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识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2018-01-23王宇心刘伟石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王宇心 刘伟石(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运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原理的电子标识,相对于纹身、剪耳、断趾、耳标等传统的动物个体标识方法,具有更高的保留性和可读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管理中。电子标识在奶牛现代化饲养管理以及绵羊和山羊生产、动物屠宰过程、溯源系统中的应用试验效果显著。针对电子标识在畜牧业养殖系统的应用效果欧盟已进行评估,建议将电子标识投放到监测动物健康、生长及生产的信息系统中。
特种经济动物是指在驯化程度上不及家畜、家禽等家养动物,但已能够人工驯养且能正常繁殖并具有足够的数量规模;驯养种群与野生种群在外貌特征等尚无明显差异,但选育程度明显高于野生种群;能向社会提供珍贵的、经济价值较高的特殊产品的一类动物的总称。我国现在主要养殖的特种经济动物按照经济用途分类主要分为毛皮动物、药用动物、肉用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1 电子标识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管理中的应用目的
电子标识在特种经济动物中的应用可方便个体识别,加强个体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并且完善动物饲养、运输、育种、防疫及谱系等方面的管理,促进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系统化和自动化。还可作为区分野外种群的辅助方法,防止从野外猎捕野生动物进行违法养殖,保护野外动物种群、维护生态平衡、降低外来物种入侵和基因污染的概率等。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新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对动物标识这部分内容的实施,更有利于维护特种经济动物的世界贸易安全。
2 电子标识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电子标识在我国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中最早开始应用。随着系统化养殖的普及,重庆和上海等动物园也开始使用电子标识技术标记动物个体;昆明警犬基地对电子标识技术在警犬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后,建议在犬科动物中使用该技术;有些地区为防止宠物走失也应用该技术;哈尔滨东北虎林园对其圈养的部分东北虎应用电子标识技术进行个体标记。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我国新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对纳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如梅花鹿、马鹿等要求实施标记。目前一些鹿场和黑熊养殖场也已开始使用电子标识技术。
3 电子标识的种类
应用RFID技术的电子标识有不同的通讯频率、获能方式和安装方式。低频标签读取距离一般小于30cm,高频标签小于1m,超高频标签可以达到十几米。只有超高频标签可做成主动式标签,其余都是被动式标签,超高频主动式标签读取距离可以达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按安装方式可分为以下4种:
3.1 耳标式标签
在传统塑料耳标上添加无线射频识别芯片,解决了塑料耳标代码过长和人工输入错误的问题,但未解决耳标的失标率问题。
3.2 项圈式标签
将无线射频识别芯片放置在环状载体上,从原理上看项圈式标签是唯一可以安装电池、制作成读取距离达到100m的超高频主动式标签。
3.3 瘤胃式标签
将一个电子标签放在一个耐酸的容器内,然后在动物生长至十几周时通过瘤胃推注等方法将标签安置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由于标签重量较大,不会随食物进行反刍,正常情况下该电子标签会终身停留在动物的胃部。
3.4 植入式标签
其原理是利用一个特殊工具将电子标签植入到动物皮下,使动物躯体与电子标签之间建立起一个固定的联系,该联系需要通过手术才能被撤销。
4 电子标识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建议
我国大量饲养的水貂、蓝狐和貉等毛皮动物多采取单笼饲养,饲养周期短,且标记易对皮张造成损伤,只需在笼箱上进行标记即可。对黑熊、鹿类等药用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需全面进行个体标识,以方便管理、明确动物来源。肉用动物(如杂交野猪等)通常养殖周期短,一些物种采取单圈饲养,可针对种兽进行标识。对动物园和马戏团也建议全面使用电子标识。
耳标式标签较适合耳能承重、性情温顺的动物,但其失标率依然很高。项圈式标签适合体型较大的动物,但因易被人为调换而造成标记错误。瘤胃式标签只适用于反刍动物,且标签停留位置不确定,有一定的识别困难。植入式标签的注射部位一般是腋窝、耳部(基部和下部软骨)和颈背部皮下,相对于其他几种标识方法,植入式标签安全、简单、失标率低,可广泛使用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管理中,但对于一些种类动物的注射部位还需进一步研究。在应用过程中也可根据养殖中的实际情况,将植入式标签和其他标识技术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标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