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仪礼的当代实践”专栏导语

2018-01-23

文化遗产 2018年4期
关键词:仪礼礼俗礼仪

萧 放

人生仪礼是人的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通过仪式,它在中国社会具有久远的历史传统与丰富的仪式表现。当代中国正处在古今中西交汇的历史关口,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人生仪礼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重建自然是我们应当充分关注并深入进行研究的课题。

笔者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人生仪礼传统的当代重建与传承研究》,组织了国内相关研究专家,对人生礼仪传统形态与当代传承情况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本栏目组织的冠、婚、丧、祭四篇论文就是这一课题各子课题负责人的阶段研究成果。贺少雅的《当代成人礼俗的类型、源流与发展》,比较了长江南北地区分别存在的“过十二岁”和“做十六岁”两种成人礼俗传统。对南北地区不同生命节点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认为成人礼俗在儿童教育、家庭发展和社区关系调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同时该文对成人礼俗的民间传承与学校制度性应用,以及当代为彰显地方文化资源对传统成人礼俗进行改造、表演和推销的多面向情形进行了相应的学理性分析。何斯琴的《当代传统婚礼的礼俗再造与价值重建》认为传统婚礼有着礼俗交融的文化内涵,中国当代的传统婚礼实践正体现着这种面相,乡村婚礼虽然出现了许多时尚元素,但其基本构架并未发生实质变化,仍与传统婚礼一脉相承,同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中,传统婚礼被看作是非遗资源。论文还提出传统婚礼的当代实践还体现出重建人伦价值的文化自觉的观点,认为传统婚礼在内的传统礼仪的重建,对于缓解当代中国的人伦焦虑和文化困境有着现实意义。龙晓添的《当代民间礼俗秩序与日常生活》一文则从丧礼传统出发,结合湘乡地方的丧礼案例,讨论了丧礼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承载孝道伦理、他界信仰与表达现实功利需求,认为丧礼促进了地方礼俗秩序的构建、维系与运行,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社会如何深层挖掘传统丧礼中对生命的重视,对基于时间和空间的礼俗秩序的尊重,对情感的表述,采用更符合现代生活的仪式化方式呈现这种爱与敬,这些都需要在相关政策的允许下,多学科相结合,就不同地区、民族的具体情况展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深入思考与探讨。邵凤丽的《当代祭祖礼仪传统重建的内在生命力》论文,是探讨祭礼传统的重建过程。该文认为现代社会祭礼之所以依然鲜活,是因为它实质上是人的内在生命力的绵延。它的神圣性且被高度认同的历史传统,通过祠堂、墓地 “原初”空间而可视化,再经由家族组织的有效运作,结合当代社会的便利条件,促成祭礼仪式的当代重建。在祭礼重建过程中,礼仪传统、“原初”空间、“礼仪经济”与家族组织构成了四大要素,它们相辅相成,从而促成了祭礼传统在民间社会重建与再生长。

这四篇论文构成了人生仪礼传统在当代所呈现的较完整样貌,各位作者都从自己的文献与田野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历史民俗学向度的研究。生命仪礼传统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变迁成为过去,而是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的改变在保障功能传承的同时,在形式上不断地发生适应性的调整变化,而融入当代生活之中。传统的深刻与生活的灵动在生命仪礼中有着丰富的表现。

另外,本组论文中张兴宇的《从“拜师礼”看近现代华北村落的礼俗互动》,从冀南地区梅花拳“拜师礼”的师徒传承机制,探讨了华北地区民间武术组织的武术礼仪与乡土礼俗传统相互建构的关系,说明作为传统礼俗的武术“拜师礼”,在当今乡村社会中还具有规范乡民日常生活的积极功能。

猜你喜欢

仪礼礼俗礼仪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滋礼俗——毛把烟、砂罐茶
CLOSE TOHEAVEN
杨复《仪礼图》明清版本考——兼论《仪礼图》的版本源流
墓与塔——南北朝丧葬礼俗的新变化
Contents and Abstracts
筷子礼仪
学理之异与议礼之争:嘉靖朝大礼议新论
礼仪篇(下)
论杨复《仪礼图》与张惠言《仪礼图》之关系
《仪礼》郑注“相人偶”新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