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单”的设计

2018-01-22李乐乐

文教资料 2018年28期
关键词:学习单阅读教学应用

李乐乐

摘 要: “学习单”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有效载体,根据“学习单”中的步骤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对于其各项能力的锻炼都有积极的价值。本文分析了“学习单”的概念和应用价值,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为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单”设计方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学习单 设计 应用

“学习单”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载体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学生围绕“学习单”的任务讨论、解决,展示学习成果,该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条件、空间,对学生思考问题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都十分有益。将“学习单”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学习单”的应用价值

“学习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艺术馆、科技馆、博物馆中,属于非正式学习导览工具,旨在引导观众亲自体验、主动参与,更好地了解展品,“学习单”属于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单”是基于学案演化而来的一种材料,与教案相比,学案更加侧重学生,其本质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学习单”中的任务、问题需要与学生的认知结果保持一致,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把握知识的应用方式,一步步实现探索新知和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一)“学习单”的组成。

“学习单”是教师根据学情分析和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引导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学习单”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情,以此引导他们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学习单”的内容有课前准备、课中交流、课后练习等方面,包括“课前单”、“课中单”、“课后单”三个环节。

课前单的内容有目标、重点、难点、预习题目、学法指导等内容,是教师根据内容、课程标准、学情制定的,上述内容往往难度不高,学生可以通过资料查询解决问题。课前单的设计是为了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在后续环节中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课中单有自学、合作、交流、反馈等内容,是“学习单”设计的重中之重。在课中单的设计中,要根据课前单的内容设置阶梯化的教学问题,通过合作、思考、交流的方式展示成果,由学生对结果进行质疑、点评,完成头脑风暴交流,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寻找知识的规律。

课后单的内容有巩固、反馈、延伸、反思等内容,是学生的课后习题,通过习题,教师可以知晓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学习成果,帮助学生积累。

(二)“学习单”的特点。

“学习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载体,是学生的自主辅助工具,是沟通师生的桥梁,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脚手架,具有载体、中介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载体多采用教案,在“学习单”模式中,由学案替代教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方法。

“学习单”更加注重分层指导,“学习单”问题的设置要具备探究性、开放性,兼顾学生的知识层次,针对某个课题开展有步骤的分析和探究,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学会转化到自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传统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在于理论方面,忽视学生的学习動机、意志、态度、兴趣、性格,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学习单”完全突破了这种模式,倡导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探究,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操控、调节学习,对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估。利用“学习单”这一载体,赋予学生学习主动权,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我、提出问题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难题,积累经验、知识,与传统教学相比,“学习单”教学法具有诸多优势。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单”的设计措施

(一)通过“学习单”,提高概括能力。

阅读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弄清楚生字的读音,并通读文章,了解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无疑难度较高,在这个阶段,即可借助“学习单”提高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要设计出优质的“学习单”,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文章,将阅读内容中逻辑性强、抽象、晦涩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帮助他们迅速找到其中的关键点、重点,为学生呈现出内隐的框架、知识脉络,对外沿知识进行补充、拓展。通过这种明确的“学习单”,学生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出主要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适宜的“学习单”也存在差异。教师要深入挖掘,加强学习,掌握不同类型阅读文本“学习单”的设计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为文脉,读懂语言材料。

在了解了文章初步内容后,就要进入下一阶段教学,掌握阅读文本的表达形式,知道怎么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不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阅读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各类不同文本的表达方式,学会活学活用。

为了实现深入理解,即可以阅读文本写作方法为切入点,为学生设计“学习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要求小组成员仔细阅读,寻找信息,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学习单”,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让文章脉络更清晰,深刻掌握文本的表达方式,实现思维层次的提升。

(二)利用“学习单”,体悟文本妙处。

1.斟酌文章字词

在小学语文文本中,每一篇阅读内容都是经典文本,文本中的关键字词都是作者仔细推敲、琢磨得出,为此,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斟酌文章字词的应用,体会字词的精妙。在这一方面,即可利用“学习单”将重点语言、字词登记下来,进行对比、鉴别,掌握字词的应用方式,体验作者的精妙创作手法。

2.开展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快速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学生年龄提升的背景下,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对文本的领悟具备了基础。在文章字词斟酌环节完成后,可以利用“学习单”让学生对比相似文章。经过对比阅读,学生明白原来同样类型的文章,表达的情感不同,采用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也不同,这比起纯粹的填鸭式讲解,效果更理想,学生更易于接受。

(三)采用“学习单”,实现读写结合。

阅读课侧重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作文课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多停留在机械记忆方面,还没有将文章内容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为此,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中的语言内化至学生头脑中,总结全文,加深他们的体验和感悟,读写结合就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方式。

语文教材中经典的文本都是好的实例,只要应用好这个范本,让学生细细挖掘,通过模仿积累语言,久而久之,便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基于仿写的目的为学生设计“学习单”,让他们模仿教材中的内容仿写一段类似的表达方式,既能够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设计科学的学习评价方案。

在“学习单”的应用中,评价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评价要能够科学反馈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与评价主体之间进行互动,在“学习单”的应用中,也不例外。关于“学习单”的评价,要保证其与“目标、过程、评价”要求保持一致,还要应用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评价、互相评价发挥出评价的多种功能。

在“学习单”的评价设计上,要涵盖互评、自评、师评等内容,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评价还要做到及时,阅读文本中闪现的思想火花往往是昙花一现的,如果评价没有“时效性”,那么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在评价过程中,先开展自评,再互评、师评,环环相扣,不能拖泥帶水,占用太多时间。

当然,“学习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非万能,这种学习模式取自于教材,却不能将其直接替代教材,教材内容的审美感是“学习单”不能取代的,如果过于依靠“学习单”,忽视了教材,那么必然导致学、教之间出现脱节问题。因此,在“学习单”的使用上,要引导学生回顾、分析、审视教材,不能顾此失彼。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推行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学习单”是以课程改革标准为基础,立足于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的设计档案。“学习单”的应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总结反思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能够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张旭.言语实践:把“蜻蜓”真正地放飞——以《放飞蜻蜓》一课的教学为例[J].语文知识,2016(16).

[2]陆玮.让学生的言语实践落地生根——以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的《给予树》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8(21).

[3]胡洁.用“故事语文”打开识字教学的新窗——由《识字8》到《小青蛙旅行记》的转型实践与探索[J].语文知识,2016(06).

[4]王俊强,王俊丽.如何通过读写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5).

猜你喜欢

学习单阅读教学应用
数学“学习单”,激发学生自主生长的潜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