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儿为至柔之体而非纯阳之体

2018-01-23郑志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医家气血中医药

郑志攀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3)

论小儿之体历代医家多有表之,有言为“稚阴稚阳”,有言“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此于临床颇有裨益。小儿为“纯阳”之说后世医家多有引用,其中不乏名医大宿,如刘完素、张从正、叶天士等皆有发明,其影响深远可见一斑。然其言辞有失于偏颇之处,于学术而言尚有完善之处且待言之。

1 “小儿为纯阳之体”的提出及缺陷

《颅囟经》言:“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1]”至此以往,后世医家多有尊之,言小儿为纯阳之体。如《宣明方论·小儿门》言:“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2]”《医学正传·急慢惊风》言:“夫小儿八岁以前曰纯阳,盖真水未旺,心火已炎。[3]”《幼科要略·总论》亦言:“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4]”朱丹溪《格致余论·慈幼论》言:“人生十六岁以前,血气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惟阴常不足。[5]”倡导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以上皆从“纯阳”阐发,似有可通之处,然历代医家亦有不同观点。如阎孝忠作序《小儿药证直诀》,言及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6]。张景岳则倡导小儿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余梦塘于《保赤存真》中言:“真阴有虚,真阳岂有无虚……此又不可徒执纯阳之论也。[7]”故其“纯阳”之误在一“纯”字。虽有医家释此纯阳之意非字意所言,但强之以理难得自然、中正之道。退而言之,若从“纯阳”言,以小儿肌肤娇嫩、津液充足观之,小儿为“纯阴之体”岂非亦可通顺?故不能以“纯阳”二字概之,也难以“纯阴”言之。小儿与成人之体殊异,以“至柔之体”言之则无纯阳之弊矣。

2 “小儿为至柔之体”的含义

小儿为至柔之体,当从其弱、其顺、其娇而论之,含义如下。

夫柔者,弱也!盖人之生皆缘父母之精,继受生母气血以成。生之前口鼻肺胃未受后天之养,实为构精之体。若小儿先天禀赋有常,生之初多难为外邪所犯,乃载其生母之抗力所由,此西医析之甚详,不必细言。然待抗力渐尽,外感之疾则难免耳!其因小儿乃柔弱之体,卫气尚未充足,略受寒热病即旋作,在表似无固卫之地,故于小儿如影随形,不似成人多年不病寒热以为常也。前言小儿外感之疾,病在肺卫;若论内伤则多在饮食,而病在脾胃。小儿初生多有黄疸,此乃土色,为脾胃柔弱之象,故胃不和降,吐乳之症现矣。故新生儿常因气血不续而体重下降。必待土色渐退,脾升胃降之机渐行,气血得养,肌肤充泽,方见生生之机。吐乳为初生之患,之后则常为饮食不洁、饥饱失常所伤,故常有呕吐、腹痛、下利之症。盖小儿生后,气血津液之成,多赖后天之本。后天之本,肺脾耳。肺为后天阳之本,常为阳邪所犯。阳邪者,四时不正之气,言天气也。脾为后天阴之本,多由阴邪所伤。阴邪者,饮食不节之邪,以其得之中土之气,故言地气也[8]。何阳邪犯肺、阴邪犯脾?同气相求耳!人之生养所赖者,肺脾也,而反常为其所害,此有相生相成之理,又寓相反相成之意。故小儿养生之要,肺脾为首,非独言年老之人也。小儿之柔,如吴鞠通所言:“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之谓。[9]”此至要之理也。

夫柔者,顺也!其柔顺者,生而骨弱筋柔、伸屈自如,不似老人行为钝挫,步态龙钟。再言小儿持续动作而不觉乏,终日啼哭而音不嗄,皆赖气生成之速也。其弱而不萎者,乃柔顺之体也。至若柔顺之体,阴阳化源而不息,气血生化而无穷,故其色柔和,其肤润泽,其肌充养,其音清脆、其目无邪、其听专注、其味纯和。故小儿虽有柔弱之象,但有生生之机,发育迅速,皆因其阴阳、气血至顺也。

夫柔者,娇也!小儿多娇乃固有之性情。顺之则多安逸,逆之则多燥急。逗之则喜,挑之则怒,碍之则啼,发作全在一瞬之间,多为不经思索而自然流露。夫小儿易为外感、饮食所伤。一旦着邪多出亢烈之症,除难言语之症外,多表露无疑。目时行之疾,诸热惊咳泻之症甚似小儿之性情,来之急也去之速。此与小儿柔顺之体相关,全在气机疏通,津血流

畅,故触之则应,感之则发。此因柔弱而易感邪,继因柔顺之体而多娇耳。

3 “小儿为至柔之体”的理论意义

至柔者,至弱、至顺、至娇也,其形以阴而用之以阳。可从筋骨言,从气血言,从情志言,皆非纯阳之至刚、至健所能概之。纯阳者无形也,小儿柔弱之体岂可言之,辨之明矣!故纯阳之言似是而实非,此其偏执之过耳!

于临床而言,小儿为至柔之体,故用药亦需轻灵,不宜重剂攻补,猛攻可因弱而致衰,峻补则因娇而不受,当以轻灵为主,顺其生理之性方堪平妥,然病情特殊者当不在此例。视今日之小儿科,药味多而量重者不乏其人,甚则与成人无异,此道不精而欲求速效之故也,其济生之切虽有可许之处,然有伐生生之机之弊耳,尚需忌之。回归初心,方得本始,进而言病论治则不易有失,乃可得医生之谓耳。

[1] 刘燕君. 《颅囟经》文献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45.

[2] 刘河间, 张子和, 李东垣,等. 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5:92.

[3] 虞抟. 医学正传[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255.

[4] 黄英志. 叶天士医学全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300.

[5] 朱丹溪.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18-19.

[6 ] 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1.[7 ] 余梦塘.保赤存真.中医古籍临证必读丛书5儿科卷[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01.

[8] 郑志攀,徐立然. 问难“脾为后天之本”——肺属后天阳之本,脾司后天阴之本[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4):33.

[9] 吴鞠通. 温病条辨[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91.

猜你喜欢

医家气血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气血不足我来看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