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助力“绿色金融”走进新时代
2018-01-22王芬
王芬
摘要:“绿色金融”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一场新时代金融革命,是金融、生态、科技等高度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绿色金融,既是深化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围绕十八大以来金融改革政策和路径,阐述了绿色金融在深化金融业供给侧改革、推动金融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就构建和完善绿色金融生态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改革;绿色金融;新时代
发展绿色金融,既是深化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机构提高产品供给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当前,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金融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绿色金融发展迎来了新曙光,走进了新时代,也面临新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顶层政策设计助绿色金融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进入关键期,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印发了一系列推动生态文明发展、建设和谐健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并将绿色金融发展写入“十三五”规划中。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我国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制度保障,《意见》中提出发展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以及完善环境权益市场、开展地方试点、推动国际合作等八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通过完善金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金融制度安排,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作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鼓励发展绿色金融,运用金融手段,实现社会资源配置向循环、低碳、环保等领域倾斜,推动绿色发展。顶层制度设计与安排,不仅为我国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描绘了宏伟蓝图,还推动一系列绿色产业政策落地实施。在顶层制度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自此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效推动了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绿色发展。
二、金融改革助银行业金融机构华丽转身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业深化改革也进入关键期。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引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而这些转变需要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需要绿色金融调节支持和联动配合。对金融业来说,顺应绿色发展,要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以建设绿色经济为导向,以节能减排、治理污染、防控风险、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结构性政策工具使用,引导和配置社会经济资源,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并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优化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加大科技融合力度,增设绿色金融服务网点,加快绿色信贷建设步伐,主动压缩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行业信贷投放,积极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科技等绿色经济领域。另一方面,建立与绿色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分析和评价机制,简化绿色信贷审批流程,完善绿色信贷信用评级体系,放宽绿色信贷风险容忍度,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升级,切实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增长水平和效率,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金融力量。
三、创新协调发展助绿色金融破茧成蝶
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一系列政策制度和《绿色信贷指引》总体要求,使“绿色经济”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通过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金融发展新模式,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助推绿色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金融改革创新路子。统计数据显示,[1]截至2017年末,我国绿色债券余额4333.7亿元,其中新增发行规模2274.3亿元,同比增长9.4%,全球占比超过30%,绿色债券成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最大亮点。绿色债券贴标率债达2486亿元,较上年增长23%,发行量约占世界同期发行量的22%,是2017年全球绿色债券市场最大发行来源国之一。
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需从以下几方面出发,一是进一步推动银行绿色信贷,支持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发展。二是转变以往“重规模、垒大户”的做法, 根据绿色金融需求,实行差别化产品服务,制定推动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绿色经济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重视信贷支持项目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是完善绿色金融监测和统计分析制度,有效提升绿色金融数据统计的全面性、及时性、科学性,为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完善绿色金融监管和效果考评机制,强化对绿色金融业务督导、检查,严格落实差别化监管措施,提升监管效能,助力绿色经济发展。通过一系列举措实施,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既拓宽了银行业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范围和半径,为银行业创造了新发展空间和利润增长点。同时,又通过金融结构调整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绿色经济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四、绿色金融生态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2016年和2017年,兩年的发展壮大,使绿色金融在制度设计、产品开发、标准化建设和业务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但激励政策力度不足、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不足、绿色项目认证体系滞后仍然是绿色金融发展的掣肘,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机构介入绿色经济发展积极性不高,影响了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效果。
一是激励政策方面。由于绿色信贷在银行业贷款中还处于较低水平,仅靠对银行设置绿色信贷指标考核尚难具有商业可持续性, 对刺激绿色金融投资作用有限,破解此难题的关键在于提升绿色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需在这方面制定并强化补贴、减税等激励政策,对支持环保产业、生态产业等领域发展的银行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
二是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方面。相关管理机构可出台规定,强制相关企业定期披露污染排放指标等关键性环境信息,环保部门应定期向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企业环保基础信息,金融监管部门将相关环保信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共享给金融机构,真正实现环保信息公开透明,为制定金融监管政策和金融信贷政策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
三是绿色金融工具创新方面。目前,国内盛行发行绿色债券,但是仍无法与国际接轨,基于绿色项目认证标准不统一性和经济市场融资成本较高,应对认购绿色金融产品的投资机构在资产占有、风险资本占有上给予一定的优惠,真正降低绿色金融产品的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投资者积极性。
四是绿色项目认证体系方面。以绿色债券为例,目前,央行、发改委、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多家部门制定标准。此外,还有国内外标准不一、第三方认证体系建设滞后,以及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因素,均阻碍其发展, 各监管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认证标准体系建立完善,引领绿色投资理念,使绿色金融尽快得到投资者认可,使其步入发展快车道。
发展绿色金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仅需要金融业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和服务提升,更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协作推进,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加大绿色产业资本投入,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短板,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會主义现代化强国。
注释:
[1]数据来源:新浪网.2017年中国发行绿色债券2486亿元,位列全球第二。
参考文献:
[1]甘文智,童呈飞,徐佳.以绿色金融创新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以柯城农商银行创新支持柑橘产业转型升级为例[J].绿色中国,2018(2)
[2]人民银行滦县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模式探讨[J].农村金融,2016(6)
[3]温淑贤.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商情,2016(42)
[4]费炜.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难点和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3(12)
[5]汤伯虹.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9(9)
[6]陶小平,陈巍巍.构建绿色金融的思考与建议[J].时代经贸,2008(109),139
[7]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王伟:以新理念构建绿色金融体系[EB/OL]
[8]金融界.绿色金融将迎来统一标准[EB/OL]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南州中心支行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