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健康人格的培养
2018-01-22陈卫林
陈卫林
摘要:“以人为本”、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职责。然而目前学生人格多数呈现出初始性、开放性、自主性、实用性和不稳定性等特征。基于此,教育要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笔者在文中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育;健康人格;培养
丹尼斯·利特基说:“教与学都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教育是让教师和学习者处于最佳环境中的过程。”柏拉图说:“所有的学习都以情感为基础。”但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都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关于生活方面,教师要传授的的东西还有太多。其实教育的核心本身就并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而更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所谓人格(personality),指的是一个人通常具有的性格特征,亦或是是在追求自身理想过程中积极寻求所形成的潜能活动与习惯。因此可以说,人格是一个忧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元素构成的综合性概念,其为人类个体在实现自我理想目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包括了人的性格、行为习惯、能力的整合,并且也是人类道德情操、思想意识等潜在能力的直接表现。简单来说,人格就是每个人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过程中体现的价值品位及性格特点。所以说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部分本质属性,其对人类未来发展与存在价值均具有重要影响。
那么在教育中,應着眼于对孩子哪些能力的培养才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呢?
首先,教育时要重视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指培养学生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其实让孩子具有做事积极的态度、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最为可贵。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无法避免要在社会中扮演各自的角色,脱离人群存在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关心孩子的成长就要关注他们的社会交往。不要总认为孩子还小、孩子怕生,将他们保护得密不透风。其实进入小学阶段后,孩子已经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见到亲朋好友问好,主动承担班级任务,在不断地与他人的交往中,孩子才会学会沟通,学会合作。通过这一点一滴的教育,将孩子变成一个有修养的人。
其次,教育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把孩子当成一个能自我负责的人来看。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在校内,可以让孩子学会对自己所属的团体负责,如班级值日小组,学校球队,班集体等。在校外,不要乱扔垃圾,公众场所不要大声喧哗等,鼓励孩子参加各类志愿工作、义务募捐活动等,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能够帮助孩子们长大。
此外,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毕竟一帆风顺只是我们对孩子的美好愿望,乘风破浪才是孩子成长的正确轨迹。一位著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从小成长和生活一切顺利、很少经历挫折磨练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当今时代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傲慢、好强。一不顺心就哭就闹。更有甚者,成绩落后了,长辈、教师骂几句就产生轻生念头。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知道自己有缺点也有优点,会成功也会失败。孩子和别人比赛,赢了,开心一下完全没问题,但是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比他强的人多的是。输了,也是自己实力不够,没什么可嫉妒的,想要胜利和成功,就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当让孩子尝一下失败的滋味是很有必要的。
今天我们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首先是让孩子学会做人,让孩子具备很多优秀品质。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就是要培养孩子的人格能力,如上所述,自食其力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不怕吃苦的能力、不怕打击的能力、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善于合作的能力等等。教师教育孩子的任务就是“长善救失”,就是不断增多孩子的长处,改正孩子的缺点。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明显不足时就要及时的帮助孩子改正,不能视而不见。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人格决定命运。
参考文献:
[1]儿童的违规行为及家庭教育策略[J]. 王美芳,张栋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
[2]谈农村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J]. 柳小红. 山西农经. 2018(03)
[3]初中生人格类型划分及人格类型发展特点研究[J]. 杨丽珠,马世超. 心理科学. 2014(06)
[4]中学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J]. 刘奕婷. 农家参谋. 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