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理解演唱中的气息密度

2018-01-23

黄河之声 2018年9期
关键词:声带吸气力度

刘 伦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在演唱中,气息密度的支持对于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动力支持等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很多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强调要“找点吸气的感觉”,笔者认为,这样的提法不仅仅有助于歌唱中的气息支持,而且对歌唱的共鸣、整个歌唱状态都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么我们在了解气息密度之前先了解呼吸原理。

一、声乐演唱中歌唱呼吸与气息

(一)歌唱呼吸的基本原理

在歌唱发声中,依靠呼吸提供最基本的动力,气息在通过人体肺部通过气管呼出的过程中,喉头中的两片声带在闭合的状态下,在呼吸作用的带动下,声带就会震动进而发出声音,此时,声波在各共鸣腔体内不断扩大与美化,在造字气管的调节与组织作用下,在辅之以听觉神经的指挥,通过这几个因素的配合最终把歌曲准确、完美、动听的唱出来。

在演唱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完全取决于声带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唱高音时声带张力相应增大、缩短、变薄,呼气的压力增大,振动频率提高。唱低音时,由于呼气的压力减少,声带松弛,变厚,张力也会相应减小,振动频率变低。唱高音时,呼吸的气势强;唱弱音时,呼吸的气势弱,这说明演唱时声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的变化主要是气息支持与变化的结果。

(二)气息在声乐演唱中的保持

歌唱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点很重要,就好比给自行车打足了气,不能一下子放松了,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状态,把气息控制住慢慢呼出,这就是气息的对抗。

我们在平时的运动时都能够明显感受到气息的对抗,比如说大家在抬比较重的物品时,需要一鼓作气才能将其抬起,随后要屏住一口气,在完全站立起来后,还要将这股气保持住,此时,横膈膜的扩张也要保持住,进而顺利移动物品,假如在此过程中发生泄气,一松劲,沉重的物品就抬不起来了。

在声乐演唱中也是通过这样的对抗方式来保持我们的气息,只是我们更加精确到了呼吸肌肉群的运用与用力点的控制。在呼与吸的同时,身体的表情应该呈现出积极放松的状态,此时比较紧张的部位为横膈膜与两肋,此时两肋就是一只充满气的气球,将声音放在上面,慢慢往下拉,把气息控制好,形成对抗并保持住。

通过这样的气息保持,在唱歌的时候,能够明显体会到声音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中,即声音是依靠呼吸来发出与控制的,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而且各种变化也能够自如的表现出来。

了解完呼吸的基本原理与气息的保持后就不难理解气息密度了。

二、气息密度及产生

(一)气息密度

所谓气息密度,笔者认为就是我们在演唱声乐作品的时候,单位体积的气息用量,那么也就是与气息使用的韵律、快慢、多少的关系,并且当我们的气囊和气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息力度的大小、强弱也会间接影响我们的气息密度。这方面的论证笔者会在第三章(气息密度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中为大家提到。

我们知道,在唱歌的时候,声音依靠气息冲击声带发出,然而高低不同的声音需要来自于气息给予的不同压力。如同吹笛子,在发出的音不断升高的同时,气息支持的压力与口型都要随之进行相应的变化:气息压力不断增大,口型随之不断变小,以此来适应气息增大的压力。同样在唱歌时,音源就是人声带的震动产生,人的整个腔体就是乐器共鸣腔体,进而发出美妙的歌声。在唱歌的过程中,不同的音高所需要的气息压力就各不相同。所谓的保持呼气状态,就是说在唱歌的过程中,呼吸肌肉群不能完全放松,要一直保持积极状态,以便实现呼与吸的力量达到均衡状态,以此增加对气息的压力,当气息压力增大时,体内气息密度就会逐渐升高,借助于此来保持声音。在音不断升高的过程中,呼气的感觉就会不断增大,呼吸之间对抗更加明显,呼与吸肌肉群的对抗更加激烈,体内气息密度逐渐变大,对声带会带来更加大的冲击力。在音不断升高的同时,声带逐渐由整体振动向部分振动即边缘振动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假声成分不断增加。这就是气息的密度支持,越到高音密度支持的感觉越强烈。

(二)气息密度的产生

在对不同作品的演唱方面,需要基于作品的需求通过音量、声音等各方面力度的不同达到所需的效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声音与音量两者与气息密度存有正比关系。在高音部分,气息以及声带均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譬如:逐渐加大气息密度支持力量,换而言之就是对吸、吸的对抗力度予以进一步的增加,声带振动也由中低音区的整体向着部分而转变。如果是未经专业的训练,通常情况下高音部分都是通过对声带的挤压来得以实现,很少运用到气息的调整。本文观点,科学合理的发声方式正与人体反应呈反向关系,即科学发声更注重对气息的调整和运用,换而言之就是对声音的支持完全来自于气息的逐渐加强。

在演唱过程中对呼吸密切支持强调有着明显的要求,通过对呼与吸对抗的不断强化将该部分力量施加给气息,进而由此实现对声音的支持,侧重的是气息流动性,而并非仅简单的将其视为气息的密度。通常绝大多数的初学者在声音的支持方面往往采用憋气施压,而这显然是极不科学的:因为憋气虽说可以实现对体内气息密度的增加,但气息却是无法流动的,即形成了死的气息,所以也就无法实现对声音的支持。而科学的呼吸密度支持其关键在于演唱过程中尽可能的在吸气时保持身体各个腔体的充分打开,在保持气息流动情境下以一种轻松、舒畅的状态去演绎,也这是一个良好歌唱状态的精华所在。

三、气息密度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

(一)气息密度与音的力度

声乐演唱中对气息力度的把控通常代表了对音量大小、声音强弱的掌控。由于各个作品在演绎中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所以娴熟的力度控制可以将作品内在的思想及情感充分的传递和表达,对音乐演绎过程中主体形象的塑造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一般来说,强烈段落采取的是强音,而相对柔和的段落则使用弱音。在力度的调整上主要基于歌词的内在需求,通过对力道强弱的合理划分,致使在整个演唱过程中歌词的表现力和张力愈发凸显,且一气呵成、自然顺畅。鉴于演唱风格、节奏以及题材的不同,气息密度的运作也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因此在演唱中需要对上述差异尽可能完美的展现。譬如,欢快、愉悦的歌曲与凄凉、伤感的歌曲在演绎中就有着显著的不同,所以正确掌握气息密度变化是确保演唱更加无暇的重要关键。

结合曲目的不同需求,可在呼吸、气势以及吐气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训练。例如在连贯的长音演唱中可加强对气息平稳的训练;在音程有较大跳跃的演唱中可通过对横膈膜操纵力的控制基于音准的高低走势做相应的调整;气势强大或者出现断音时,在呼气方面要尽可能集中、凝聚,并快速呼出。保持横膈膜弹跳的灵活性;高音部分的演绎或练习主要借助横膈膜抽缩得以实现,通过收缩腹肌的方式唱出该音。上述各不同音阶曲目的演绎,无论是气息还是力度的调整应始终围绕歌典的内容和性质不断练习。

唱歌时,吸气、呼气是主动的和有计划的,气息力度的运用也是根据歌曲的性质速度而定的。初学唱歌的人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气息力度的问题,其实它与发声歌唱又直接的关系。我们在平时的实践中,不难发现如果气息力度太大,歌声容易唱高,而且会越唱越快,声音也变得僵硬;如果力度不足,音就会唱低,会越唱越慢,越拖。气息力度的大小还会影响音乐的发展,会使声带、喉咙疲劳、充血、漏气,声音沙哑。

唱抒情、柔和的歌曲时,气息必须流畅而连贯,例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其韵律是悠扬的感觉,节奏节拍3/4的强弱弱的力度关系,速度Moderato(中速)没有大的速度变化,那么演唱时应在起拍的前一拍上,从容地深深地吸气然后气息平稳、均匀地呼出,并且歌曲从头到尾始终顺着气息的线条柔柔的演唱,用力力度也应该保持一致,那么此时演唱者体内的气息密度应该始终保持平稳,与呼吸时的气密密度相同,不可故意改变气息的用量或力度。在演唱韵律较活泼的歌曲时,如《祝酒歌》,节奏欢快、跳跃,演唱速度稍快且歌曲副歌部分有明显速度变化,吸气应该是急速而不过于深,用气时要有弹性地呼出,速度加快时呼吸是面,用气是点,因为精确了用力的点,那么此时体内的气息密度应该大于开场时歌曲演唱的气息密度。

(二)声乐演唱中气息密度与情感表达

要想充分、完美的演绎作品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而气就是声乐的基本功。在诸多演唱方式中,民族唱法也好,美声唱法也罢,气的运作贯穿每一类唱法当中。演绎中,正确的吸气状态不仅可以保持良好、稳定的气息,还可以更好的促进歌者与曲目间的共鸣。

不同作品的演唱,因其内容、情感的不同致使对声音力度、音量大小等方面的调整也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上述方面的调整更是离不开扎实的、正确的气息运作。特别是一首曲目中在声音色彩上的展现更是与气息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气息支持的力度通常与声音力度以及大小的变化呈正向比关系。越是强大的声音其呼与吸对抗的力度也就越强,反之亦然。

无论哪种歌曲的演绎都是以气为根源。气息密度的调整可以将声音色彩更加丰富的进行传递,该方法是科学且被广大专业人士认可的。

声乐演唱中的基础便是充分、合理、科学的动作气息支持。在整个演唱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吸气状态,通过呼与吸形成对抗的力度施加给气息,并以此达到对声音的支持。吸气状态的不断练习和强化一方面可以形成强有力的气息支持,另一方面还可形成稳定的歌唱共鸣,进而对作品内在情感的抒发和表达也更加精彩、完美。

四、结语

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的、抽象的艺术,它用人声唱出旋律,表达作品内容与情感。声乐演唱中所有技巧的基础是良好的气息密度把握。始终保持良好的气息密度不仅可以形成强有力的气息支持,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歌唱共鸣,而且对于作品情感的表达也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声带吸气力度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