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政治发展
2018-01-23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教授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教授
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波澜壮阔。其中,国家治理和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是最具实质的部分。总结或评价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相对于其他领域,面临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经济成就鲜见,而政治成就则不然。有人认为,经济成就的另一面,就是政治成就。就客观世界的内在联系而言,这种观点在揭示经济与政治的客观联系时,忽视了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区别,即一定程度上,经济发展是政治的功能性结果,但不是政治发展本身。
那么,如何解释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政治发展呢?首先,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政治发展最集中的体现是:形成了适合中国发展中大国治理的政治发展战略。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其次,最具体的体现为我国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现实进步。理论上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主要是看其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水平。现代意义上,制度的实质是配置权力和权利的,就像我们的宪法一样。而所谓制度化,则是指我们的主流价值转换和凝炼成为制度的程度、水平,使制度呈现出成熟稳定的状态。所谓规范是指公权力和公民权利行使所遵循的规则,程序则是指这些规范所应遵循的顺序。而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样强调的是主流价值转换和凝炼成为行为规范和程序的程度。就此而言,改革开放时代我国政治进步可概括为:制度形态基本未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都是改革开放前就已经形成的。但公权力和公民权利行使所遵循的规范和程序,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和体系化的进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表现形式的法律体系已然形成。依法执政和依宪执政向党内法规的转换、行政法体系的形成、行政诉讼和权力清单制度的发展,都是政治进步的展现。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力是解释改革开放时代政治发展最深刻的方面。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很方便抽象出我们这套制度的四大能力。即社会整合和塑造稳定政治权威的能力;社会动员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组织参与和优化政策的能力;规范公权和保障民权的能力。比较意义看,前两种能力是发展中国家非常需要但较为缺乏的。后两种能力则是发达国家普遍具有的。就此而言,这些能力体现着我们把发展中大国的需求与现代化目标有机联系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