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指向整部书阅读”的建议

2018-01-22寇永升

语文建设 2018年4期
关键词:贾府林黛玉指向

编者按

“整部书阅读”是近期讨论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有论者主张节选类文本教学指向整部书阅读。对此,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寇永升老师提出质疑,他认为“指向整部书阅读的教学思路,只是节选文本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不可一概而论”,并对节选类文本何种情况下指向整部书以及怎样操作提出了具体建议。详情请看——

“整部书阅读”是近期讨论研究的热门话题。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情况:一种是针对教材中名著导读要求,设计整部书阅读的教学方案或者活动方案(王彤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陈玉剑《引读·推读·提读:整部书导读浅探——以〈西游记〉导读为例》);另一种是像曹勇军老师那样纯粹的课外阅读(《在经典夜读实践中探索整册书阅读的方法》);而更多的,则是在节选文本教学中指向整部书阅读。有论者主张,以“整部书阅读支撑节选文本教学”(单小芳《整本书阅读与节选文本教学关系探微——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也有人认为,对节选类文本,课堂教学使命就不单单是领略“这一篇”的精彩,还有透过“这一篇”的窗口去探索整本书的意义,而且认为这才是“阅读节选类课文的重要使命”(史颖《“这一篇”教学应指向整本书——(红楼梦)教学的批判性思考》)。

关于名著导读,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义务教育阶段部编初中教材都有明确要求,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也出现了完全针对名著阅读的考题,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应该研究探索高效率的导读策略。至于曹勇军老师的“夜读经典”,我们不妨理解为语文拓展课程的一种新常态。唯有节选文本教学指向整部书阅读,笔者不敢苟同。

一、整部书阅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语文教材中的节选文本很多,都有必要整部书阅读吗?

以《窦娥冤》为例,人教版、语文版、上海版都有节选。语文版、上海版与以前的人教版教材只节选第三折,窦娥被问斩前发下三桩誓愿。现在的人教版教材,“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只是删去了第四折,可以说编者目的明确,教材价值明显,教学参考书的指导建议具体到位。笔者认为,这样的课文,在教学中就不适合指向整部书阅读,也无必要。

“楔子”,已经有对秀才窦天章“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的介绍;第一折,做过太医的读书人赛卢医,“一手好医”却也难以糊口,为了赖账,冒险谋害前来讨债的蔡婆婆,却被社会地痞无赖张驴儿父子撞上……第二折,无业游民张驴儿父子在那个时代混得如鱼得水,吃香喝辣;昏官桃杌太守视告状之民为衣食父母,贪赃枉法,得了张驴儿的好处,用酷刑使窦娥屈打成招……这些都是造成窦娥之冤的社會原因。元代社会,读书人没有地位,被歧视为九等公民,所谓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故而窦天章“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无奈之下,卖亲生女儿与高利贷债主蔡婆婆做童养媳。“家中颇有些钱财”的放债人蔡婆婆难以维持生计,“一手好医”的赛卢医难以维持生计,唯有张驴儿父子那样的流氓无赖上通官府,下害黎民,唯有桃杌太守那样的昏庸之辈生活得有滋有味……我们知道,《窦娥冤》第四折的主要内容是已经做了肃政廉访使的窦天章因梦而为窦娥昭雪,惩治了贪官污吏恶霸豪强……明确了《窦娥冤》节选目的在于提供背景材料,揭示造成窦娥之冤的深层社会根源,就再无必要指向整部书。因为今天学习《窦娥冤》的目的主要不在于学习元杂剧这种形式,而是《窦娥冤》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窦娥冤的社会根源和本质,亦即以窦娥冤的思想内容为主,言语形式为辅。况且教材节选已经很完整明白,再指向整部书反倒不利于中学生正确人生观和审美观的形成与培养。

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三篇节选文本,除了《窦娥冤》,还有《雷雨》《哈姆莱特》,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都要指向整部书的阅读,怕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了教学重点,对三篇中的任何一篇都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指向整部书阅读。结合该册教材的“名著导读”,我们就会发现,名著阅读的教学重点在莎士比亚戏剧。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采取的做法是,对《窦娥冤》进行纵向深挖,找到造成窦娥之冤的社会根源;《雷雨》节选文本的教学,课堂上以课堂朗读品味语言为主,给学生提供机会,不一定人人登台扮演一个角色,但是会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分角色朗读一段台词,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角色,体会剧情冲突,品咂话剧语言的丰富性、含蓄性等。而对《哈姆莱特》的课堂教学,主要目的不在于分析讲解,而是吊起学生阅读整部书乃至莎士比亚戏剧的胃口,激发学生阅读原作的兴趣,教给他们阅读整部书的方法。

指向整部书阅读的教学思路,只是节选文本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不可一概而论。节选文本的教材价值与教学价值,需要结合教材编辑体系整体全面考量,合理确定。整部书阅读首先要有选择性,然后才有可行性。这种选择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语文课程标准,应该是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应该是教材的名著导读。

二、整部书阅读的方式方法

何种情况下指向整部书,怎样操作指向整部书的阅读?不仅要结合教材整体编辑体系与课程标准,考虑中学生的学情实际,还应该讲求方式方法,寻求高效途径。

比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三,节选自《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与《祝福》《老人与海(节选)》一起组成中外小说的单元,而该册教材的“名著导读”内容之一即为阅读整部《红楼梦》。史颖老师认为:《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意义,就不只是学习“这一篇”,而应指向整部《红楼梦》的阅读,即我们要善于从“这一篇”开启“整本书”的阅读兴致。笔者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主要教学目的是透过节选课文这扇窗口,让学生了解林黛玉将要生活的环境,让学生认识贾府里的主要女眷。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忽略的三春姐妹,恰恰是调动学生后续阅读整部书积极性的良好切入点,可以结合她们的判词横向拓展。高中生阅读《红楼梦》原著的障碍之一,是人物众多且关系错综复杂,还有书中大量的诗词曲赋,包括揭示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发展轨迹的判词。从人物描写刻画的角度看,《红楼梦》其实主要写了金陵十二钗;读懂了这十二位女子,某种意义上就是读懂了整部原著。笔者的做法是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时,结合判词,横向拓展介绍十二钗(“五、四、三”——贾府五位小姐:元迎探惜巧;四位媳妇:李纨、凤姐、宝钗、秦可卿;三位亲戚客人:黛玉、湘云、妙玉)。节选篇目往往与原著的情节、结构与艺术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课文的特征往往正是原著特征的知秋之叶。如果我们抓住这些篇目中的某一情节,将其引向原著,从中导引出全书的某一总体特征,从而加深对原著更深层次的了解”,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引导学生借助林黛玉的眼睛认识贾府的女眷,尤其是三春姐妹等十二钗,这是促使学生产生阅读原著兴趣与动机的有效方法。对于贾宝玉摔玉时贾母的语言动作向内深挖,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贾母这个主要人物,可为后续阅读整部书作好铺垫,因为整部《红楼梦》的阅读绕不开贾母这个重量级的人物形象。史颖老师的建议是,并非在课堂上让学生立刻阅读整部《红楼梦》,而要促使他们产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和动机。传统上多数老师抓住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个主要人物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就是对节选名著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这个层面上讲,《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不能局限于王熙凤、贾宝玉等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部书阅读面前,这无疑是一叶障目。

指向整部书阅读的教学方法,应该分别对待。苏教版必修四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包括三篇节选文本,《雷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辛德勒名单》,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良好。《雷雨》主要采取让学生扮演角色体验的方法,先在课堂上分片段、分组、分角色表演,人人有机会参与;继而在班级里演出,遴选积极分子,代表班级在全校舞台上演出;全校性、全剧演出,花费三四个小时,从头到尾,按班级抽签确定片段,达到整部书阅读的目的。而对《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则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为主。同为课外阅读,《辛德勒名单》则采取周末集体看电影的方式,因为文本本身就是电影文学剧本,这样的整部书阅读效果更好,也更受学生欢迎。

对于名著节选课文的解读与教学,必须遵守立足于原文本(课文)的原则,“扎根在原作的土壤中”。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一般考虑三个要素:教材(单元)、文本、学情,这才是比较客观可行的。

总之,名著节选课文的教学,不只是学习“这一篇”“那一篇”,而应该指向整部书的阅读,即我们要善于从“这一篇”开启整本书的阅读兴致,或者尝试在整部书中阅读“这一篇”。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结合不同情况,设计合理的整部书阅读方案;而且一定要明确,并非在课堂上让学生立刻阅读整本书,而是促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形成阅读动机。

三、整部书阅读的依据

正如在人教版教材序列中,《林黛玉进贾府》的三春姐妹不可忽视,总借俊眼传出来,是在借助于林黛玉的眼睛向读者一一介绍贾府主要女眷。在节选文本教学中忽略了对三春姐妹的介绍和描写,就等于给学生阅读整本书埋下了隐患,因为人教版教材《林黛玉进贾府》所在的必修三“名著导读”重头戏就是阅读整部《红楼梦》。《雷雨》,多数教材都是节选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为后文情节发展作了张本,指向整部书的阅读教学目标应该是周、鲁两家三十年前的恩怨。如果要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周朴园;如果要分析人物语言,值得品味的也是周朴园;但是有的教材从周鲁相认节选到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正面冲突一段,则是两个家庭、几代人、三十年恩怨的一次正面交集,指向整部书阅读的方向就要有相应的调整,品味人物语言就不能少了鲁大海,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更不能忽视鲁大海。《阿Q正传》的节选,由原来一贯地节选“革命”与“不准革命”,近些年来改变为节选“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粤教版必修四)。以前是为了突出政治性元素,強调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现在则是为了揭示阿Q性格特征及其成因,而阿Q性格就是《阿Q正传》整部书阅读的核心。今天我们阅读这部名著,再也不能停留在政治性、历史性解读的层面,而是要在更加广阔的视野背景下审视鲁迅先生透过阿Q这一经典形象所揭示出来的民族劣根性。《我与地坛》的节选,多数教材都旨在突出“我”与地坛、地坛与“我”,“我”与母亲、母亲与地坛,整部书阅读的指向不一定是本文的全篇,而是史铁生整个地坛系列与母亲系列。《边城》,人教版与苏教版都是节选第三至六章,描写翠翠爱情的萌生过程;北师大版则是节选第十三、十四、十五这三章,编者的意图是展现“情窦初开的翠翠得知大老和其弟二老都有意于她时,内心那种微妙的情愫”。不同的节选方式、内容与分量,在不同的教材编辑体系中,整部书阅读应该有不同的教学侧重。

《老人与海》,人教版在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外小说”,节选是从“他们在海里走得很顺当”,到“他把毯子盖在肩上,又裹住脊背和两腿,就脸朝下躺在报纸上,手心朝上,两只胳膊伸得挺直的”,主要叙述老人捕到的鱼被各种凶猛的鱼吃掉的过程,也就是桑地亚哥老人与鲨鱼等搏斗的过程。北师大版在必修五第一单元,与毛泽东《沁园春·雪》、司马迁《垓下悲歌》、李白《蜀道难》一起组成“崇高与壮美”的专题,但是北师大版的节选是从“他们在海里走得很顺当”,一直到全文结尾“在路边的茅棚里,老头儿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睡着,孩子坐在一旁守护他。老头人正在梦见狮子”。节选情况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应该有别。就整部书阅读的教学目标而言,人教版必修三名著导读内容是《红楼梦》与《高老头》,必修教材一至五册名著导读并无《老人与海》;而北师大版并无名著导读这项内容。当然,从内容分量等诸方面看,高中语文课应该要求和指导高中学生阅读整部《老人与海》。因此,在人教版教材序列,《老人与海(节选)》的教学,人物形象分析是重点,是否整部书阅读倒在其次;但在北师大版序列,则要求以理解桑地亚哥的崇高与壮美为重点,这就只有在整部书阅读中才可能实现,教材节选部分仅仅是“冰山一角”。

总之,整部书阅读,应该把文本置放在教材编辑体系序列当中去考量。

猜你喜欢

贾府林黛玉指向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探究
谨小慎微林黛玉
两个人的爱情和一个家族的“内战”
贵族小姐的精神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