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研究⋆
2018-01-23贺茉莉
◎贺茉莉
一、分析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作用机制
1.聚集效应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究其本质就是不断集聚人口与资源。在不断集聚资源与人口过程中,会对城镇的发展产生一种经济效应,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聚集经济效益”。这一效益会对市场产生市场吸引力、市场均衡力、市场摩擦力、市场整合力、市场激励力五种力量,正是因为聚集了这种力量效益,城镇化才能够对某个区域资源配置有所转变,城镇作为一个区域活动中心,也是这个区域内经济活动的一个“集中点”。此“极点”的存在会不断聚拢附近地区的资源要素、人口要素,进而使乡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投入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因为城镇经济规模要比乡村大很多,城镇拥有的交通运输系统以及社会资源要比乡村好很多,而企业可以在城镇中获取较低成本的生产资源,也可以更加深入的使用整个城镇系统中技术要素、知识要素,而在城镇里劳动力可以获得很多就业机会,因此不管是劳动力,还是企业都会聚集于城镇,在聚集作用引导下,整个城镇经济系统就会产生正面的经济效益,进而大大推动城镇经济稳步增长。如:企业聚集会降低企业交流成本,进而降低企业生产所需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促进经济稳步增长。集聚劳动力会带给乡村劳动力更为可观的经济收入,进而产生很多消费需求,促进内需,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2.产业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在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下,此地区产业结构得到快速优化与升级,产业结构逐渐向有助于经济增长趋势发展。所以,在促进城镇建设中,也是在不断优化与不断改善产业结构,这一过程会促进经济稳步增长,产生“产业效应”。一是,在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下,会促进此地区劳动分工,进而创造出更为可观的劳动价值。在劳动分工逐渐深化下,劳动力专业水平得以普遍提高,进而也就越发熟练工作内容,这就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所以,在转变劳动力结构下,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人力资本与技能技术来支撑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在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下,逐渐扩大了当地市场,不管是资本市场要素,还是生产要素,都处于稳步扩大中。扩大的市场就为促进城镇中企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可以拥有更多的资本与物质资源,同时不断扩大的市场引发的竞争越发激烈,企业就会得到更多内在动力来改善生产结构。三是,在不断推进城镇下,很多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中,这部分乡村人口收入水平会提升。通过分析发现,在人们收入日益提高后,人们会提高自身消费需求,并且这种需求既会从广度上扩大,也会从深度上发展,从深度上来讲,人们特别会提高对服务业实际需求,进而增加第三产业需求。从广度上而言,人们会增加对一系列商品需求。我们知道,需求创造供给,就会增加市场中第三产业供给,从而对市场产业结构有所针对性调整。
3.规模效应推动经济发展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扩大下,也会对此地区经济增长体现一种“规模效应”,这一效益通常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作用中体现出来。对于生产者来讲,一方面,加快城镇化进程,会促使很多企业逐渐聚集于城镇中,加大了这些企业面临的竞争,企业为了可以在市场中占据有更多份额,也不得不扩大发展规模,以使其产品在市场站稳脚跟,而在不断扩大规模后,企业生产单位产品边际效益就会逐渐提升。而另一方面,因为城镇中聚集着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等生产要素,并且城镇运输系统相对而言很健全,所以企业就能够低运输成本来得到这些要素,再加上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化,企业就会将自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进而使企业生产产品成本不断下降,从而在企业内部出现规模化效应。而对于消费者来讲,一方面,城镇快速的聚集了很多企业,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多,为了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企业就需要生产出更多达到消费者要求的产品,并保证产品质量,有时为了抢占市场不得不通过打价格战策略来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就会用较低成本来享受很高的服务。另一方面,在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下,城镇布局也处于快速扩大中,政府为了强化城镇对于居民服务水平与质量,就会改善医疗水平、城镇道路等等方面,而这些城镇服务是具有公共性特征,所以,城镇居民就可以享受很好的城镇服务,进而减少了生活成本。
二、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政策措施
1.转变传统城镇化理念,坚持走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
所谓的新型城镇化就是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中国特有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实施路径制定中,要结合城镇化承载水平,秉持可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战略。在城镇化质量上要注重强化环境质量考核,弱化GDP政绩考核,注重追求绿色、健康生活。在水、煤、电等能源消费上,应控制好用量,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促进资源循环使用,并加快开发新能源速度。具体措施为:资源用量上实施分段定价对策,以刚性需求为内价格原价。超过一定用量单位价格提高后,以价格手段来督促企业与居民大力节省资源。在强化资源利用率上,政府还应该对新能源企业实施免税收政策。同时,政府还需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从各个方面着手针对性控制汽车保有量、推行绿色建筑战略、健全绿色建材标准体系等等。在此基础上,沿海城市能够发展潮汐能以及风能,并适当提供相应资金与技术指导,使沿海地区可以加快速度建设新能源。在治理污染过程中,对空气污染充分重视,强化联防控制大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对固定排污量合理控制。在此基础上,政府还需要对企业排放污染量进行要求,设立监测企业排污部门,专门管理企业排污问题,对于排污严重的企业,及时给予停业的警告,并积极治理污染用地,增大湿地面积,在切实保护环境基础上提高当地人们经济收入。对于我国偏远地区、经济落后的农村居民而言,政府要想法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补贴,让新时代的农民可以真正扎根于农村,真正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促使新型城镇化从外生动力转向内生动力
结合实证可以得出结论,劳动力投入与资本投入对省区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明显。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主要借助产品出口、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战略来促进经济增长。所以在新型城镇化进程过程中,需要寻求内生动力来推动新型城镇化经济稳定增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重大要素就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技术进步。资本要素、劳动要素、资源要素等按照相应比例投入生产活动过程中,技术很多程度上决定着各要素投入比例。同时,技术创新有利于节约劳动力,有利于升级和优化产业。在产业发展上:产业结构想要进行优化以及升级,政府就应该大力促进产业发展,对于创新型企业,政府应该对其进行政策优惠,提高其发展实力;政府减少市场干预,对审批管制程序进行简化,为促进中小型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和谐的环境,营造技术发展与文化发展的环境氛围。教育方面上:政府应对城镇人才、教育优势等充分发挥,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加大对教育投入成本,提高人才技术整体水平。具体对策为:与高等院校联合研究学习生产,为农民工定期或者不定期提供培训,帮助农民工提高生产技能,提高专业素养。在培养农民工生产技能中,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农民工自身学历低、素养较低,所以,在对其进行培训中,应结合农名工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切实提高农民工生产技能,并切实意识到唯有真正提高农民工生产技能,我们城镇化进程才得以快速建设。
3.规划管理和优化建设新型城镇
一是,对城镇化发展较为的成熟的城镇实施规划和建设。应促进新型城镇化稳步发展来拉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不能一味的大兴土木建造住房,人口跟不上,就会出现空城情况,造成了资源极大浪费。要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对人口流动情况合理引导。二是,对城镇化落后地区加大建设力度。结合有关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相对而言落后的地区,新型城镇化可以拉动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合理有序促进城镇化可以拉动区域经济稳步增长,缓解资源错配情况,实现区域统筹健康发展。三是,城镇化高水平城市辐射低的城市。促进经济与城镇化高水平城市部分功能逐渐疏散到附近城市。四是,提高城镇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化水平高的城镇基本功能大力完善,对旧城合理改造与有效保护。五是,实施城镇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加大政府培育就业,留住当地人才,大力解决农村人口空心化这一实际问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质量需要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不断扩大城镇公共服务覆盖领域。在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形势下,营造合理的、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无论对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而言,还是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讲,其都是意义重大的,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经济增长质量与新型城镇化二者的关系,应切实处理好二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