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健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经验

2018-01-22张颖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刘健临床经验类风湿

张颖

【摘 要】 刘健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正虚邪实,以脾胃虚弱为本,风寒湿热为标,痰瘀互结为病理基础。治疗上,刘健教授根据患者体质、疾病进程等,遵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健脾化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法,且强调综合治疗,并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健脾化湿;临床经验;刘健

刘健教授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风湿病科、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科、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风湿病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风湿病专业学科带头人,安徽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属中医学“痹病”范畴。女性患者较多,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3[2]。痹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内经》还认为,痹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居住环境密切相关,“所谓饮食居住,为其病本”。还指出了痹病的预后,曰:“入藏者死……其留皮肤间者易也。”刘健教授从事中医痹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多年,在RA的治疗上,遵从《内经》的学术思想,且结合各家学派的观点,根据患者体质、疾病进程及气候特点等辨证论治。笔者仔细揣摩刘健教授治疗RA的辨证用药特点,现总结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古代医家对痹病病因病机的认识颇多,《素问》曰:“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淫气肌绝,痹聚在脾。”《灵枢》曰:“血气皆少……善萎厥足痹。”《类证治裁》曰:“诸痹……风寒湿乘虚内袭……久而成痹。”刘健教授基于《内经》,结合新安医家等各家言论,认为RA的主要病因病机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两种,内因即素体亏虚,而以脾胃虚弱为主,外因责之于风寒湿热等外邪[3]。

1.1 正虚为本——脾胃虚弱为主 刘健教授认为,RA的发生发展主要责之于素体虚弱,而以脾胃虚弱为主[3-4]。《素问》曰:“四肢皆禀气于胃……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脉道不利,筋骨肌肉。”脾主运化,主升清,脾胃虚弱,不能升清和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无源,筋骨失于濡养,则发为痹病。若脾胃不能运化,则饮食不能化为精微,聚為痰饮,凝于四肢关节,留于肌肉腠理,致全身关节疼痛,则为痹病。另外,素体亏虚,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营卫不和,关节易受风寒湿邪气入侵,内湿与外湿相合,致脾胃亏虚更重。且四肢为诸阳之末,由脾胃所主,脾胃虚弱,阳气难达四肢,加之外邪侵袭,则致关节肿痛。《灵枢》曰:“粗理肉不坚,善病痹。”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痹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亏虚,又受风湿邪气而致,“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脾胃论》中提到:“故脾胃先受之,或身体沉重……或为痹……而木遏于有形中也。”叶桂认为,痹病主要责之于脾胃虚弱,阴液化生不足,内风从生而致,“中气不足……走窜周身之经络而成痹”。故脾胃虚弱与痹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5-6]。另外,刘健教授还提出,肝主疏泄,调畅一身之气机。若肝气郁结,则失疏泄,脏腑经络之气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则致关节麻木、屈伸不利,发为痹病。且痹病多缠绵难愈,病程日久,患者易情绪失常,肝气郁滞。

1.2 邪实为标——风寒湿热为主 《素问》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济生方》提到:“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素体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而风寒湿热邪气入侵人体,留恋于关节肌肉筋骨,不通则痛,致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病情缠绵难愈;病程日久易出现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则会进一步损伤脾胃,精微难化,气血亏虚,筋骨不得濡养,不荣则痛,致关节疼痛、变形。湿为阴邪,重浊黏滞,与风寒等杂合,则致病情缠绵。正虚与邪实交错影响,临床症状更加复杂。《临证指南医案》曰:“痹症,每以风寒湿之气杂感主治……着于脏腑。”“痹者……皆由气血亏损,腠理疏豁,风、寒、湿三气,得以乘虚外袭……。”

汪蕴谷《杂症会心录》曰:“痹者闭也……气血凝而少流动之势。”刘健教授提出,在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痰浊、瘀血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本病主要是内外合邪所致,正虚为本,脾虚生内湿,湿聚为痰;邪实为标,外邪侵犯血脉,阻碍气血津液运行,血滞酿久成瘀;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生内湿,加之病程日久,痰阻血,血行受阻,则生瘀,瘀化水,痰瘀互结,旧病新邪交错,病程缠绵难愈;痰浊、瘀血阻于关节、筋骨,致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变形,所以痰浊、瘀血影响着RA的发生发展[7]。

2 辨证论治

基于RA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病因病机,刘健教授认为在治疗时要注重脾虚这一根本病因,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疾病急性期,强调祛邪与扶正并举,要以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为主,以健脾化湿为辅;在疾病缓解期,强调益气健脾,则以益气健脾为主,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辅。

2.1 急则治其标——祛邪为主,扶正为辅 刘健教授认为,RA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屈伸不利,晨僵,潮热盗汗,夜寐难,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刘健教授提出,患者素体脾虚,精微难化,则生痰湿,日久郁而化热,精微不足,气血不足,加之风湿热外邪侵犯人体,闭阻经脉筋骨,血脉不通,酿久成瘀,痰湿、瘀血互结,造成上述症状。在治疗时,要以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为主,辅以健脾化湿之药。常用药物有石膏、知母、大黄、黄芩、生地黄等清热药,独活、细辛、威灵仙、路路通等通络止痛药,另外,还需配伍薏苡仁、半夏、泽泻、茯苓、陈皮等健脾化湿药。刘健教授提出,RA急性期患者已存在正虚于内的情况,若单纯使用祛邪药物可能导致邪去而复来,遂祛邪与扶正并举,方能增强祛邪药物的功效。

2.2 缓则治其本——益气健脾为主 刘健教授认为,RA缓解期主要以脾虚为主,主要症状有关节肿胀变形,或有皮下结节,活动受限,四肢乏力,纳少,便溏,口唇青紫,舌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涩。素体脾虚,正气不足,精微难化,气血津液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血互生。正气不足,外邪易侵入机体,留于筋骨、经脉,气血阻滞,脉络瘀阻。在治疗上,刘健教授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主要以益气健脾为主,辅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法。常用药物有黄芪、山药、厚朴、熟地黄等益气健脾药,桃仁、红花、鸡血藤、丹参等活血化瘀药,威灵仙、路路通、赤芍等通络止痛药。

刘健教授还提出,在组方用药时,要擅于运用药对。陈皮归脾、肺经,功擅理气健脾;半夏行水湿,降逆气,开胃健脾。两者合用,顺气道、除痰饮。正如丹溪所言:“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行。”另外,刘健教授还强调在治疗RA的全过程中,要注重内、外治法结合的综合治疗。刘健教授建议患者每日双手、双足使用药物外涂、熏洗,局部吸收药物,促进血液循环,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有效缓解患者手足的疼痛不适。还运用穴位敷贴、药物纳肛等全方位的给药途径,减轻患者胃肠负担。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62岁,2017年5月28日就诊。患者8年前就诊于安徽某医院,确诊为RA,具体服药史不详。刻下症:双手、双膝关节红肿热痛,喜冷拒按,指间关节变形,皮下硬结,晨僵,活动受限,潮热盗汗,口干,夜寐不安,胃脘胀满,食欲减退,小便黄赤,大便干结,口唇紫暗,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腻,脉细涩。查尿素氮(BUN)8.5 mmol·L-1,类风湿因子(RF)328 IU·mL-1,红细胞沉降率(ESR)44 mm·h-1,C-反应蛋白(CRP)41 mg·L-1。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痹病,湿热痹阻证。治法:清热除湿,活血通络。处方:黄芩10 g、地骨皮10 g、知母10 g、黄柏6 g、薏苡仁15 g、茯苓10 g、陈皮10 g、山药10 g、半夏9 g、厚朴6 g、鸡血藤15 g、桃仁10 g、红花5 g、威灵仙10 g、甘草3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外敷芙蓉膏、消瘀散。

2017年6月4日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后无明显不适,疼痛有些许减轻,拟一诊方加泽泻10 g健脾化湿;银柴胡6 g清虚热,除骨蒸;全蝎3 g息风止痉,通络止痛。7剂。随后患者就诊,若燥热明显,加芦根;若湿邪加剧,关节不利,加猪苓、路路通、豨莶草;若血瘀加剧,加丹参;若气血亏虚时,加太子参、当归;若患者燥热、盗汗消退,去地骨皮、知母、芦根;若疼痛减轻,去全蝎;若舌质瘀斑、瘀点改善,去鸡血藤。就诊半年后,患者自诉服药后无任何不适,现双手、双膝关节热痛缓解,指间关节变形改善,皮下硬结减少,偶有晨僵,偶有胃脘胀闷,寐安,纳可,二便自调,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查BUN 4.0 mmol·L-1,RF 268 IU·mL-1,ESR 25 mm·h-1,CRP 10.63 mg·L-1。之后患者继续就诊,组方用药原则与前类似。现自诉双手、双膝疼痛缓解,红肿及热痛明显减轻,夜寐安,纳食可,无潮热盗汗,二便自调。

按语:虽然患者就诊时燥热之象较明显,但病程长达8年,若只用清热除湿、活血化瘀之药,恐邪去复来。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刘健教授一直注重运用薏苡仁、茯苓、陈皮、半夏等益气健脾药。患者病程较长,湿热邪气侵犯,且湿邪日久,郁而化热,两者相互影响,加重湿热之证,方中运用黄柏、黄芩、薏苡仁等清热除湿之药,再加知母、地骨皮等养阴清热之品,以顾护正气,扶正祛邪。随后就诊时患者虚热之证明显,加银柴胡、芦根等清虚热。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芩、黄柏等清热解毒药具有解热、抗炎作用,有一定的抗菌或抑菌作用,能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8]。另外,根据患者就诊时常感胃脘胀闷不适、食欲减退的特征,还选用薏苡仁、茯苓、陈皮、半夏等健脾除湿药物。运用上述两类药物,可达清热除湿、益气健脾之功效,脾旺则不受邪,脾气健运,内湿可除。研究表明,薏苡仁等健脾除湿药能明显促进胃排空、胃肠蠕动,改善肠道消化吸收功能[9]。陈皮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10]。患者病程缠绵日久,致食欲减退、情志不畅,用炒谷芽、炒麦芽健脾开胃,和中消食;用郁金行氣解郁,凉血破瘀。湿热外邪侵犯关节、筋骨,不通则痛,加之病程日久,不荣则痛,患者出现关节疼痛、肿胀,药用威灵仙、路路通、豨莶草等通络止痛,减轻患者疼痛。研究发现,威灵仙、路路通等通络止痛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11-12]。患者病程较长,痰浊、瘀血互生,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口唇青紫,瘀斑、瘀点,药用鸡血藤、桃仁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桃仁、鸡血藤等活血化瘀药能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促进造血,还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13-14]。再配以茯苓、半夏等健脾化湿药,既消痰涤浊,又防止辛烈药物伤及胃黏膜[15]。诸药合用,调肝和脾,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标本同治。

4 参考文献

[1] 刘健,黄传兵,范海霞,等.风湿病中医临床实践[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82-297.

[2] 叶伟胜,张铁良.类风湿关节炎流行病学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3):14-16.

[3] 刘健,万磊,黄传兵.脾虚致痹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6):2440-2444.

[4] 曹永贺,刘健.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概述[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6):65-67.

[5] 万磊,刘健.基于脾虚湿盛病机的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研究[J].中医临床保健杂志,2012,15(5):455-457.

[6] 刘健.风湿病中医临床思维[J].中医临床保健杂志,2010,22(9):735-761.

[7] 刘健,黄传兵,汪元,等.健脾化湿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病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2):8-11.

[8] 林雨.清热解毒法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

[9] 宋克玉,江振友,严群超,等.党参及茯苓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2):142-145.

[10] 杨洁.陈皮化学成分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1] 王志江,梁丽丽,接明军,等.草本威灵仙的抗炎镇痛和止血作用[J].医药导报,2017,36(5):489-492.

[12] 刘婷,孙玉茹,秦彩玲,等.路路通酸的抗炎镇痛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2):45-47.

[13] 孟德阳.活血化瘀中药药理的作用探究[J].北方药学,2017,14(12):142-143.

[14] 汪盈盈,柳继锋.中药鸡血藤研究进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2):42-43

[15] 郭锦晨,刘健,汪元,等.刘健教授运用冬令膏方调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特色初探[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7):34-35,39.

收稿日期:2018-01-31;修回日期:2018-04-24

猜你喜欢

刘健临床经验类风湿
增液汤和寿胎丸加减治疗羊水过少临床经验分析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李贺呕心沥血谱华章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类风湿因子需要转阴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录像作怪
录像作怪
瑶医权提汤治疗肝癌的研究
何嘉琳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