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杜夫海纳技术美学思想的工业遗产旅游利用

2018-01-23刘丽华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遗产美学对象

刘丽华 ,韩 笑

(1.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在工业遗产旅游利用过程中,如何认识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2003年的《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虽然对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进行了阐述,但仅限于建筑设计和规划方面[1]。2006年的《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虽然对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做了进一步阐发,但总体上仍局限在《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的视域之内[2]。2012年的《亚洲工业遗产中国台北宣言》提到了亚洲地区殖民地工业遗产所具备的当地建筑史、营建史和设备史的美学价值,肯定了工业建筑遗产美学价值的地域性和多样性[3],这对推进工业遗产美学价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前后,我国学术领域里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对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例如,单霁翔将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归纳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4],强调工业遗产对塑造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意义;刘伯英提出艺术审美价值概念,并概括出工业遗产中美学价值的要素[5]等。但是,这些论述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美学的影响。本文拟基于杜夫海纳的技术美学思想,对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能为工业遗产旅游利用提供有益的启示。

1 杜夫海纳技术美学思想述评

杜夫海纳是法国著名的美学家,在他所撰写的《美学与哲学》一书中,基于现象学的视域,从事物自身即技术对象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他自己关于技术美学的思想。杜夫海纳的技术美学思想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对技术对象的概念、本质和功能,技术活动与审美活动的关系,技术对象变成审美对象的条件和特点等的阐述[6],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①技术对象是用于生产的一类产品,主要包括工具、机器和工厂等,也包括部分用于生活享用或消费的使用对象;②技术对象是人们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对自然物质进行“人化”和“美化”的结果,并且二者是“并驾齐驱”的;③技术对象是严格服从目的性和功能性的要求的,要成为审美对象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存在肯定自身,同时又“不得不否定自己”,不过这种否定只能是部分否定,即当技术对象被审美化时也不失去它的其他性质;④技术活动与审美活动“构成了实践的两种基本方式”,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即审美对象有倾向于成为技术对象的可能,技术对象也有审美化的必然趋势;⑤技术对象成为审美对象需要具备3个条件:一是技术对象必须对眼睛说话,二是技术对象在这种必然的感性中必须呈现出一种完全内在于感性的意义,三是技术对象应与外部世界协调一致,当它遇到一个适合它的背景时,当完成和表现世界时,它就是美的。此外,杜夫海纳还认为,技术对象审美化是根除人成为技术奴隶的这种无人性关系的最佳方案,但他意识到,在现阶段把技术对象完全审美化只能是一个美好的人生理想,要想最终解决整个问题既要依靠技术本身,更要依靠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产生,而且人始终必须保持着主动性和控制力。

杜夫海纳关于技术美学的思想为今天摆脱传统美学观点的束缚,正确认识和理解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促进工业遗产旅游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指导。

2 工业遗产的技术美学价值分析

工业遗产是工业社会技术对象中得以保存的有价值的部分,包括设计精巧的、具有艺术表现力的工业纪念品,典型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工业建筑(群),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曾由老工矿企业长期使用过的工业旧址等。即工业遗产是工业社会技术对象中的幸存者。因此,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就是技术对象的美学价值,但二者也有所不同。

2.1 工业遗产美是以技术为基础的艺术美

工业遗产作为技术对象的遗存,是工业社会技术革命不断更新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多次技术革命,主要有以机械为主导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力为主导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和以信息为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等。在此过程中,伴随着新的技术对象不断产生,旧的技术对象不断被淘汰,其中有一定价值的部分被保存下来,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工业遗产。可以说,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就是技术价值,技术美决定了工业遗产美。与此同时,技术对象本身也不是冷冰冰的、和人没有联系的存在,而是人的智慧、意志、力量和情感的结晶,带有浓烈的艺术色彩。到了19世纪中后期,艺术家开始发现技术对象所蕴含的美,如印象派画家莫奈就以火车和车站等为内容创作了一系列绘画作品。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技术对象通常既是技术成果又是艺术成果,二者往往是相互增益的。但是,由于技术对象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所以“艺术”要服从“技术”。工业遗产美是以技术美为基础的,是在技术美的统摄下复原并扩大其本身的艺术内涵,从而使技术艺术化。

2.2 工业遗产美是以功能为主导的形式美

技术对象是与功能联系在一起的,是以有用性为前提和主导的。因此,工业遗产美首先是一种功能美,它在体现了技术对象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同时,如今又增加了新的功能,即成为了见证工业社会发展的历史载体和丰碑,是人们对技术进步所取得的自由在记忆中的感性占有。同时,工业遗产美又具有形式美,因为技术对象虽然首先要注重功能性,但它并不依附于其他自然物象,而当技术发展能给工业生产提供新的造型加工手段后,技术对象就呈现出形式美。工业遗产与技术对象一样,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材质美、色彩美、结构美和形态美等方面,不过此时更加引人关注。例如,当人们在工厂里看到运转的机床时,不一定会感到多么美,而当在工业博物馆看到陈列的机床展品时,往往就能感到强烈的质感美、乌黑铮亮的颜色美、构件形块的结构美以及外部轮廓的形态美等。当然,在工业社会中,技术对象的设计原则通常是“形式服从功能”,它对技术对象形式美的关注须以其特定的功能和内部结构为基础。所以,形式美在工业遗产美学中尽管十分重要,但却不是中心内容。即工业遗产的功能美在人们的形式感受、意义领悟和审美氛围的获得中具有主导地位,它是展现工业遗产美的整体性和多层次性的关键。

2.3 工业遗产美是以简约为突出特征的机械美

自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以来,随着大多数人对机器在改变世界中作用的认同,对机器设备及其产品进行保存和欣赏的新理念与实践也孕育而出,并产生了一批具有“标本”意义的宝贵遗产。特别到20世纪初期,随着德意志制造联盟和包豪斯的兴起,强调理性、逻辑性的“机器美学”开始引入工业生产领域,创造出大量以简约为突出特征的造型作品,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愉悦。机器美学的创始人勒·柯布西耶指出:“今天已没有人再否认从现代工业创造中表现出来的美学。那些构造物,那些机器,越来越经过推敲比例、推敲体形和材料的搭配,以致它们中有许多已经成了真正的艺术品”[7]。与注重高雅、文静、柔和、玲珑的传统艺术品不同,机械设备及其产品给人以体量感、厚重感、张力感、金属感和科技感,体现了简洁、新奇、严谨、合理、精致等的审美特点。正如李泽厚所说,今天人们对于形式的要求是快节奏、简洁明朗、平等亲切,而不再是古典式的表现出尊卑秩序的严肃、对称等[8]。仅以沈阳的工业建筑遗产为例。由于受地域背景、历史条件和民族特点的影响,融合了中国、日本和欧洲的多方美学风格,大多注重实用,不尚浮华,少有装饰,凸显的是钢结构的秩序美、混凝土质感的原始美、砖墙与玻璃窗组合的几何美、材料组合的结构美等,给人以简约之美。

2.4 工业遗产美是以文化为内涵的历史美

工业遗产能够反映工业生产时期技术对象的历史信息,能够唤醒一部分人共同的时代记忆,使人置身其中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工业遗产在经历了长时期的风雨洗礼后,不仅保留了技术对象的技术美、艺术美、功能美、形式美和机器美等特征,而且还增加了自身的历史美。与技术对象比,工业遗产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记忆符号,是一种具有新的感性意义的独特观赏对象,它能够满足人们的怀旧情感;与传统艺术品比,工业遗产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和显现,也是人类审美创造活动方式的重要反映。正如马克思所言∶“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9]。例如,沈阳的工业旧址主要有铁路附属地、商埠地、张作霖时期扩建区、铁西工业区等,由于受历史发展、殖民统治、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在早期规划时大多采用了方格路网、功能分区的基本模式,广泛应用了“网格、端景、放射、节点”等古典主义的空间设计手法,如今这些都已经沉淀为了这座老工业城市的独特机理和文化风貌,从而充分展现了这座老工业城市的历史之美。

3 基于工业遗产技术美学价值的旅游利用

工业遗产旅游属于怀旧旅游,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它集自然美与社会美于一体,在使旅游者能获得知识和精神升华的同时,也能获得美的享受。因此,基于杜夫海纳的技术美学思想,依据工业遗产的技术美学价值,对工业遗产进行旅游利用十分重要。

3.1 认识人类审美发展历程的客观规律,提高工业遗产旅游利用的积极性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和产品成果的不断扩大、不断更新,人类的审美对象也在不断变化、不断丰富,并在不同的时代形成不同的审美标准。当今时代,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工业遗产进入了人们的审美视野,成为艺术与生活的新的纽接点,成为大众新的审美对象[10]。工业遗产利用可以回溯到科技类博物馆的“标本”式收藏与展示,而具有空间属性的工业遗产利用则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开始逐渐受到重视。例如,很多工业遗产如一些具有地标作用的机械设备——提升井架或烟囱等,从传统美学观念来看好像没有多大艺术性,但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实际上,工业遗产本身就记载着创造美的艺术活动的某些特点,只不过在很长时期内人们忽略了对这一记载的研究,甚至怀疑它的存在。因此,在美学已从理论殿堂进入实践层面的今天,从技术美学角度认识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无疑有利于提高工业遗产旅游利用的积极性。

3.2 理解工业遗产美的本质特征,提高工业遗产旅游利用的自觉性

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是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基本依据,是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关键所在。把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结合起来,基于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既是我国老工业城市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上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有效途径。开发工业遗产旅游,“欣赏现代建筑,赞叹宇航飞机、长江大桥、高速火车等,既是欣赏形式美,也能从中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前进力量和人类的目的性”[11]。如,沈阳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十分丰富,有“东方鲁尔”“共和国长子”“国民经济总装备部”“制造业之都”等享誉中外的美誉,充分体现了沈阳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沈阳如能抓住和放大这种优势,充分挖掘工业遗产美的本质特征,必能提高工业遗产旅游利用的自觉性,推动工业遗产旅游健康发展。

3.3 加强工业遗旅游景观设计,增强工业遗产旅游的吸引力

20世纪70年代早期,一些西方学者和政府机构已明确认识到工业时代遗留的产业类地段是历史地段,并把一些城市20世纪初的工业区规定为历史遗产。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许多城市对这些地区、地段改造和更新,工业遗产已被认为是城市的一种特殊语言和特殊景观。与此同时,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很多流派也给工业遗产景观设计提供了很大启发。如,达达声称任何存在的东西和人为的东西都是艺术,艺术可以是愉悦的、厌烦的、粗野的、甜蜜的、危险的、悦耳的、丑陋的……生锈的高炉、废弃的厂房、停产的设备、荒芜的土地也可提升为艺术。再如,新地方主义的文化价值观立足于当地地理环境、地方文化和民族传统等,摒弃无场所感的环境表现,创造出具有新的地方主义风格建筑[12]。因此,在工业遗产改造过程中,应加强设计,创造出既能延续城市文脉、又能恢复城市活力的工业遗产文化景观,以增强工业遗产旅游吸引力。

3.4 加强工业遗产审美文化的阐释与宣传,推动工业遗产旅游利用的健康发展

工业遗产旅游利用必须得到广大旅游者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有效开展起来,这需要释读和展示工业遗产。正如蒂尔顿在《阐释我们的遗产》一书中所指出的,不论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都必须通过阐释才能让大众了解其价值与意义[13]。欣赏传统的艺术品能引发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思考,树立完美向上的人格精神,而欣赏工业遗产美则能引发人们对人类创造力的感叹,增强崇高感,勇于创造美好未来。因此,应加强对工业遗产价值尤其是美学价值的科学、生动的释读和展示,使其在文化旅游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典型代表,为老工业城市振兴作出贡献。

4 结束语

工业遗产是人类社会技术革命不断更新的产物,是技术文明的载体和见证,其核心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技术价值。技术对人类审美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只有从技术美学视角进行反思,才能突破传统美学视野,认识工业遗产审美价值的本质,理解工业遗产以技术对象为载体,在艺术、形式、机械、历史范畴体现的美的独特内涵,发现工业遗产不同于其他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规律。这对丰富工业遗产的价值理论,寻找我国工业遗产旅游利用的方向,都将产生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2]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事业法规文件汇编(1949—2009)下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3]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Taipei decharation for Asian industrial heritage[EB/OL].(2012-11-20)[2017-03-21].http://www.Ticcih org/taipei- delarctior- for Asian Industrial- heritage.

[4]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6(4):11-14.

[5]刘伯英,李匡.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J].建筑创作,2006(9):24-30.

[6]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孙非,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7]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8]李泽厚.美育与技术美学[J].天津社会科学,1987(4):3-5.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0]张永清.技术关联时代的美学走向:杜夫海纳对技术对象审美化的探讨[J].晋阳学刊,2000(1):54-59.

[11]李泽厚.谈技术美学[J].文艺研究,1986(6):4-5.

[12]钱静.技术美学的嬗变与工业之后的景观再生[J].规划师,2003(12):36-39.

[13] TILDEN F.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M].Raleigh: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57.

猜你喜欢

遗产美学对象
盘中的意式美学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遗产怎么分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外婆的美学
千万遗产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