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面向福建自贸区建设的人力资源岗位素质模型
2018-01-22李霞
李霞
摘 要:在福建自贸区背景下,福建外贸企业能否抓住机遇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即能否引进、留住甚至培养出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福建外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应当转变观念,更新人才管理体系和培养方式,从而在福建自贸区背景下迎接挑战。本文以福建外贸企业为例,采用行为事件访谈的方法来简要阐述福建自贸区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素质。
关键词:能力素质;福建自贸区;人力资源管理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揭牌成立。对福建外贸企业而言,未来人才的需求巨大,需要引进、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而福建外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与现实需求之间尚存在差距。在此背景下,研究面向福建自贸区建设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素质模型尤为重要。本项目对福建自贸区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素质模型进行初步调研、梳理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文献回顾、管理层访谈并辅以问卷来建模和定义模块与要素,浅析福建外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能力素质模型。
首先,在文献回顾阶段主要对以往素质和素质模型的开发情况、国内外学术期刊与咨询机构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素质模型的研究,以及对公司自身的状况进行了梳理。通过文献回顾、关键提取与人力资源管理从业有关的素质条目及其定义,对英文的资料进行翻译和整理,并注意原文的应用背景。最后则是对公司的全貌进行了审视,尤其了解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等级、运作流程与工作内容,为第二阶段素质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根据文献提取素质条目,并对其进行行为定义、BEI访谈;对素质条目进行修正,编制素质量表。在流程中,BEI访谈是建立能力素质模型的关键。通过BEI访谈,利用文献中提取的素质条目,能够获取从事某一工作保证产出高绩效的各项素质要求,进而构建能力素质模型的框架,并最终建立能力素质模型。
最后,本文采取了行为事件访谈法,发放了240份问卷,并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面谈,得出以下结果:
一是福建自贸区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中,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三项,其中有83.75%的受访者认为沟通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既然是和人打交道的职位,就需要做好沟通和协调的工作。除此之外,学习能力也占了72.5%,其原因在于自贸区发展企业战略布局的改变必然带动企业中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转变。
二是福建目前各个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人员中,最擅长的三种能力分別是占61.25%的学习能力,占59.58%的沟通能力以及占50%的协调能力。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福建外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于可能到来的新的管理模式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也能继续保持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三是在自身最需要的能力方面,不同的受访者选择了自己最需要的能力,因此各项能力分布较为平均,其中危机处理能力是最多受访者需要的,占了48.33%;其次是创新能力,占了47.5%;再次是自身的影响力占了45.83%。由此可以看出,危机处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影响力是当下福建外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最缺乏的三种能力,其中危机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几乎占了一半,也就是说,对于可能到来的新的人才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岗位需要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本文发现,福建自贸区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岗位需具备的能力素质中,最重要的三种分别是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最擅长的能力中,排在前三位的也是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最需要的能力分别是危机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最缺乏的能力也是危机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由此可见,福建自贸区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岗位,较具备沟通、学习和协调这三种能力,较欠缺危机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影响力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种能力恰恰是自贸区背景下福建企业在人力资源岗位上需要提升乃至转变的地方。
因此,福建自贸区背景下,福建外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第一,沟通和协调能力。沟通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沟通,还要有效地进行沟通。很多人认为自己具备沟通能力,事实上并不能做到有效沟通,在自贸区背景下,除了人力资源管理本身需要具备针对国内人才的沟通能,还需要具备针对可能到来的外来人才的沟通能力。
第二,学习和创新能力。自贸区建设所带来的发展必然需要福建企业以及企业员工与时俱进,对人力资源岗位外语运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都应该有进一步的提高。此外,不仅仅要学习,还要在学习中创造出新的管理模式来适应整个大背景下的管理工作。
第三,危机处理能力。从分析结果看,这项能力在福建企业的人力资源岗位中非常欠缺。发展带来的机遇越多,挑战也就越多,挑战所可能带来的危机也就越多。因此,要不断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增强心理素质,多渠道地提升危机处理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