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蹇义相关踪迹现状和保护意见
2018-01-23权莎罗诗谦
权莎 罗诗谦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 400047)
蹇氏家族是重庆地区明代兴起的一个很有名望的大家族,因明代权臣蹇义的发迹而兴起。蹇氏家族的兴起对重庆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现今重庆地区仍然留有很多蹇义的踪迹。随着国家和重庆市地方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也不断增大,对文化记忆与遗址的保护问题日益成为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对象。同时随着文化产业与都市旅游业的兴起,对有着3000年历史的重庆古城研究,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笔者认为研究蹇义及其在重庆的相关踪迹,并对其进行保护是很有必要的。
1 蹇义生平
蹇义1363年出生于重庆府巴县。据《明史·蹇义传》载:“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1]蹇义是明朝前期重要的文臣,同时也是重庆历史上第一位以科举入仕并身居高位之人。蹇义一生仕途显赫,历经五朝,明十三陵文臣石像第一位就是蹇义的石像,足见其在有明一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蹇义科举入仕,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从此开始了自己一生荣耀的仕途生涯。
1.1 洪武时期
“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2]蹇义作为当时朱元璋的中书舍人,实际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他出身寒门、为官谨慎,得到明太祖朱元璋赏识而重用。在洪武一朝中,蹇义并没有得到任何升迁,但是得到了太祖的信任,蹇义“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3]。这也为此后蹇义在政治上有作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2 建文时期
建文帝继位后,多重用东宫旧臣。蹇义在建文时期虽然“超擢吏部右侍郎”[4],实际上却并没有得到建文帝的重用,在政治上也没有太大的作为。
1.3 永乐时期
建文四年(1402),明成祖朱棣即位,改年号为永乐。当时燕军攻破南京时,蹇义和杨荣等人主动迎接,因为迎逢之功,蹇义被升为吏部左侍郎。“数月,进尚书。”[5]蹇义也尽忠尽职、谨言慎行,深受明成祖的信任,“永乐二年兼太子詹事……帝与太子俱爱重之”[6]。
1.4 洪熙时期
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蹇义曾为“太子詹事”[7],深得仁宗重用。“仁宗即位,义、原吉皆以元老为中外所信。帝又念义监国时旧劳,尤厚倚之。”[8]并且仁宗还与蹇义进行了联姻。
1.5 宣德时期
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就因病去世了,太子朱瞻基继位。同样蹇义也深受朱瞻基的器重。《明史·本纪第十·英宗前纪》载:宣德十年(1435)“丁亥,尚书蹇义卒”[9]。一代大臣就此逝去。蹇义死后,归乡而葬。而蹇氏家族也在蹇义之后成为重庆地区有名望的大家族,据调查目前重庆地区仍有约2万多蹇家后裔,可以说蹇义及其蹇氏家族对重庆的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 蹇义相关踪迹
蹇义及其家族在重庆地区有很大名望,其在重庆留下的踪迹也不少。这些踪迹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2.1 与蹇义相关的地名
以蹇义命名的地名有天官府街、蹇家巷、蹇家桥、莲花池等。天官府街因天官府而得名。天官府建于明宣德八年(1433),原为蹇义的宅第。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还曾全家搬入天宫府内,天宫府也由此成为当时重庆地区文人聚集地,周恩来也曾来此拜访过。天官府现在也已经不复存在了。天官府街在通远门与南纪门之间的斜坡上,整条街长0.2千米,宽约3米,现在已经是居民区了。
蹇家巷在重庆有两处:一处在城内今解放东路北侧,一处在储奇门城外。
而蹇家桥在临江门内,明代该处建有一座石拱桥,命名为蹇家桥。
2.2 蹇氏家族牌坊
在今重庆市渝中区临江门魁星楼附近立有多处与蹇氏家族相关的牌坊。其中的太师府位于府文庙魁星楼,是明万历十三年(1585)为吏部尚书蹇义立的。还包括明万历十年(1582)为当时的提督学使山东按察司蹇达所立的东省建衡坊,明万历十一年(1583)为兵部主事蹇定相立的紫诰重光坊,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为太子太保蹇达立的太保坊,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为太保蹇廷相、少保蹇来、太保蹇达立的三世尚书坊。
2.3 蹇氏家族墓地
蹇氏家族墓地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大竹林街道五云村,2008年发现了神道碑。此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处开展了考古调查和试掘。2009年12月15日,该墓地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蹇氏家族墓地占地20余亩(约13333.33平方米),墓地内现仅存墓地神道碑一通、碑亭一座、石室墓一座。根据蹇家《先祖坟墓图》可以大致知道该地有蹇义、蹇义之父蹇源斌等9座墓葬。
神道碑被称作“天官坟神道碑”,由碑额、碑身、贔屓座三部分组成,通高3.7米。碑额已经残缺,碑顶有榫,高0.1米,宽0.22米,厚0.1米。碑身高约2.7米,宽约0.95米,厚约0.2米。贔屓座半埋于土中,宽约1.26米,长约2.2米,嘴部略残[10]。碑是明代大学士杨荣为蹇义立的。
碑亭呈正方形,四角立柱,尖顶,亭柱高约1.8米。据传这里原来还有鱼、龟、虾、羊四亭,现在已不可考。碑亭中原应该有的碑已经不在了,只余一个断裂的贔屓头。关于该亭是属于蹇义的还是其家族其他人所有的,现也已不可考了。
蹇氏家族墓地的墓葬形制、随葬品等,为研究明代的品官制度、丧葬制度等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神道碑的保存,也为我们研究明代的书法石刻等技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但是从被宣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对蹇氏家族墓地的保护却不够。2009年,该地附近新修公路,新公路从神道碑旁穿过,神道碑破旧不堪,上面堆满了各种垃圾,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也被人用绿网罩住。本来就残破的碑亭现在风化更是严重,摇摇欲坠。该地并没有任何保护标识,更别说专人保护了。并且蹇氏家族自发现之后,频频被盗墓贼盯上。2009年,神道碑前发现有巨大的盗洞;2014年12月,蹇义墓还被发现了有盗洞,虽然盗墓贼并没有盗走墓内物品,对墓葬也没有很大的损坏,但是对蹇义墓还是有一定的破坏。
3 踪迹的保护
蹇义及其家族对重庆的历史、文化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蹇氏家族在重庆留下的这些踪迹对于我们研究明代历史文化也有很大意义。但是现在对这些历史踪迹的保护远远不够,破坏严重。因此,对这些遗留下来的踪迹的保护俨然已经迫在眉睫了。下面分别针对不同的历史遗迹提出不同的保护方案,以期引起各方重视。
3.1 对历史地名的保护
对天官府街、蹇家桥等地名进行修缮,建立新的标识。在街道上建立历史地名文化标志,在天官府街树立蹇义塑像。编撰重庆市历史地名图录,将这些历史地名和其中的历史故事、历史意义记录下来。
3.2 对牌坊的保护
对已经拆毁的太师坊、太保坊,可以根据同期同地区其他牌坊的造型风格记载,而予以重建。蹇氏一家为官素来以清廉著称,牌坊的重建不但可以唤起人们对蹇义这一重庆历史文化名人的记忆,更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廉洁号召相呼应。
3.3 对蹇氏家族墓的保护
在蹇氏家族墓地内树立蹇义雕像、修建蹇义纪念馆、建立天官公园,对神道碑、碑亭进行修缮,将蹇氏家族墓地公园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景点。■
[1][2][3][5][6][7][8](清)张廷玉.明史·蹇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周骏富.明代传记丛刊·041册[M].台北:明文书局,1991.[9](清)张廷玉.明史·本纪第十·英宗前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0]方刚,袁均,朱寒冰.明吏部尚书蹇义神道碑铭校点及相关考释[J].四川文物,2009(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