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压力的双向效应
2018-01-23黄希庭
马 越 ,田 宇 ,黄希庭
(1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1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个体工作时间不断延长且休假匮乏,时间压力成为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常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家庭幸福感调查报告》指出,52%的人认为个体过高的时间压力是导致不幸福的重要原因。但这种直觉似的感受真的绝对正确么?近年来研究者对时间压力的相关探索,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之前关于时间压力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对个人和工作组织的负面影响,如对认知、身心健康及工作决策等方面的损耗作用 (Shah, Mullainathan, & Shafir, 2012;Strazdins, Griffin, Broom, Banwell, Korda,Dixon, & Glover, 2011; Naruse, Taguchi, Kuwahara, Nagata, Watai, & Murashima, 2012)。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持“积极论”的研究者认为,时间压力不仅仅会造成耗损,还可以提升动机水平,促进个体成长 (Khedhaouria, Montani, & Thurik, 2017;Sheng, Wang, Hong, Zhu, & Zhang, 2017;Fried& Slowik, 2004)。
以上证据说明,时间压力对个体不仅存在消极影响,在一些情况下也有积极作用,具有双向性。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一些问题,如时间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和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时间压力对个体产生不同影响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如何降低时间压力的消极影响和提高其积极影响?有鉴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回顾相关研究,从消极影响和积极作用两方面探讨时间压力双向效应的性质,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讨时间压力双向效应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时间压力消极影响和提高其积极影响的方法,最后提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时间压力双向效应的性质
从量化的角度出发,时间压力作为一种可测量、可分离的变量,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对拥有时间可能不足以完成任务时的主观认知 (Lallement,2010),会引起个体生理、认知和情绪变化(Wahlström,Hagberg, Johnson, Svensson, & Rempel, 2002;Mäntylä, Petersen, Lehtinen, & Lassenius, 2014;Teuchmann, Totterdell, & Parker, 1999)。 这些变化不仅会对个体产消极影响,也会对个体产生积极作用。这一部分主要从任务动机、任务表现和任务态度三方面,梳理时间压力双向效应的性质。
2.1 时间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时间压力往往会削弱个体完成困难任务的动机。在单任务条件下,Kim,Nembhard和Kim(2016)通过设置某一任务的截止时间操纵时间压力,考察了时间压力条件下难度对任务动机的影响。结果发现,相较于简单任务,时间压力降低了个体对复杂任务的动机。在多任务条件下,Ballard,Vancouver和Neal(2018)通过让被试同时管理两种生长期、生长速率不同的农作物,探究截止期和时间压力与个体任务优先性的关系,发现当时间较短而目标难以实现时,个体更倾向于放弃目标去执行其他任务。这说明无论是单任务还是多任务情况,个体对困难任务的动机都会因时间压力而降低。
时间压力有时也会降低任务表现。一方面,过高的时间压力会损害个体的效率。相比于中等时间压力或无时间压力,高时间压力条件下信息加工的效率 降 低 (Weenig & Maarleveld, 2002;Lallement,2010)。 Weenig等(2002)对决策问题研究发现,相对于非时间压力组平均5秒处理一条任务信息,时间压力组需要7秒的时间。时间压力还会损害决策质量 (Yu, Yang, Guo, & Zhang, 2015; Kim,Nembhard, & Kim, 2016;Belling, Suss, & Ward,2015)。高时间压力还会降低雇员的工作参与度(Schmitt, Ohly, & Kleespies, 2015;Sheng et al.,2017)。Sheng等(2017)对67名雇员进行连续10个工作日的问卷测量发现,日常水平的时间压力与工作参与度呈倒U型相关,过高的时间压力会损害个体的工作参与度。
时间压力还会对个体的任务态度造成消极影响。一方面,时间压力会增加工作中个体的消极情绪。有研究以高时间压力群体(会计师)为样本,通过每日3次、连续4周的自我记录发现,时间压力常常伴随着消极情绪的产生,并且会导致情绪性精力耗竭(Teuchmann et al., 1999)。 类似的,基于挑战-阻碍模型,Rodell和Judge(2009)对100名全职雇员进行连续10个工作日的取样调查,发现不论时间压力被当作挑战型压力或者阻碍压力,都会诱发个体的消极情感,尤其是焦虑。还有研究发现,长期处于时间压力中的个体存在抑郁的风险,相比普通人更容易抑郁(Szollos,2009)。另一方面,时间压力也影响个体的离职倾向。一项元分析研究,在汇集了183个独立研究样本后,考察了时间压力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高的时间压力与个体的离职倾向正相关:时间压力越大,个体的离职倾向就越高(Podsakoff, Lepine, & Lepine, 2007)。这说明时间压力往往会为任务态度带来消极的影响。
2.2 时间压力对个体的积极作用
人们常常认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即时间压力能够提高个体的任务动机。现有研究表明这种日常经验有一定的准确性。基于单任务的研究发现,设置截止期并让个体知觉到截止期的逐渐接近和可用时间的不足,会提高个体对简单任务的动机,使其更早开始任务 (Fried& Slowik,2004)。在多任务条件下,Ballard等人(2018)的研究发现,时间压力与任务的优先执行呈倒U型,中等程度时间压力的任务会最先被执行(Ballard, Vancouver,& Neal,2018)。这说明一定的时间压力能够有效提高个体的任务动机。甚至个体错过截止期后,若在任务过程中保持一定压力水平(相对于无压力),其会知觉到时间得到了有效利用,并在截止期后继续完成任务(Wilcox,Laran, Stephen, & Zubcsek, 2016)。
时间压力对个体的积极作用也体现在任务表现方面,但受到任务难度和时间压力大小的交互影响。有研究者通过控制视觉搜索任务的速率操纵任务难度,发现时间压力显著提高了被试对简单任务的成绩(Yu et al.,2015)。这一积极作用也表现在了日常的工作任务中。 Mäntylä,Petersen 和 Lehtinen 等(2014)对54名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测试,相比于非时间压力组,一定时间压力显著提升了软件测试开发的效率。对医生在时间压力下的诊断准确性研究也发现,一定时间压力能够提高诊断的效率(ALQahtani, Rotgans, Ahmed, Alalwan, & Magzoub,2016)。另外,还有研究发现中等程度的时间压力最有利于创造性的激发 (Khedhaouria et al.,2017),尤其积极情绪和时间压力交互作用时,对创造性教学的促进作用最显著(Tsai,Chang,& Lo,2018)。这些证据表明时间压力与任务表现的关系符合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存在最佳的时间压力水平。
虽然时间压力对任务态度的消极影响已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但是一些证据表明时间压力仍有可能会对个体的任务态度起到正向调节作用。Rodell和Judge(2009)的研究发现,当时间压力作为一种挑战型压力时,除了会诱发个体焦虑之外,还会产生专注(attentiveness)情绪。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个体的任务态度,使其对工作更认真,在专注程度足够高而焦虑较低时,时间压力将对任务态度产生积极影响。也有研究发现,当时间压力作为一种挑战型压力时,与工作满意度正相关,与个体的离职倾向负相关(Podsakoff et al., 2007)。这说明如何看待时间压力决定了其对任务态度的作用方向。
总的来说,时间压力对个体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作用,存在双向效应。该效应主要受到任务难度、时间压力程度和个体主观认识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时间压力对个体工作、生活产生的影响。
3 时间压力双向效应的作用机制
时间压力作为一种主观的心理现象,产生于个体应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过程中。因此,时间压力双向效应不仅受到任务难度、任务性质和工作资源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个体的人格特质、生理唤醒和认知评价等微观因素的作用。我们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分别梳理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对时间压力双向效应的影响,旨在说明其作用机制。
3.1 时间压力双向效应的宏观作用机制
任务难度能够调节时间压力的双向效应。当任务比较简单时,时间压力会有效促进个体的工作效率,但随着任务难度升高,其对效率的增益作用消失,时间压力只表现出对个体的负面影响 (Yu et al., 2015; ALQahtani et al., 2016;Kim et al.,2016)。Yu等(2015)研究发现,当任务比较简单时,时间压力显著提高了被试的完成效率,但任务较复杂时,时间压力的效应消失。Kim等(2016)也发现,当任务较简单时,越靠近截止期,个体的工作效率越高。这可能因为简单任务所需的认知资源较少,时间压力会使个体分配更多的认知资源到任务中,从而提高了效率。随着任务难度增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认知资源也相应地增加,虽然时间压力会使个体分配更多的认知资源到任务中,但却不能满足完成任务的需要,且个体会自主地产生焦虑等消极情绪,使其不得不消耗一定的认知资源处理这些消极情绪,这将进一步造成认知资源的短缺 (Prem,Kubicek,Diestel,& Korunka,2016),导致更差的任务表现(Young, Goodie, Hall, & Wu, 2012)。 因此,时间压力对任务表现的影响随任务难度增加而由积极逐渐转变为消极,存在动态性。
任务性质也能够调节时间压力的双向效应。对于合理任务(即被个体认知为“份内的”任务),时间压力与任务表现的关系呈倒U型,符合耶克斯-道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时间压力将会引发最佳的工作表现;对于不合理任务(即被个体认知为“份外的”任务),时间压力对其的双向效应将消失,甚至时间压力越大,工作表现越差(Schmitt et al., 2015)。
时间压力的双向效应还受到个体工作资源(job resource)的调节。其中,工作资源指与工作相关的,能够促进目标实现、降低工作要求与消耗,且能够促进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因素 (Demerouti& Bakker,2011)。 例如,Kühnel,Sonnentag 和 Bledow(2012)发现工作控制感会影响时间压力对个体的调节作用。当个体的工作控制感较高时,时间压力与工作参与度正相关,时间压力促进个体的工作参与度,当工作控制感较低时,时间压力会损害个体的工作参与度(Kühnel, Sonnentag, & Bledow, 2012)。 类似的,Baer和Oldham(2006)发现,只有在高社会支持条件下,中等程度的时间压力才会产生最佳的创造力水平,当社会支持较低时,时间压力与创造性负相关(Baer& Oldham,2006)。当工作资源充足时,时间压力倾向于体现其积极作用,当工作资源匮乏时,时间压力则倾向于体现其消极影响。
3.2 时间压力双向效应的微观作用机制
人格特质能够调节时间压力的双向效应。人格分类方法很多,从个体对压力的敏感性方面,可分为压力易感性人格和压力耐受性人格。压力易感性人格通常包括A型人格,其特征之一是高时间紧迫感,这使得A型人格个体在面对时间压力时,会有更差的任务表现 (Alison,Doran,Long,Power,&Humphrey,2013),更容易突显时间压力的消极影响。压力耐受性人格中,感觉寻求个体有更高的风险寻求倾向,甚至有意于暴露在“可获得的压力”或感觉活动中(Brian,2008)。在时间压力条件下,这类人甚至会预估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并选择在临近规定时间内才去完成任务。考虑到压力耐受性人格个体在时间压力下注意力更为集中,任务效率更高(Chu& Choi,2005),其更容易突显时间压力的积极作用。而个人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则被认为是一种中性的人格,其会强化时间压力的影响,但不改变其作用方向。即当时间压力被知觉为挑战时,高责任心个体表现更好,而当时间压力过高时,高责任心个体行为受到更大的消极影响(Lin,Ma,Wang,& Wang, 2015)。
生理唤醒也能够调节时间压力的双向效应。已有研究表明,时间压力与唤醒水平存在正相关,个体的唤醒水平随时间压力的增加而提高。每个人拥有不同的最佳唤醒水平,当个体处于最佳唤醒水平时,其大脑活动效率最高。过少刺激(如信息剥夺)或过多刺激(如信息过载)输入,都会降低个体神经活动效率,此时个体会通过改变认知策略,努力使个体达到或维持最佳唤醒水平(李爱梅,颜亮,王笑天,马学谦,李方君,2015)。当时间压力很低时,个体虽然拥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相关任务,但此时输入大脑的刺激过少,唤醒水平较低,容易走神并产生无聊感(Zakay,2014),使个体不得不消耗额外的认知资源集中注意,认知加工的效率较低,时间压力表现出消极影响;随着时间压力提高,唤醒水平提升,恰能引发个体最佳唤醒水平时,个体认知加工效率达到最高,时间压力表现出积极作用。而当时间压力超过此最佳值并进一步增加时,个体的神经唤醒水平也进一步提高,过多的刺激输入降低了大脑效率,使个体不得不消耗认知资源改变认知策略限制刺激输入以维持最佳唤醒水平,并且时间压力造成的消极情绪也需要消耗认知资源加以控制,认知效率因此逐渐降低,时间压力表现出消极影响。
时间压力的双向效应还受到个体认知评价的调节。研究发现,个体会根据认知评价的结果将压力分为挑战型压力源和阻碍型压力源 (LePine,Podsakoff,& LePine,2005)。一般而言,前者对行为表现起促进作用,后者则存在阻碍作用(李宗波,李锐,2013)。当个体感受到一定的时间压力,但是可通过努力克服时,其会被个体认知评价为一种挑战压力源,此时个体倾向于采取主动的问题聚焦的策略,行为动机增长、更为专注,因此其行为表现提升,使时间压力表现出积极的作用。随着时间压力程度增大,当个体察觉到现有能力不足以应对当前情况时,其会倾向于把时间压力认知评价为阻碍型压力源,此时个体的成就动机减弱,焦虑和紧张情绪突显,倾向于采取成功率较低的启发式策略和情绪聚焦的应对方式,因此其行为表现普遍下降,使时间压力表现出消极的影响(Pearsall, Ellis, & Stein, 2009)。
综上所述,时间压力的双向效应受到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影响,其双向性并非稳定不变,会随着不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动态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该部分论述了不同因素对时间压力双向效应的作用机制,但这些因素并非相互割裂。比如,任务难度与生理唤醒存在共变关系,工作资源也影响着个体的认知评价。总之,时间压力双向效应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应当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其作用机制。
4 时间压力双向效应的干预设想
由前文可知,时间压力的双向效应受到一些因素的作用后,会倾向于表现其积极的作用,而非消极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有宏观层面的任务难度、任务性质和工作资源,也有微观层面的人格特质、生理唤醒和认知评价。其中一部分因素可以通过干预而发生改变,这为降低时间压力双向效应的消极影响、提高积极作用提供了可能。
4.1 提高个体能力
个体的能力,尤其对特定领域的技能和经验及流体智力,是决定任务难度的关键因素。对于相同的任务,能力越强的个体,任务对其的难度就越低。考虑到较低的任务难度更容易激发时间压力的积极作用,较高的任务难度则会激发时间压力的消极影响(Yu et al., 2015 ;Kim et al.,2016),我们推测训练个体以提高其某一任务能力,可能会同时降低任务难度,进而使个体在时间压力下获得更好的任务表现。一些间接的证据支持了这一推测,时间压力会降低普通医生在医疗诊断过程中的表现(Alison et al.,2013)。但是对有经验的医生而言,时间压力则会促进其诊断速率,并且不降低其诊断准确性(ALQahtani et al., 2016)。 因此,提高个体能力或许是干预时间压力双向效应的有效途径。
4.2 改变个体认知
改变个体的认知也可作为干预时间压力双向效应的方法。一方面,对任务性质的研究发现,中等程度的时间压力能够促进个体对合理任务的表现,而对于不合理任务将会起到消极的影响 (Schmitt et al.,2015)。我们推测,通过改变对不合理任务的认知,将其看作合理任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显时间压力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来自认知评价的研究发现,当时间压力被评价为挑战型压力源时,其能够促进任务表现,而当时间压力被评价为阻碍型压力源时,其将阻碍个体的任务表现 (Pearsall et al.,2009)。我们推测改变个体对时间压力的认知评价亦能够使其更多发挥积极作用。
4.3 调节生理唤醒
干预时间压力的双向效应还可以通过调节生理唤醒实现。已有研究发现,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干预个体的生理唤醒(Gross,2007)。其中,表达抑制可以有效降低唤醒水平 (Cai,Lou,Long,& Yuan,2016;Tian, Liu, & Huang, 2018), 而表达增强则能够提高唤醒水平 (Mauss,Cook,& Gross,2007)。由于生理唤醒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时间压力大小,并且中等程度的时间压力水平能够最好的维持任务表现(李爱梅,颜亮,王笑天,马学谦,李方君,2015),我们推测,通过表达抑制或者表达增强将个体的生理唤醒维持在最佳水平,能够有效提高和保持个体在时间压力下的任务表现。
上述三种方法旨在干预时间压力双向效应。根据时间压力双向效应的作用机制,它们很可能提高时间压力的积极作用、降低其消极影响。虽然其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这为干预时间压力的双向效应提供了新思路。
5 小结与研究展望
本文回顾了不同水平时间压力对个体任务激活、执行和工作态度上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讨了时间压力双向效应受到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影响,并从提高能力、改变认知和调节生理唤醒三个角度探讨了对于时间压力效应的干预设想。未来可进一步关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5.1 时间压力影响时间信息的加工
时间压力会促使个体对信息进行过滤,注意集中于任务相关的负性和重要信息(Lallement,2010)。任务相关的时间信息是否会纳入个体的注意范围,并且随着压力水平的改变而变化,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有研究者从时间压力对时间估计的影响这个方向探讨了这个问题,个体对时间信息的注意分配会影响时间估计 (Allman,Teki,Griffiths,&Meck,2014)。如,研究者用双任务范式,要求个体在完成相应认知任务的同时进行时间估计,结果发现时间压力下个体倾向于低估时间 (Coeugnet,Miller, Anceaux, & Naveteur, 2013; 李鑫, 郑美红,2016),但是其他研究却发现了时间压力下个体对于时间的高估 (Matha,Rattat,& Cegarra,2014;Rattat, Matha, & Cegarra, 2018)。 当前对于时间信息加工的研究结果存在双面效应,但是否类似时间压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随着个体知觉到时间压力程度或对时间压力的主观评估改变,而导致对时间信息加工的变化,尚未得到证明。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个体知觉到时间压力的不同程度以及个体对时间压力的主观认知(挑战或阻碍)改变的角度,探究时间压力对时间信息加工的动态影响。
5.2 时间压力影响个体心理时间的流逝
已有的研究证明,时间压力确实会影响个体的心理时间流逝快慢的感受,且个体面临时间压力时,通常会感觉到时间过的更快了。如,研究者采用自主报告法,对过去时间流逝速度与自由时间进行报告。结果表明,被试知觉到自由时间的数量与心理时间的流逝速度相关,当自由时间越多,个体感受到时间流逝越慢(Joubert,1983),而自由时间的稀缺与个体时间压力感受有关(Sullivan,2008)。Janssen等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心理时间的加速感受与个体感受到的时间压力有关,其要求被试用量表对过去时间流逝速度及时间压力的感受进行自我评估(Janssen, Naka, & Friedman, 2013)。 结果发现,相对于当下而言,被试认为十年前的时间压力较低,而时间流逝速度较慢。当前对时间压力与心理时间流逝速度关系的研究,多采用事后回忆及自我报告的方式,仍然缺乏相关的实验室研究来探究任务条件下时间压力对当下心理时间流逝的影响。且时间压力对个体行为影响具有双向性,其会导致唤醒程度的变化及注意资源分配方式的转变,并可能导致个体的心理时间感受不同。今后可以操纵个体感受到的时间压力,探究时间压力对个体表现出促进或阻碍的作用时,个体心理时间流逝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