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村级档案管理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2018-01-23马红岩
文·马红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重大意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力度不断提升,在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镇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村级档案的种类和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为此国家档案局联合民政部、农业部专门制定了《村级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农村档案工作,对于提升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以济宁市兖州区村级档案工作为例,谈谈怎样加强村级档案工作,为乡村振兴做好保障。
一、兖州区村级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
村级档案是指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在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充分反映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好村级档案工作,对于维护现有农村经营体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强化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兖州区村级档案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一)档案资料不完整,门类不齐全。兖州区共有400多个行政村,大部分村都有档案资料,多的有几百盒,少的也有几十盒。但是档案门类不全,只重视报表、凭证等会计档案及上级检查的党建档案资料,而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管理方面的档案材料寥寥无几。
(二)档案整理不规范、不科学。由于档案管理知识的缺乏,很多村的档案整理不符合规范要求。纸张大小不一的散放在档案盒内,材料残缺不全,没装订成册,没分开保管期限和年度,未盖归档章,没有编制目录,不方便查找利用。材料用塑料盒装订,档案装具不符合要求。
(三)档案安全保管利用意识差。很多村没有专门的档案室,缺乏统一管理。档案散存在各个村干部手里,时间一长或者人员变动,档案多有散失甚至被更改现象,失去应有的凭证和借鉴作用。由于档案价值的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档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显得内容单一,无法提供优质的利用服务。
(四)档案干部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村级档案员大多数由村文书担任,兼职从事档案工作,职责不明确。没有经过专门的档案培训,档案知识薄弱,业务能力不强,年龄偏大,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农村档案工作。
(五)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由于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较好的且档案意识较强的村,档案存放条件好,村级建档工作做得也比较好。比如,新兖镇的小马青村,不仅建立了高标准的档案室,档案整理规范,有一名大学生专门负责档案工作,还根据自身特色建立了村史馆,档案为村里各项工作提供了方便。
二、兖州区村级档案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档案意识薄弱。由于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小,农民的档案意识不强,很多人还不知道档案是什么。有些村干部认为文件看了,工作做了,存不存档都无所谓。致使村里的一些会议记录、有价值的合同在不经意间就丢失了,造成了今天村级档案的匮乏现象。
二是档案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档案工作价值的滞后性,短期内不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村级建档又是一项繁琐细致的工作,再加上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村级领导只重视抓经济建设而忽略档案工作,认为村级建档是一件费时费力费钱的事,可以拖一拖,这种不重视的态度,致使村级建档难以开展。
三是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懂的一定业务知识的人才能做好,但现实中村级档案人员大多是兼职,很少有人经过档案业务学习和培训,难以实现对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更不用说对档案的开发利用了。
四是村级经济相对薄弱。做好村级建档工作不仅需要大量时间,也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一些村经济来源比较单一,经费也比较紧张,让这部门村再拿出钱来,购买档案用品,配备档案设备,有一定的困难,给开展建档工作带来不小难度。
三、对做好村级建档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争取领导支持,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领导重视对促进村级建档有很大的作用。让领导舍得投资于档案,要有着眼于未来的视野,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开展档案工作就会有后盾。兖州区在2009-2011年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与多部门联合,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有5个镇被命名为济宁市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镇,200多个村被命名为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村,2011年兖州被授予“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荣誉称号。
(二)加强学习宣传,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广大群众宣传《档案法》《山东省档案条例》及有关档案法规政策,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让农民认识档案、了解档案,从而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促进村级建档的开展。兖州区档案局在国际档案日、法制宣传日,借助驻村联户平台,利用微信、短信、到村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档案,提高村民的档案意识。兖州区村级建档率达到了98%以上。
(三)加强业务指导,做好档案人员培训
村级档案人员大多是兼职,业务水平不高,不能正确规范地整理档案,加强村级档案人员业务培训是当务之急。可以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业务指导,以点代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对村档案人员进行培训。健全完善培训制度,由县级档案局负责培训镇级档案人员,再由镇级档案人员负责村级档案人员培训,形成科学的培训体系和规范化的管理网络,逐步提高村级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村级建档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长抓不懈。首先建立村级档案工作网络图,成立以村支部书记或村长为组长,会计人员、文书人员为兼职档案员的档案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村的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各项档案规章制度,包括档案归档制度、保管制度、借阅制度、利用效果登记制度等。三是加强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制定的《村级档案管理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执行,其中规定的工作原则、内容、标准等,对促进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各行政村可以参考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村的《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四是强化检查督导,在巩固村级建档成果的同时,适时抓好档案的检查工作,进一步促进村级建档工作,提高村级建档质量。
(五)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乡村振兴服务
要充分发挥档案作用,让农民认识到村级建档的好处,从而提高建档积极性。村级档案让农民及时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了解遵守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维护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解决民事纠纷、邻里矛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方面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村级档案是总结经验、制订计划、指导生产的好帮手,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富裕。村级档案促进村务公开,提高村委会工作透明度,密切干群关系,起到廉政监督作用。村级档案特别是农业科技档案能帮助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借鉴成功的先进经验,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