
腹腔镜手术已被广泛应用,尽管其安全性交传统开腹修补术高,但如果修补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感染因素过多仍然会导致术后腹痛、出血等并发症发生[1]。本次研究,主要探究人性化护理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90例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检查、X线检查以及腹部穿刺诊断。所有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24~68岁,平均(43.5±7.8)岁,其中有67例胃溃疡穿孔、23例十二指肠溃疡球部穿孔,腹痛与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为4~24 h,平均(8.5±1.5)h。利用盲选的方式,将这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较大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确诊后,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然后行气管插管全麻后进行穿孔缝合修补术,在手术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补液、抗感染、胃肠减压、抑制等治疗。待患者出院后予以质子泵抑制剂、幽门螺杆菌以及受体拮抗剂治疗。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①术前准备:总体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及时补液,平衡酸碱、水电解质、予以抗生素预防术中感染、检查腹腔镜运行状况等。②术后护理:实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将胃管、尿管、氧气管以及输液管处理好,及时将患者鼻腔、口腔内的异物清除,保持患者呼吸顺畅,予以肠胃减压,使患者胃内处于排空状态,注意引流管是否已固定好,将相关护理信息记录完整。待患者肛门排气候及时予以药物指导。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胃穿孔患者腹痛症状容易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通过强化与患者间的沟通,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定期开展健康宣讲,教给患者一定的疾病知识以及疾病预防措施。②术后护理:根据患者术后病情恢复状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功能恢复训练方案,由体位护理到肢体活动训练,帮助患者加快功能恢复。③饮食护理:为患者合理搭配膳食,尽量少食多餐,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予以高纤维食物,让患者细嚼慢咽,确保营养吸收良好。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对比:护理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6.52±1.23)d、排气时间为(20.45±3.12)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0.13±3.12)h;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9.45±1.75)d、排气时间为(28.75±3.65)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5.75±3.48)h。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t=10.0355,P=0.0000)、排气时间对比(t=11.5953,P=0.0000)、肠鸣音恢复时间对比(t=8.0661,P=0.0000)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护理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情况有1例穿刺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0例组织损伤、1例皮下血肿;对照组的并发症情况有2例穿刺口感染、4例腹腔感染、1例组织损伤、2例皮下血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6%)明显高于对照组(20%),其χ2值为7.7016,P值为0.005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改进。个性化护理提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围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
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予以患者个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功能训练护理等。心理护理:针对患者腹痛程度,及时进行疼痛处理,针对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让患者对疾病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喜好并结合实际病情合理搭配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摄入[4]。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将个性化护理措施应用到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围术期,不仅能有效清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还能减少术中感染和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