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黎平县腊洞村春节音乐活动调查报告
2018-01-23陈诚
陈 诚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腊洞村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茅贡镇西北部,全村分为上、下两寨。全村人口约1400人左右,村民均为侗族,姓氏以吴姓为主。
腊洞村风景秀丽,村子周围生长着众多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村头、村尾各建有风雨桥一座,村里共有上寨、下寨两座鼓楼。腊洞村有一座戏台,位于村委会旁,是高吊脚木楼戏台。此次腊洞村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就在戏台举行。
相比自然风光,更让腊洞村声名远播的是其为侗戏发祥地。腊洞村是侗戏鼻祖吴文彩的故乡。吴文彩受汉族戏剧的启发,根据汉族传书《朱砂记》《薛刚反唐》,改编成了侗装扮相、侗语演唱的侗戏《李旦凤娇》《梅娘玉》,由此侗戏便正式诞生。侗戏很快由此流传到外地,广西三江、湖南通道等地的侗寨也相继建立侗戏班子。从此侗戏便在侗乡广为流传。
一、准备工作
2月17日(正月初二)晚,腊洞村侗戏国家级传承人张启高和黔东南州侗戏传承人吴必胜两位戏师召集戏班人员在吴戏师家中排演侗戏。此出侗戏是张启高戏师新编,剧目尚未定名,剧情讲述了三位亲家妇女之间的幽默故事。八点半左右,排演人员到齐,包括戏师2名、演员4名(全是女性)、伴奏人员1名(仅1把二胡)。二胡声响起,演员出场开始演出,张启高戏师在一旁小声为演员提词。由于是新编剧目,需磨合、修改之处不少,排演时而暂停待张、吴两位戏师商量后方才继续。排演持续了两个小时便结束了。
18日(正月初三)下午,腊洞村村委会相关成员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包括装饰戏台、准备音响等。戏台正中贴着“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几个字,有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布置戏台前方的气球装饰。
唯一的一台音响放在戏台左边,一名男性工作人员正在播放音乐对其进行调试。
二、现场情况
18日晚上六七点钟,观看演出的村民开始陆续聚集于戏台前的空地。因为音响问题,原定于晚上八点开始的演出最后推迟到八点半左右才开始。程序如下:
1、主持人开场(主持人由张汝芳等四位身穿侗族服装的在校大学生担任)。
2、村长致新年贺辞。
3、腊洞小学学生表演舞蹈《隐形的翅膀》。
4、腊洞小学学生表演舞蹈《虫儿飞》。
5、张启高戏师及相关人员表演侗戏(演出时有两把二胡伴奏,且所奏音乐相同)。
6、3位小朋友表演舞蹈《最美的光》,其中舞蹈基础较好的小女孩又独自表演了舞蹈《压岁钱》。
7、2位中年妇女演唱拜年歌(使用侗戏二胡伴奏、演唱的是侗戏音调)。
8、10岁左右小女孩表演拉丁舞,英文歌《Good Time》伴奏。
9、全场最小表演者吴轩轩(4岁)表演广场舞《甜甜的日子》,因其奶奶和妈妈经常带着她去跳广场舞,她在耳濡目染下也跳得有模有样。
10、2位小朋友表演少儿舞蹈《不上你的当》《小龙人》,动作简单却充满童真。
11、5位小朋友齐唱歌曲《我的一年级》,大家都害羞不愿意拿话筒,伴奏原唱盖过了小朋友的声音。
12、侗戏二胡伴奏者华安演唱侗歌《奉劝赌博歌》,奉劝人们的种种赌博行为。
13、2位女性村民演唱侗歌《新年团结》(使用侗戏二胡伴奏、演唱的是侗戏音调)
14、18位上寨女性村民演唱侗歌,内容主要是新年祝福。
15、2位小朋友表演舞蹈《咖喱咖喱》,舞蹈动作并不统一。
16、16位中老年妇女表演《老人爱唱歌爱跳舞》,舞台中间站着8位演员演唱,两侧各4位演员则用劳动工具假装乐器表演,观众反应较热烈。
17、上下寨16位女性村民演唱侗族大歌
18、3位女性村民无伴奏清唱侗歌《党的政策好》,歌颂新时代党的利民政策。
原定的晚会节目并没有这么多数量,部分节目是演出现场临时添加的。
三、腊洞村春节联欢晚会的思考
春节是一年中休闲娱乐、走亲访友的好时光,对于腊洞村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来说是更是如此。此次腊洞村委会组织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内容丰富,包括了歌曲演唱、舞蹈表演、戏剧表演等,不难发现腊洞村民丰富的文娱方式。整台晚会的音乐亦是多种多样,既有热情洋溢的英文歌曲,又有轻松活泼的儿歌,但占据最重要地位的还是侗族传统的民间音乐。
女性在侗族文化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如崇拜女性神“萨岁”,将其视为始祖。晚会表演人员中,女性演员占据绝大多数,侗族音乐文化中的女性地位可见一斑。侗族传统民间音乐中,不论是大歌、情歌,还是侗戏、乐器,女性都有重要地位。
从晚会表演人员的年龄段和所演节目不难发现,腊洞村的中老年群体更热衷于侗族传统的民间音乐,而年轻群体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则更偏爱现代通俗音乐。青少年的音乐审美相较老一代人已经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的原因主要是审美观念的改变。现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通讯技术和设备的发达使人们非常方便的接触到不同的音乐和文化。而原汁原味的侗族传统民间音乐未能及时地随社会变迁做出适应调整,因此可能在某些方面并未能适应年轻一代的审美需求。侗族传统民间音乐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瑰宝,相信其在未来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