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2016-08-23娄明星
娄明星
摘 要: 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重点,考试分数占比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许多学生对作文感到太多困难,写作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写不出文质兼美的作文。本文就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教育模式 能力素质
如今,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之处是快速创作出感情生动真挚的作品,除此之外,还要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字句段运用能力,以便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水平,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高中生写出的文章水平不高,甚至不如小学生,那么他们的言语表达运用能力着实令人担忧。若高中语文老师不能根据他们的特点,制订不同教学计划以教导学生写作,最后很可能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心理阴影,从心理上抵触写作。如此这般,日后语文作文练习中,教育学生写作将成为一大问题。当前,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育还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实在令人担忧,这些现状足以引起人们的思考。
一、如今高中语文作文教育情况剖析
作为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写作水平高低直接展现出一个学生表达能力的强弱甚至思想水平的高低。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生的写作水平较低,究其原因,还是词汇缺乏和思想单调,平时不注重表达词汇的积累,写作时草草三五行就交代了,写文章没有想表达的,这样的状况直接导致学生纵然有丰富的情感思维也不会用恰当词汇把它表达出来。丰富有内涵又优雅的词语都是需要平时注意积累的,另外语言表达能力要经常锻炼。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积极响应老师的提问,不论答对与否,都是对自己语言能力的练习升华。课堂上,学生可以快速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准确组织语言,慢慢地,经年累月,就可以持续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增加词汇量。
二、语文作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作文没有框架。作文框架代表着作文的中心思想和线索,具有贯穿整篇文章的能力。这一点在写作之初就应该考虑和准备好,只有清楚前提,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行云流水,既不偏离题目又能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高中语文写作已不只是词汇搭配,并不是词汇搭配越好作文就越出彩。因而高中写作要以思想为中心,以词汇语言为辅助,再搭配自己的写作风格,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文章。文章框架要中心明确,不能东拼西凑,否则文章中心不明确,没有思想,是很难得高分的。
2.作文没有感情,语言表达欠佳。一篇好作文不仅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而且感情真挚,语言表达铿锵有力,从作文中就能感受到作者火一般的热情,使读者身临其境,明白其所感所想。综合来谈,学生要在写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如今高中生的作文普遍苍白无力,语言表达缺乏感情,文章读起来软绵绵的,没有中心思想。这就表示学生写作时并未投入自己的感情,而是把写作看成一项学习任务,草草了事。
三、高中语文作文教育方式的探讨与实践
听、说、读、写中,“写”作为四项基本要求之一,在语文综合能力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写作兴趣,夯实学生写作功底,是语文教学中一直强调和重视的部分。语文老师作为领导人物,要完善高中语文作文教育,以思想内容和实际操作为切入点,配以严密的教育和过硬的写作实训,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
1.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积累词汇。平日作文训练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状况:学生看完写作题目之后没有想法、无法下手,或者有一些想法却不会表述。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词汇量匮乏,培育学生拥有良好阅读习惯,积累词汇,自然成为作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再则,高水平、有思想的作文并不是一天可以练就写出来的,这是一个过程,只有持续不断地积累和练习,才能有所突破。所以,高中语文老师要尽可能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要求学生看到好的词汇、文章时记录下来,好好体味作品的精妙之处,以提升自身领悟力。只有拥有足够的见识和领悟能力,才能创作出令人感动的文章。
2.重点培育学生构思框架的能力,帮助他们在作文中注入感情。作文构思是一个框架,领悟、想法、思考、推敲、筛选、排布等多角度的要求都在语文作文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如何培养学生构思框架能力?要求老师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多多接触不同生活场景和风俗风貌,多多积累写作材料,为构思框架储备足够的资源;再则,要尽可能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通过各种办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素质,发挥不怕艰难、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最后,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摆脱刻板守旧的思维模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作文构思框架完成后,注入自己的真实感情,如此才能创作出高品质感情真挚的作文。
3.老师积极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老师点评学生作文时,不能直白地表述,要过多地赞美,这样才能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当他们主动寻求帮助时再适时提点一下失误的地方。总之,要想快速提升写作水平是不可能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木贵.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J].成功(教育),2011(04).
[2]凌碧娟.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中学语文,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