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初中美术课中的愉快教学
2018-01-22晁英
晁英
摘要: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应用愉快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作用下获得全面发展。愉快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独特的教学评估体系。我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从这几点入手实现愉快教学。
关键词:初中美术;愉快教学;教学对策;愉快氛围
所谓的愉快教学是指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对学生以往的愉快体验给予充分的重视,借助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实现愉快教学,不仅可以构造出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还可以使学生在其兴趣的驱使下,获得美术知识、技能的发展,促进其审美意识的养成。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实现愉快教学呢?
1.营造愉快氛围
众所周知,美术本身就是一门令人愉悦的课程。但是,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引导学生机械绘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绘画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异常沉默。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漫不经心,学生在座位上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我在初中美术愉快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将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作为切入点。这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着较强的向师性,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而愉快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平等相处,借此在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基础上,才有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可能。由此,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面带微地走进课堂,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不时地给予学生鼓励,以此使学生对我和我所讲授的学科产生兴趣。教师除了要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营造愉快氛围之外,还要转变传统的以知识讲解为主的方式,多为学生创设一些师生、生生互动的环节,以此真正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比如,在《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现了《黄山云海》这幅画作,接着据此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有没有人去过黄山呢?有去过的学生,那你印象中的黄山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所看到的黄山云海与此画面是一样的吗?有何区别呢?……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问题的驱使下,其会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如此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自然就调动起来了。而且,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与画作内容的对比,其会对山水画的意境产生感性的认知,有利于新知教学的开展。
2.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一幅幅画作只能在一时之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长期的观看、绘画过程中,学生还是会失去兴趣的。而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将画作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还可以使学生在情境体验过程中自主地理解、感知其中的内涵,加深其对画作的认知与理解。仍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在向学生直观展示山水画的過程中,播放了相应的乐曲。美妙的乐曲一经播放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很快地沉浸在乐曲之中,在观看图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在大脑中描绘画面,感叹自然景色的美好。对于一些想象力较为浅薄的学生而言,单纯地靠乐曲是无法感知画作内涵的,此时,我会在多媒体播放画作的过程中,配上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以此使学生在已有的与语文认知能力的驱使下,自主地理解画作内涵。如此教学不仅可以以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在情境体验过程中自主地感知其意蕴,在加深其对画作内涵理解的基础上,丰富其审美体验,促进其审美素养的发展。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既然传统的以照本宣科和机械绘画为主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那么,教师自然需要转变其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展现愉快教学的魅力。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多媒体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实现了灵活的运用。在此基础上,我抓住微时代的发展特点,尝试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微视频,以此使学生在直观的观看中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感性的认知。以《色彩的魅力》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之初,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我在课前剪切录制好的时装周微视频。时装周上艳丽的服装色彩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的过程中,不同的色彩会给学生不同的感受,以此为学生感知色彩中所蕴含的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等,以此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获得积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成林.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愉快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4(08):132.
[2]田剑锋.浅谈愉快教学在初中美术课中的实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