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2018-01-22毛小梅
毛小梅
摘要:本文在分析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创设丰富教学情境、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增加探索性内容、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合理使用教学评价几方面重点探讨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前言:
创新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小学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体系中占据基础性地位,若想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则需要从小学阶段入手,将创新教育渗透在小学教育的始终,构筑宽松愉悦的小学教育环境,激活学生思维理念,促使学生将思想上的灵感转换为具体行动,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此,本文以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研究为题,对其相关内容作出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创新思维培养是素质教育活动开展中永恒不变的话题,但是就当前小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现状来看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两大方面:
一方面,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应试教育思维影响根深蒂固,部分小学教育者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将分数看作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往往以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师生被动不足,使得学生沦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难以主动思考问题和深入探究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思维模式固定。小学生习惯了固定的思维模式,难以从逆向思维或者发散性角度思考问题,更不能将所掌握的知识点与生活中的现实现象紧密联系,学以致用的能力欠缺。同时,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概括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薄弱,无法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现象,在综合因素作用之下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受限。
二、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一)创设丰富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小学教育者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小学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创设丰富教学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与学生的思想认知产生冲突,促使学生萌发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达到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此外,小学教育者还需要以教材为蓝本设计梯度教学问题,通过讨论、辩论、描述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
小学教育者要牢牢抓住“互联网+教育”的改革契机,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插上现代化“羽翼”。对此,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吃透小学教学教材,将教材中的静态文字转换为生动形象、动态多元的视频、图片、动画等,并以音乐的方式营造良好小学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使得学生在色彩、线条、音频的刺激之下迸发灵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构建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于课前录制10分钟以内的教学视频,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预习,在课堂环节中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创新性探索实践活动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增加探索性内容
从整体上来说,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以经典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知识为主,在长时间的检验之下这些内容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但是值得说明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是非分辨能力较为薄弱,教师如果一直应用没有争议的权威性教学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桎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得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小学教育者可以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性的拓展教学内容,增设探索性环节,引导学生以实际调研、统计归纳、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等形式对某一问题进行集中分析,根据所呈现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也可以从侧面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
(四)提供实践操作机会
实践是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形成的源泉,如果创新没有经历实践的检验,那么创新则是“纸上谈兵”,并不具备其本身的实际价值。因此,在小学教育环节中,教育者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动手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将脑海中的思路想法付诸行动,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对此,小学学校及教育者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手工制作当中,在团体实践中迸发灵感。
(五)合理使用教学评价
小学教育者要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之中解放出来,将小学教育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秉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现有的教学评价加以调整和完善,夯实小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才横过。第一,教师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表现予以正确的评价,以鼓励性语言为主,还可以通过眼神、动作等方式的激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使学生将创新思维活动继续下去。第二,教师要运用“赏识教育”,在总结环节中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启发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积极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在实践当中检验自己的创新想法,促使学生将创新思维转换为实践成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环节,作为教育者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探索性教学内容的增加、实践操作机会的提供、教学评价的合理使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小学教育环境,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创新学习活动当中,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释元,喻静雯,舒盛平.本科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个案研究——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视角[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4):87-93.
[2]庞伟.基于小学教育的學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7(36):3.
[3]杜尚荣.论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特征及培养路径[J].江汉学术,2017,36(05):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