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发展为国家重要粮食储存基地和加工基地可行性研究
2018-01-23秦晓健黑河市粮食局
□ 秦晓健 黑河市粮食局
黑河市总面积6.87万平方公里,人口162.8万,总耕地面积3000万亩,粮食产量历史最高达1000万吨,2017年市域内大豆播种面积1943.5万亩,产量可达310万吨,占全国大豆产量的22%。粮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现有仓储设施完备,仓容充足,气候条件独特,极其适合大规模粮食储存,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原粮采购方便快捷、成本低,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储存基地和加工基地优势明显。
一、发展就地储粮的优势
(一)粮食资源丰富。黑河市位于北纬47°42'~51°03'、东经124°45'~129°18',处于三、四、五、六4个积温带。夏季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年均降雨量491—540毫米,有效积温1950—2300℃,无霜期90—120天。农作物干物质和微量元素积累多,农产品品质优异、口感上乘。黑河农业种植以大豆、玉米、小麦三大品种为主,历史最高产量达1000万吨。近年来,黑河市抓住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按照“稳定大豆、增加小麦、调控玉米、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总体思路,逐步扩大优质特色农产品和高效经济作物生产,推动由单一粮食种植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协调发展。
1.耕地资源富集。黑河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域内总耕地面积3000万亩,市属农民人均耕地面积26.4亩,分别是全省、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6倍和17倍。黑土层平均厚度6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5~7%,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全部达到国家一类土壤质量标准,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主产区。
2.大豆品质好。黑河历史上是国家重要麦豆主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黑龙江两岭一江的地形条件,严格阻隔着转基因作物的传入,山间盆地、台地和江河冲积平原为打造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提供了优良耕地条件。以中国科学院盖钧镒院士为首的专家团队经过多年多点取样分析发布权威报告:黑河市仍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大豆产区,黑河市域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三分之一、全国六分之一,是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地级市,处于世界同纬度最高水平,对中国乃至世界大豆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黑河地区大豆外观品质好,油分、异黄酮、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12项指标含量高,大豆脂肪稳定在20%以上、蛋白稳定在40%以上,特别适合直接食用和加工豆制品。
3.玉米产量高。黑河玉米种植以德美亚品种为主,均是非转基因作物;玉米粗蛋白含量9%、粗脂肪含量4.6%、粗淀粉含量73%,容重在720克/升以上,是禽类饲料的良好来源;南方企业加工酒精和燃料汽油,也为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黑河生态环境好,农业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投入品少,黑龙江省每年平均化肥、农药使用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是内地一般地区的1/3~1/7,而黑河市每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又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此产出的玉米优质安全,受市场欢迎。
4.小麦种植有特色。黑河是国家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黑河所辖嫩江县种植的龙麦35、36具有硬质、红皮、强筋特点,春季播种,简称“硬红春”小麦。该品种小麦蛋白质含量13.1~17%、硬度 61~70、容重806~834克/升、湿面筋含量30%以上,相当于普通小麦的3倍;稳定时间20分钟以上,相当于普通小麦的8倍。这些指标接近、达到或超过美国、加拿大小麦,完全可以替代进口。
(二)黑河市发展就地储粮的优势分析
1.储粮技术发展现状。低氧、低药和低温三项储粮技术综合运用是我国发展粮食储存技术的重要举措,具有操作简便、适应范围广、成本低廉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应用可以控制粮仓内虫、霉生长,还具有延缓陈化、延长粮食贮藏期的作用。控制温度的主要方法有通风降温、应用隔热材料、屋面喷水控温、空调制冷控温、排风扇排热控温、地下储粮仓等;控制病虫害的方法主要有气调储藏以及环流熏蒸技术。常规条件下,实现“三低”储藏对粮仓建设要求较高,投入较大,日常投入费用也偏高。
2.黑河市现有仓储设施完善。目前,黑河市现有粮食仓储能力1500余万吨,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容850万吨,监督完备,体系完备,具有较好的粮食保管能力。市域内以黑河市西岗子粮库物流园区、北安象屿金谷农产有限公司、嫩江象屿农产有限公司以及市属龙丰粮库为主体的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完备,满足就地储粮的需要。同时,黑河市内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均面临临储玉米调销出库的现状,随着存粮逐年轮换出库,企业有迫切的储粮需求。
3.黑河市就地储粮的突出特点。黑河市地处中高纬度,在中国气候分区中处于温带北端,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蒙古高压影响,寒冷而干燥,且冬长夏短,低温冷湿,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3-0.4℃之间,长年气温在零度以下。独特的气候特点为黑河市开展就地储粮提供了有利条件。相比纬度更高的地市如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成熟的仓储设施优势明显,而南部地市不具备长期低温的储存条件。
(1)基础设施投入少。南方地区因长期高温,需严格控制温度,防疫病虫害,对粮仓的技术投入要求较高,需要的现代化配套设施较高,每万吨保温仓一次性投入在千万以上。黑河市得益于常年气温偏低,粮仓建造过程中不需要空调、气调等投入较多的建造环节,每万吨保温仓建造成本仅在300万元左右。
(2)日常维护费用少。黑河市利用冬季气温低的有利条件,进行机械通风降温,能将粮堆的整体温度降至-5℃以下,营造的低温环境有效地抑制了虫、霉滋生,基本不需要环流熏蒸等技术手段防治病虫害,仅需投放鼠药、设置挡鼠板等简易设施即可,同时避免了粮食的二次污染。结合地区气候特点以及自然变化规律,黑河市在春、秋两季利用气候优势进行机械通风,可以实现粮堆内外的湿热交换,降低粮堆温度,有效的达到科学储粮的目的,通风费用每万吨仅需2万元左右。控温、防病虫害的投入减少可以直接降低储粮费用,以国家临储粮保管费用为例,南方重庆、四川等地为120元/吨,至广东等地达到150元/吨,而黑河地区仅为80元/吨,远低于南方地区。
4.交通便利。黑河市是黑龙江省北部沿江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黑河铁路直通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通北黑铁路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的黑河铁路公路大桥正在建设之中;黑河至大连旅顺口的202国道贯穿全市,是黑河的公路运输主干道;水路运输沿黑龙江可连通松花江、乌苏里江沿岸城市。发达的交通网络为粮食调度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发展就地加工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提出了“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指示精神,按照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需求,在粮食总量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格局趋于稳定的形势下,改变黑河市作为粮食主产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追求产量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化和初级化、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在维护粮食安全的同时,由粮食主产区向主加工区转变,加快发展粮食加工产业以促进自身发展,已成为今后黑河市的工作重点。
(一)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地加工的现实意义。粮食产地加工是指在粮食生产所在地对小麦、大豆、玉米、稻谷等原粮进行工业化处理制成成品粮、食品和综合利用粮食辅料的过程。粮食加工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具有食物应急缓冲器的重要作用,粮食非食用用途的加工还可以起到“丰欠平衡器”的调节作用。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主产区适度发展粮食精深加工转化,以促进粮食加工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这对于提高主产区粮食的综合利用率和转化增值,带动关联行业和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不容忽视的战略意义。
(二)国内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1.大豆加工生产现状。当前,国产大豆产量较低,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国产大豆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在加工原料数量不足、产业链尚不成熟和精深加工能力欠缺、消费市场拉动力不足三个主要方面。
2.玉米加工生产现状。玉米生产相对集中,生产与消费区域分布错位。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条件原因,我国玉米生产分布主要从东北平原起,经由黄淮海平原,至西南地区形成了一条“中国玉米带”,但从实际生产情况来看,我国70%以上的玉米都分布在我国北方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但从畜牧业生产布局和饲料工业布局来看,我国玉米消费则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生产与消费表现出明显“产需错位”现象,导致我国玉米产销距离进一步延长。
(三)美国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经验。以玉米产业为例,在 2015年时,美国玉米产业依托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制度,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与出口大国,每年玉米的产量为 3.71 亿吨,占据着全球多数玉米市场。美国在发展玉米加工业的过程中,通过玉米资源综合化开发、封闭型长产业链、现代新型工艺技术、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等措施,有效促进了玉米产业发展,尤其是合理布局玉米加工产业,美国共有29个州生产燃料乙醇,主要产区位于美国中西部的玉米主产区爱荷华州、内布拉斯加州、伊利诺斯州、明尼苏达州、印第安纳州,南达科他州,中部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2%,值得我们借鉴。
(四)粮食加工行业发展的新机遇。粮食行业是我国现代农业中的一大产业,在民以食为天的硬道理面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也奈何不了坚挺的粮食食品工业,预计近5年粮食食品行业的营销额和利润率都要高于其它行业2-3 个百分点。粮食行业“十三五”要积极推进粮食加工引擎作用,发展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安全营养健康粮食制品供给能力,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提升粮食产业经济竞争力。
(五)黑河市发展粮食就地加工的优势
1.黑河市粮食加工产业现状。全市现有粮食加工企业32户,其中水稻企业3户,年加工能力5.75万吨;玉米加工企业4户,年加工能力88.2万吨;小麦加工企业19户,年加工能力69.85万吨;大豆加工企业6户,年加工能力65万吨。玉米深加工企业1户,为北安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60万吨,主要产品为玉米淀粉。近年来随着黑河市进一步重视粮食精深加工,市域内北安粮食加工产业园区被黑龙江省粮食局列为重点发展的四大粮食加工园区,五大连池科迪集团60万吨水稻加工等大型加工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中投集团、山东香驰集团等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纷纷准备落户黑河,各类社会资本对黑河的粮食加工产业充分肯定,投资环境日趋向好,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2.成本优势。黑河市域内及周边地区大量优质粮源为加工企业的原材料就地采购提供了充足保障,省去了“北粮南运”的大量运输成本,以玉米燃料乙醇加工为例,3吨玉米生产出1吨乙醇,玉米原粮的运输费用远高于成品。同时,黑河市工业用地、水、电、煤、用工等费用支出均低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
3.政策支持。黑龙江省政府对省内规模以上玉米深加工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收购加工省内新产玉米给予补贴;市域内北安省级粮食加工园区对进驻的企业免收多项行政事业、工程建设及服务费用,对于超大型加工项目,还可享受其他多项优惠政策;今年8月份“百万亩大豆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示范观摩暨中国·黑河食用大豆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黑河市召开,为黑河市大豆产业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三、有关建议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黑河市粮食产业挑战和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多年来,黑河市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以当好粮食安全“压舱石”为己任,扎实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收储总量连创新高,流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发展呈现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粮食流通新形势,黑河市将抓住战略机遇期,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粮食市场化销售改革方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在优化结构、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求突破,围绕就地储粮和就地加工,全面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粮食流通产业新发展。
建议围绕推进黑河粮食产业发展:一是增加在黑河地区的国储粮数量,提高粮食保管品质,降低粮食保管费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藏粮于地”的号召;二是引导更多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到黑河市投资建厂,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总体要求,通过发展粮食加工就地转化,实现粮食初级产品向高层次产品的跃升,提高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稳定农业发展基础,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