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属的作证豁免权
2018-01-23刘洋
刘 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新刑法的修订,与近亲属相关的作证豁免权的具体内容以及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我国新刑法明确强调被告人的近亲属享有出庭作证的豁免权,结合相关的分析以及研究可以看出,近亲属作证豁免权不仅能够有效地维系亲情关系,还能够促进法律文化的发扬以及传承,同时结合我国现有的刑事政策发展状况可以分析,该法律法规的变化能够更好地促进案件事实的查明,极大地减轻近亲属内心的压力。但是近亲属作证豁免权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在落实相关的法律政策的过程之中,法律工作者必须要结合该权利的适用范围以及适用主体进行进一步地完善以及调整。
二、近亲属作证豁免权的合理性
(一)能够促进亲亲相隐的传承
在该制度的管理之下,对于三代血亲间以及夫妻之间来说除了谋反等行为之外,在产生犯罪行为之后亲属间可以直接相互隐瞒,同时国家不会直接要求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是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亲亲相隐制度出现了许多的不足以及矛盾,刑法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进行了有效的修订,积极地吸收亲亲相隐制度的相关理念,保障犯罪人的近亲属拥有拒绝出庭作证的权利,以此来更好地实现法律制度与社会道德和情理之间的有效结合。
(二)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作为我国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原则,严宽相济符合我国社会新形势发展的实质需求,能够有效地推动法制社会的高效建立。其中,严宽相济中的“严”主要以依法办事为核心,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真正地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的公正性以及严明性。宽则以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和谐建设为核心,在现有法定量刑幅度之内真正能做到从宽处理。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刑诉法之中规定的包庇罪并没有直接除去近亲属,这一点体现了我国法律法规的宽容,同时,在法律案件处理的过程之中还能够保障近亲属不必要承担亲人犯罪之后还需要强迫作证的心理压力。
(三)符合证据真实客观原则
我国刑诉法之中规定警察是优先证人,律师在作证的过程之中不能够再次担任被告人的辩护人,通过这一有效的规定来更好地保障我国法律法规的公正性以及公平性。其中近亲属作证豁免权不得强迫近亲属直接出庭作证,同时法官也需要对不同的证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了解证据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案件的有效侦破,实现和谐社会以及法治社会的建立。
三、近亲属作证豁免权的不足和完善
结合我国刑诉法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近亲属作证豁免权的具体对象主要指被告人的子女,父母以及配偶,但是我国现有的刑法以及民法对具体的对象范围的界定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其中民法所提出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尽管刑诉法之中并没有明确的承认亲亲相隐制度的正确性以及合法性,但是实际的内容与该制度之间还存在许多的一致性,两者都十分关注对亲属血缘关系的有效维护。因此在司法解释的过程之中,可以结合近亲属的有效解释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其中,实际的范围可以扩大到与被告者有血缘关系,甚至是感情关系相对比较密切的亲属。
其次,对于近亲属作证豁免权的适用范围来说,现有的新刑法中只规定了近亲属的拒证权,并没有对相应的条件以及罪行进行分析。对此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可以结合这一实际情况了解不同的案件内容,并非所有的案件都是用于近亲属的拒证权,对一些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来说,如果取得证据的难度比较大,那么近亲属个人的证言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法庭必须要强制被告人的近亲属出庭作证,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
最后,在法律实践的过程之中,法律工作者还需要了解近亲属作证豁免权的适用阶段,近亲属作证豁免权主要属于审判程序之中的环节,工作人员可以能够结合案件的庭审阶段的进行有效的运作。在庭审之前,被告人的近亲属没有拒绝作证的权利,因此侦查人员可以在该阶段之前要求其直接作出证明。除此之外,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赋予公民沉默权,因此如果近亲属已经知道被告人相关的犯罪活动之后,必须要积极地提供相应的证据,同时这一点也是个人的义务。但是这种现实情况也导致近亲属承担着许多的心理压力,同时与近亲属作证豁免权的法律理念相违背,对此笔者认为,我国必须要扩大近亲属作证豁免权的阶段范围。
四、结语
近亲属的作证豁免权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许多的影响,我国在建设法制社会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各类影响因素,深入分析近亲属作证豁免权在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不断地完善该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以及适用主体,真正地维护法律的公正性以及严密性,为我国法治社会的高效建设奠定坚实的法律环境并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