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朝边略与边疆社会形态:明清时期上石西州的改流与治理

2018-01-23孙剑伟

广西地方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明安南钦州

孙剑伟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广东 广州 510275)

历史上,西南地区是土司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带。因此,对西南边疆历史的研究往往与土司研究难以分解。如果说土司制度是“因俗而治”的一种统治策略的话,那么改土归流则意味着“内地化”进程的开启。尽管改流之后通常会保留一些土制,但具有“内地化”特征的新制度也会陆续建立。然而,明清时期桂西南地区上石西州的情况却不大符合常情,以至于这个土司改流300多年以后,在官方文献中仍被称为“土州”。本文力图通过明清时期上石西州的改流与治理,对王朝边略与边疆社会形态的内在关系有所揭示。

一、上石西州改流后的设官情况及行政归属问题

上石西州位于桂西南左江上游,辖境大概相当于今日桂西南地区的一个普通乡镇,历史上并未发生过特别值得关注的事情,留下的记录很稀少。关于上石西州的早期历史和改流经过,万历《广西通志》有如下记载:

上石西州在思明府之西。唐置石西州,宋析属永平寨。元属思明路。明兴,因之。洪武初,以土官赵姓者领州事。赵氏绝,土目何士宏自立。士宏与交夷战,亡,亦无嗣。思明府土官黄【王+冈】弟黄瑢摄州,死,亦无嗣。遂改流官,铨知州。①万历广西通志卷32外夷志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661.

成化十五年(1479),上石西州改流②土官底簿卷下上石西州知州[M].四库全书本.。上石西州地狭人稀,且地处思明府心腹之地,战略位置重要,因此改流后成为周围各土司尤其是思明府觊觎和侵扰的对象③粟冠昌.广西土官制度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92.。关于上石西州改流后初期的情况,嘉靖《广西通志》载:

成化十三年,思明府土官黄【王+冈】弟黄瑢保摄(上石西)州事,死,亦无嗣,遂改流官。铨知州彭侃,历任满,去。思明府又以族人黄高摄州。凭祥李广宁计赚其印,督府追给流官知州殷舆掌之。后舆亦为土人毒死。继选知州董凤遂畏瘴毒,不敢入州。思明府官族黄贵宁因而据州,摄其事。弘治六年,况村黄绍攻州,夺其村十有八,与幼子黄文华领之。事闻,以兵讨之。十二年,绍纳款,愿还以州,征其印贮于藩司。黄贵宁复以妾育他儿名黄景祐,谋管所辖村十有七,赂奸司黄球等矫为府帖付景祐执证,摄州事。贵宁复妄请给印,督府坐贵宁罪,仍以印给流官知州。①嘉靖广西通志卷50外志一[M].明嘉靖十年刻本.按,“奸司黄球”在万历《广西通志》卷32《外夷志二》中为“土目黄球”。

这段文字表明,上石西州改流之初,朝廷曾派遣流官直接治理。但从“思明府又以族人黄高摄州”来看,流官治理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里没有说明思明府官族黄高是如何获得“摄州”的资格的,很可能是获得了“督府”(两广总督衙门)的授权。这种做法很快引起了凭祥土州的觊觎和争夺,“督府”又不得不选派流官亲临治理。然而流官或“为土人毒死”,或畏惧瘴毒而“不敢入州”。上石西州的实际控制权又落入思明府官族手中。弘治六年(1493),思明土府官族和况村黄氏②况村黄氏是土官都指挥使黄【王+厷】之后,与思明土府黄氏同宗。景泰二年(1451),黄【王+厷】设计杀害异母弟、思明府土官黄【王+冈】父子,由此引发了黄【王+厷】一系黄氏后裔与黄【王+冈】一系黄氏后裔之间的长期纷争。由于双方的争斗牵涉景泰时期的“易储案”,并把思明州、上石西州、下石西州卷进来,从而在朝廷和地方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争斗,祸及上石西州。广西地方当局借此机会把上石西州州印收回,并在随后一段时期挫败了思明土府重新掌控上石西州的阴谋,再次派流官治理。由此可见,上石西州自成化年间改流后,其治理一直没有步入正轨。其中除了各派土官势力从中作梗外,根本原因还在于“内地化”的治理模式在这里没有社会基础。

到了嘉靖前期,在翁万达、田汝成等一批果敢练达的官员强力弹压之下,思明府土官不得不稍加收敛,上石西州的局面才有所好转。但彼时的上石西州仍然没有流官固定驻守,这从翁万达《送上石西州林大夫休致序》可以看出:

往予守苍梧,林大夫继以倅至,获联事焉。……比予叨臬,用监左江道,大夫寻亦有上石西州之命,不欲赴。既念予故人,冀一见为别,又以支壤之氓固吾氓也,使不得睹汉官法治,是夷弃之,非先王之理。乃单骑莅州,居逾月旬。③(明)翁万达.翁东涯集[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311-312.

上石西州长期没有流官固定驻守的局面,一直到万历时期才得以改变:

(上石西州)州治荒芜,前后莅州者率寄妻孥太平府,间入州视事,若寄公然。万历十九年,知州孙继先始新州治,携家人以从,复建社稷、山川、郡厉诸坛,修城隍、土地二祠,拓城瓮井。州治始改观矣。④万历广西通志卷32外夷志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661.

以改流之州仍属思明土府管理,当时的官员颇觉不妥。更重要的是,不打破旧有的隶属关系,就难以杜绝思明府的觊觎之心。万历《广西通志》载:

论曰:左右江土司相错,然以流官而辖土官者有之,未有以土官而反辖流官者。上石西州土官绝世,业已改土为流,乃思明土知府犹倨然临其上。是夏未能变夷,而夷反得制夏,足顾居上,手顾居下,大防溃矣!夫土官如豺狼然,万一恣行桀骜,钳制州官,轻则损威,重则肆毒,祸非细也。太平、思明壤地相属,改而隶之太平,其庶矣乎。⑤万历广西通志卷32外夷志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661.

同时代的《殿粤要纂》亦云:

上石西州以土改流,而仍属思明,讵宁履加于冠,且土酋垂涎,欲图之屡矣。迩年黄应宿以土舍处其地,识者患之,宜如上思、忠州故事,改隶太平或南宁,今且图之。⑥(明)杨芳纂,范宏贵点校.殿粤要纂[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458.

时人杨寅秋在《绥交记》中称,“上石土舍黄应宿”为思明府土知府黄承祖之子①(明)杨寅秋.绥交记[M].成都 :巴蜀书社,1993:218.。《殿粤要纂》成书于万历三十年(1602),距离孙继先驻守上石西州办公不过十来年,局面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上石西州再次被思明土府官族霸占。

直至明末,上石西州才终于改归太平府。明人苏濬在《广西郡县志》一文中说:“万历十九年,知州孙继先始新州治,携家人从,拓城甃井,略改观焉,自后复鞠为戎莽之场。至天启二年,闽人吴尔施乃披棘而进;崇祯间,归并本府管理。”②(明)苏浚.广西郡县志[M].载粤西文载卷11[C].四库全书本.可见,明后期上石西州的治理并没有步入轨道,负责该州事务的流官很少在当地驻守。雍正《太平府志》称上石西州于“崇正(祯)间,并归本府通判管理”③雍正太平府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675.黄家信在《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第159页)一书中称上石西州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改归太平府,但未指明出处,姑且存疑。。此说可以与苏濬《广西郡县志》所载互证。按,清初太平府通判署在太平府城内④雍正太平府志卷16营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316.,这说明从天启或崇祯时期开始,朝廷已经放弃在上石西州派驻流官办公,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清末。《明江厅上石州志略》称:

上石属广西省太平府。……明崇祯间改流,归太平府明江同知管辖。按:上石西土州,明洪武初犹为赵氏领州事。赵氏绝,土牧(当作“土目”,笔者注)何士宏自立;未几,亦绝。思明土知府黄瑢摄领任事,悉无嗣,乃改流为明江。后因与明江杂混,禀请上宪分别,加“厅”字,为“明江厅粮捕府”。今明江厅即前之上石西土州也。厅无衙门,官历驻宁明属之明江文庙。至光绪三十年,吴任名靖乃兼弹压凭祥土州。即其始也,地当要冲,且无法人交接,改住凭祥,上石只设粮局征收而已。⑤(清)佚名.明江厅上石西州志略[M].北京:线装书局,2002:756—757.本段引文颠倒错乱之处较多:一则上石西州改流的时间不是明崇祯年间,其时只是将上石西州交与太平府通判带管,而不是所谓的“太平府明江同知”;二则所谓“明江同知”应该是指雍正十一年(1733)思明土府改流后设立的“明江理土督捕同知”(《清史稿》卷73《地理二十》);三则明江厅系由思明土府改流而来,宣统三年(1911)改为“明江抚民府”(雷坚《广西建置沿革考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41页)。可见“明江厅”显然不是指改流之后的上石西州。

从这段文字来看,有清一代,上石西州一直处于被“代管”的状态,没有流官在州内驻守。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上石西州太小,公务稀少。据雍正《太平府志》记载,彼时的上石西州所辖只有“七村”⑥雍正太平府志卷6地舆·厢村[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182.。

二、上石西州的社会形态

或许因为历史上的上石西州太过弱小和偏僻,没有文人士大夫去关注和记录它的社会状况,要对上石西州较早时期的社会形态进行可靠的重构是不可能的。根据历史文献,只能对其赋役制度做一点肤浅的分析。上石西州的人口和赋役情况在嘉靖《广西通志》(明嘉靖十年成书)中无载,这或许暗示当时的朝廷根本没有办法控制上石西州。万历《广西通志》卷32《外夷志二》载:“(上石西州)户一百六户,口一千四百七十三口,田赋秋粮三十石。”雍正《太平府志》卷20《食货·赋役》载:“上石西土州,原额田无顷亩,额征秋粮折色米三十一石零三合五勺,每石折银七钱,共银二十一两七钱零二厘零。”这便是当时上石西州赋役制度的全部内容,其田赋数额和万历时期相差无几,更重要的是没有“四差”或“条编银”的记载,显然不同于内地州县。

直到宣统年间,才有当地几位没有留下姓名的普通知识分子编纂了一本内容相当粗略的《明江厅上石州志略》。这份资料全部内容只有13页,却显得弥足珍贵。据其记载,上石西州“东临下石,西达凭祥,南连交趾同登,北通龙州”,人口1029户、4554口。本地“植物以八角、姜、蔗、谷米四项为大宗。八角销场最广,得巨利以资衣食”,“谷米有缺,八角丰收,二者相为弥补,则全部人民无虑呼庚矣”①(清)佚名.明江厅上石西州志略[M].北京:线装书局,2002:747-753;748;756-757.。土特产贸易显然在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与越南的贸易对当地经济也颇有影响:

(上石西州)道路四通八达,无远弗届。交通以越南同登为最,鱼盐之利,输出甚盛,龙州、宁明次之。往时皆用铅钱。我华与法人启衅南关以后,因铅钱只能售越南,不能通用龙、宁两处,于商业实有阻碍,始改用铜钱。至今永为定局。②(清)佚名.明江厅上石西州志略[M].北京:线装书局,2002:747-753;748;756-757.

上石西州弹丸之地,三面毗邻土司,长期处于思明土府的觊觎和侵扰之下,且与安南交界,位置更显重要。没有记载表明明清王朝曾试图在这一地方进行赋役制度改革。直至清朝末年,上石西州依然保持着土司时代遗留下来的一套赋役制度:

本部承土司之后,田地名称较他处稍别,区为粮田、官田、伕田。粮田纳粮,每斗钱三百三十文;官田纳租,统系折钱,而城厢内外有不同者,内城每斗四百文,外城加斗口五十文,共四百五十文;伕田出伕役。伕役之外有节谷、经纪、雇兵(名土勇)、守卡,皆于伕田抽取。又有掌案职掌收粮,头目管理各乡收粮,年中各得分田自种,以为该职办公之劳。③(清)佚名.明江厅上石西州志略[M].北京:线装书局,2002:747-753;748;756-757.

这段文字清晰地反映出上石西州自土司时代形成的一套赋役制度的主要特征:一是田地性质多样,分为粮田、官田、伕田,不同性质的田地所有者承担的赋役内容不一样,其实际负担轻重难以比较;二是田地税率不统一,同样是官田,外城的税率却比内城高一些,这正是土司时代缺乏统一的赋税征收标准而留下的痕迹;三是大小头目作为地方实力人物,在赋役征派事务中居于关键地位。

三、王朝边略与边疆社会形态的内在关系

关于西南土司在边防方面的积极作用,相关论述已经很多。不过,相反的案例也并不鲜见。根据杜树海的研究,钦州七峒是宋朝在钦州西部接壤安南的地方设立的七个羁縻峒,名称不详。在嘉靖《钦州志》中,七峒之名被坐实,分别是博是、鉴山、贴浪、时罗、澌廪、如昔、古森④杜树海.钦州西部的地方历史与都峒之民祖先记忆的创制[J].民族研究,2009(2).。据嘉靖《钦州志》卷9《历年志》载,明初钦州七峒曾发生叛附安南的事件:

至国朝洪武元年,平章廖永忠、参政朱亮祖统兵取雷、廉等处,大小衙门俱送印信,赴朱参政军门投款,给授新印。时以七峒地方人民不多,不复给予新印,革去长官职事,仍称峒长,以此各峒长内怀觖望。至宣德二年弃交趾布政司,澌廪峒黄金广与古森峒黄宽、鉴山峒黄子娇、博是峒黄建,以四峒二十九村二百九十二户叛附安南,邀求官职,黎氏封黄金广等为经略使、经略同知、佥事等官,世袭守把本峒地方。以钦州贴浪都地置新安州,迁万宁县于如昔都,寻改为州,又迁永安州于时罗都佛淘巡检司故址。

杜树海认为,钦州七峒部分峒民“叛附安南”的深层原因是,朝廷在这里推行里甲制度,触犯了土酋和土目们的切身利益。对于四峒叛附安南,明朝一时毫无办法。直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在安南陷入内斗之际,安南莫登庸政权在明朝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将此前叛附安南的钦州四峒归还中国,此事才算了结。万历时期,安南地方势力屡屡侵掠钦州边境地区,朝廷为加强防御力量,决定恢复峒官⑤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中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657-658.。

钦州七峒与左江地区毗邻,其所处位置与上石西州颇为类似,峒民叛附安南的教训足以令朝廷和地方官员警醒。明清两朝之所以不在上石西州进行大的制度改革,尤其是没有进行赋役制度改革,可能是鉴于钦州七峒的教训。朝廷对上石西州的控制,固然是为了防御安南,但更重要的目的恐怕还在于防止它倒向安南。以上石西州疆域之小和人口之少,若建立一套完备的流官行政机构,不仅没有必要,也无法从当地获得充足的税源以支撑这套机构①关于行政成本问题如何制约国家建设在西南边疆地区的推进,参阅温春来:《行政成本、汉夷风俗与改土归流——明代贵州贵阳府与新贵县设置始末》,《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便不能不笼络当地的土目阶层,尽量维持原有的社会经济秩序。

《明江厅上石州志略》中所反映出来的当地赋役制度和社会形态显然与内地迥然有别,却与清代左右江地区诸土司的情况差不多,大概正因如此,明清时期不少广西方志才称之为“土州”或“土官”②万历广西通志卷31外夷志一[M].康熙广西通志卷31土司志一[M].雍正太平府志卷5地舆·疆域[M].。甚至到了咸丰五年(1855),上石西州已经改流370余年,官方记录仍称之为“土州”③清文宗实录卷172[M].咸丰五年七月壬申.。这种情况在明清时期众多改土归流的案例中,堪称罕见。

猜你喜欢

思明安南钦州
高熊徵《安南志》版本之审定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强钦州水上消防建设的思考
钦州海鸭蛋中重金属铅、镉的含量特征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病逝享年80岁
关于思明和他的日记
全国冠军谢思明经典中局赏析
书的自述
钦州学院教师学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