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2018-01-23刘颖
刘 颖
(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众所周知,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大学学业完成前需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较为重视专业课或舞台表演等实践类能力的培养,在大学四年中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知识检索及文字归纳总结能力的锻炼都有所缺乏,导致其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常出现选题匮乏、思考不足、阐述不详等问题。作为音乐表演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对以往多届学生论文的辅导答疑,发现了一些常见问题,在此进行梳理和分析,希望能为广大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不当
选题范围过大是毕业论文开题中的常见问题,如在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上,有声乐专业的学生以《威尔第歌剧的艺术特征》为题进行论述,这样的选题远不是一篇8000字的毕业论文能够驾驭的,并且学术界有关威尔第歌剧艺术特征的专著不胜枚举,所以,以这样的选题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论述对象显然是不合适的。器乐方向的学生中也有不少此类问题,如《浅谈萨克斯管音色的控制》,萨克斯的种类有爵士、古典之分,并且在选材上也有所不同,对于这样的选题范围,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具体到某类萨克斯管进行论述会比较合适。又如钢琴专业的学生,会以《贝多芬奏鸣曲》《巴赫十二平均律》作为论文写作题目,以上这样选题过大且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成熟的题目,并不适合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进行研究写作。
二、从经验提炼到理论的能力不足
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有着较为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不少同学都希望毕业论文能结合自身的表演经验展开,常会使用带感情色彩的或文学性质的非学术性语言,但本科毕业论文需要的恰恰是更为严谨的表达,专业的论点、论据等,这都是当下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所缺乏的能力,也是需要提升自己的地方。在日常的学习中,不但要注重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的累积,也要通过多读书、多练笔等形式,学习研究各方面的表演理论,尤其是艺术大家们的真知烁见,深入地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积累理论知识,学习术语表达。毕竟,当下的表演理论是一套更为科学、系统的学术研究门类,不再是曾经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认识。学生们更不能只重视实践而忽略了自身理论水平的提升。缺少理论知识学习的表演将会是没有根基,没有深度的。
三、选题方向较窄,对当下音乐事物热点的敏感度不够
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中往往局限于声乐、器乐曲目的分析,实际上音乐的可写范围十分广泛,但由于学生对于新生音乐事物的观察力不足,敏感度不够,导致可写选题范围狭窄。很多音乐现象和新兴事物的出现,仔细观察都可以成为写作的主题,如几年前蹿红的合唱团体——彩虹室内合唱团,某合唱演出经验丰富的学生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合唱团不同于传统合唱团之处,并对其作品进行细致地研究和梳理,对合唱团作品风格进行归纳总结,尽管没有过多的文献资料可以参考,并且条件限制也不能对乐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作者还是尽可能多的从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彩虹合唱团的演出、语音与视频访谈等资料,整理出文字内容,梳理出彩虹室内合唱团的创始、乐团的成员组成、作品风格、成名曲的内容,以及由合唱团“蹿红”的原因引发对当下社会中音乐类型需求的思考等内容,整篇文章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内容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不失为一篇学位论文的佳作。
四、对学位论文写作的基本概念不熟知
这里所说的学位论文基本知识点包括摘要、前言、结语的写作内容,脚注和尾注的区别,注释和参考文献的书写规范等。学生在论文写作时,常常不明白摘要、前言的写法,甚至将二者的概念混淆,认为两者是一种意思——都是正文的前缀内容。很多同学在摘要和前言中反复出现相同的内容,或者在摘要中没有就论文的主旨进行概述,而是长篇大论的引述其他。如某同学的论文《浅析二胡曲〈蒙风〉的演奏技巧和作品风格》,在摘要中没有概括论文对二胡作品《蒙风》的分析,而是花了大量的文笔去叙述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所获奖项等,这些本应一带而过的内容喧宾夺主的占据了摘要的四分之三。又如某同学的琵琶作品分析,在前言中甚至讲述了琵琶的起源。这些远不是摘要和前言应负的“职责”。在参考文献中,不懂得文献的标识,甚至有不少同学以为某学校的学报为普通报刊,将其标识为“N”,闹了不少笑话。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音乐表演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疑难杂症”需要具体分析,在此指出希望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师生们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