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新思变 加速云南旅游转型

2018-01-23

创造 2018年8期
关键词:康养云南融合

大众旅游时代,全域旅游已成为国家战略。

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涉及旅游业态变化以及旅游产品创新与优化。云南要想实现旅游业的跳跃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盘活区域内各种优质资源,用品质较高、引领旅游消费时尚潮流的业态与产品魅力,把更多游客黏在旅游目的地,实现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转化。

近年来,云南省在文旅融合、康养主题游、大数据与智能应用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方面不断探索创新,为整个行业带来发展新动能。

新模式塑造新品牌

当红河谷的第一缕霞光慢慢爬上依山而建的迤萨老城,古香古色的民居鳞次栉比、轮廓初现,这座马背驮出的历史名城默默地向世人诉说着当年侨乡的辉煌……在云南省红河县,伴随着“迤萨马帮城堡”这一文旅综合体建设序幕的拉开,马帮印记的神秘面纱将被缓缓揭开,街道庭院、百年老宅将得到修缮,新时代将赋予它们新的内涵和活力。

把历史文化及古民居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开发旅游点,是一条能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又能保护历史文物的路子,既找回了侨乡迤萨远去的繁华,又能让世人共享这古老的文化之美。

随着旅游产业从“游玩”向着更健康更有深度的方向发展,旅游与文创产业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文化的差异性是吸引国内外游客产生旅游行为的前提和动机,云南旅游走“文旅融合”之路是必然选择。

从“南方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再到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云南一直都是中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经济相通、文化交融的纽带。云南文化丰富多彩是全世界公认的。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歌舞之乡,多元包容的宗教文化,与文化有关的旅游商品开发,这都是云南文化旅游融合的重要资源。可以说,文旅融合是一片富潜力、待开拓的蓝海,从供给侧持续发力,推出特色鲜明、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产品,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转型大有想象空间。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力争到2020年旅游文化产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200亿元。

在云南,一大批有品质的文旅融合项目正在布局或建设的路上。

7月22日,华侨城集团携旗下云南集团、云南世博集团、云南文投集团分别与云南省各州市及相关企业签约项目60余个,签约总金额逾千亿元。这一被称为全域旅游“云南大会战”的战略举措,标志着华侨城在滇文旅布局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据了解,此次“云南大会战”签约项目之多、投资之大、产品之丰富,在华侨城历史上前所未有。其中,既有智慧景区、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及美丽乡村项目,又有世界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古村落保护、博物馆、文化演艺、地方特色产业扶贫项目,还有航空交通、文旅基金、双创产业园等相关业态。

8月20日,云南世博旅游集团与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昆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也将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加强合作。根据协议,世博旅游集团和省文联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及平台,增强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文学艺术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文艺繁荣。

此外,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开发深层次体验式旅游,昆明市文产办以历史为根、以世界为窗、以融合为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地域文化特征、民族特色和多元文化内涵,着力擦亮“郑和”“聂耳”“西南联大”“陆军讲武堂”等城市文化品牌,并围绕老旧厂房改造、文化园区建设、文化旅游融合等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目前,北京王府井集团奥特莱斯、大黄鸭昆明嘉年华等一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新理念带来新玩场

8月17日,总投资规模5亿元、占地2500亩、位于玉龙雪山脚下的东巴秘境玉龙雪山大峡谷国际康养度假区正式开业。

东巴秘境项目融合了丽江独有的民族文化、自然景观与现代健康理念,把旅游+健康、休闲+健康、酒店+健康、文化+健康发挥到极致,这里有雪山牧场、祭祀神坛、天空栈道、空谷花海、许愿灵池、爱情花园等四境十二景,是丽江的新玩场,也是丽江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代表性项目。

不同于传统观光型景区,“东巴秘境”项目以康养旅居人群为主力客群。项目紧紧围绕休闲度假客人健康、亲子、家庭聚会、商务交流需求,把“自然资源观光+传统文化感受+独有创意产业体验”融为一体,力求以内容丰富、品质优异、体验一流的活动提升客户的度假体验;把走马观花的观光变成健康的休闲体验,真正让丽江成为每年必到、康复身心的目的地,让每年到丽江的康养时光成为一个家庭最期待的活动。

在内容体验上,无论个人康养、亲子互动、旅游度假、商务接待等,都可以在“东巴秘境”获得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最具纯净魅力的雪山景观、呼吸最纯净的空气、享受安静而个性化的度假定制服务项目、品尝极富品质和特色的健康美食、购买以东巴文化为核心衍生创意而出的IP文创商品。

体现在业态上,无论是景观、互动体验、非遗文化内容,还是特色餐饮、文创产品,都是在丽江的文化和资源优势基础上,聘请国内外顶级团队高标准打造,力求做到高品质、强体验,把项目做成“雪山下的太古里”。游客在景区内时刻都能感受到自然、人文相融合的魅力。

产业融合是时代的主题,是国家经济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旅游与养老具有天然的关联性,旅游中养老、养老中旅游,成为银发一族理想的养老模式。有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康养旅游,2020年我国康养旅游的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元左右。随着全社会不同年龄层百姓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康养旅游将成为一片前景无限的“蓝海”。这使得有独特资源优势的云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云南正在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市场主体需要有“大健康”的理念,全方位创新,丰富产品供给,提供更多精细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更加舒心、放心的旅游服务内容。

新产品释放新动能

无论什么时节,人们只要踏进迪庆香格里拉这方古老而神奇的天界神川,或原始古朴、或雄奇神秘、或清秀隽永的完美画廊,便会奇迹般地兀立于眼前——“春看绿水夏观花,秋览彩林冬赏雪”,是迪庆香格里拉完美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欢歌笑语皆画卷,人文风情尽韵律”,是迪庆香格里拉多彩人文景致的真切描述。

针对夏季游人如织,一旦天气转寒就陷入冷清的实际,旅游专家分析认为,迪庆有着和热带地区完全不一样的异质化资源,打造冬季国际化的登山旅游和全域的冰雪旅游,对吸引东南亚游客以及在东南亚休闲度假的高端游客极具吸引力。为此,迪庆州在推出全域旅游方案中,正在建设优质化、国际化、高端化的冬季旅游产品,把哈巴雪山和白马雪山等优势资源,作为冬季登山旅游产品进行打造,让游客感受香格里拉冬季旅游的独特魅力。

云南旅游要转型升级,核心是产品。今天,中国旅游市场最大的矛盾是旺盛的旅游需求和平庸的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供给结构不合理、不平衡,同质化严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低,没有跟上需求多元化、升级型的市场消费的脚步。这尤其需要旅游目的地和企业扩大旅游产品供给、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以不断提升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助推消费动力的释放。

当前,云南省相关部门和企业正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推进旅游革命动员大会精神,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加大旅游产业融合开发力度,提升旅游供给能力,致力于向游客提供更多精细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更加舒心、放心的旅游服务。据了解,云南省将推动自驾游等新业态、新产品发展。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有31亿人次自驾出游,占国内出游人数的62%。云南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67亿人次,自驾游游客达到3.51亿人次,占总旅游人数的61%。云南省旅发委党组书记、主任余繁公布,2018年上半年,云南接待游客中,团队游客仅占4.1%,其余均为自助出行。其中,自驾游超六成。

云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人们向往的自驾游目的地。云南沿边以昆曼大通道为代表的跨境自驾游火爆,已成为中国最热的自驾旅行路线之一。自驾旅游市场持续扩容,给云南旅游带来新机遇。基于市场变化和云南得天独厚的自驾游优势,云南省确定,将以32条精品自驾游线路为中心,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推动云南旅游业转型升级。

更为关键的是,云南将依托区位优势,开通与周边国家的延伸自驾游线路。余繁表示:“从目前开通的昆明至曼谷自驾游线路看,全国出境至曼谷方向的车辆大多从该线出境,抵达老挝、柬埔寨、泰国北部和南部。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把云南建设成为以自驾游为中心,面向东亚东南亚的集散中心。”

据了解,云南省将围绕全省32条精品自驾旅游重点线路规划布局,加快沿线游客休息站、观景平台、旅游厕所、汽车租赁网点、应急救援站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道路通达条件,率先打通、提升改造影响重点旅游线路的断头路、瓶颈点;并力争到2020年,建成不同主题、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汽车旅游营地200个以上,在省内旅游市场投放各类旅游租赁车辆10万辆以上。

深化业态融合、深挖文化内涵、拓展精品路线,无疑将持续推进云南旅游供给侧改革,助推云南旅游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取得好成效。精彩纷呈的旅游市场新产品,创意十足的旅游发展新项目,也将增强云南旅游核心竞争力,给游客更多“非来云南不可”的理由!

猜你喜欢

康养云南融合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融合》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