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撸起袖子加油干”流行探因

2018-01-22展明锋

语文建设 2018年4期
关键词:撸起袖子流行语

展明锋

在“汉语盘点2017”活动中,“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之一。该流行语出自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新年贺词,他说:“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撸起袖子加油干”因其内容的务实和语言的朴实,受到大家普遍关注和广泛使用,一时间成为社会热词。在接下来的2017年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在谈到政府工作报告时,都会提到“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句话。这句话在之后习近平的公开讲话和文章中又被多次提及,成为提振全国人民士气的一句话。可以说,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掀起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火热场面。

“撸起袖子加油干”显示了习近平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既亲切熟悉又有深刻内涵,既形象生动、情真意切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迅速深入人心并引起大家的共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撸起袖子加油干”一经提出便迅速传播开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且极具感染力。“撸”,方言,北方官话,意思相近的字有“捋”“挽”。“撸起袖子加油干”语言朴实,表述口语化、方言化,是民间非常接地气的说法,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既短促响亮又深刻实在,是普通百姓时常挂在嘴边的家常话语。这句话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鲜明的时代感、生动的形象感和厚重的文化感,既大气磅礴又血肉丰满,既催人奋进又充满温情;以国家领导人身份说出,更是增加了亲民色彩,体现了大国领袖的胸襟和情怀,具有重要示范作用。与习近平一贯的话风文风一样,这个说法短、实、新,朴实通俗却打动人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号召力和传播力,是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话。以来自百姓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表述问题、讲清道理,切合老百姓的口味,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能引起社会各界群众的普遍共鸣,易于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二是体现了语言结构、形式和意境之美。从语言结构讲,“撸:起袖子加油干”是由“撸起袖子”和“加油干”组成的一个连动结构的短语,语句简短,干脆有力,一气呵成,有催人奋进之感。该结构组成吸收口语所长,风格灵动,在实际使用中句式或整或散,尽显语言的形式美。这句话很有现场感、动作感、画面感,极具浓郁生活气息和强烈视觉冲击力,容易使人联想起工厂车间、田间地头人们火热的劳动场景和饱满的工作干劲,大家撸起袖子,齐心协力大干一场的火热场面跃然纸上。这句话虽然简洁通俗,但我们却能鲜明地感受到其立意之新、用笔之妙、炼句之工、用字之切,从外在的表达形式到内在的精神旨趣,皆以团结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促发展为主线、为意境的特点,让人感觉真实亲近且富有鼓励鞭策意义。这句话讲的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话,是来自火热生活的话,朴素平实的话语中蕴含着真切的道理,自然会被群众记住。

三是切合普通百姓对社会实干作风的期望。流行语往往体现着时代的精神,当今时代是人人要努力、人人有希望的社会。“撸起袖子加油干”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正是因为这既是人民群众希望听到的话,更是人民群众想说的话。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干得好,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事创业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而要付诸行动,在实干中成就事业。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努力奋斗,梦想才能成真;只有辛勤耕耘,明天才会更美好。实现中国梦和个人梦,都需要发扬实干精神,不畏困难,奋力拼搏。对于走在复兴路上的中国来说,需要的不只是响亮的口号,更是脚踏实地的行动。

研究流行语有助于我们把握时代脉搏和发展走向。流行语描绘社会图景,反映时代精神,折射社会心态,承载^文精神,流行语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演变,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带来了巨大冲击。研究流行语不仅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而且具有社会学的意义,有助于探究词语背后隐含的文化意蕴。“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使用和流行至少给我们以下启迪。

一是语言表达应注重逻辑与情感的结合。语言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工具,语言表达既有思想意义也有情感意义。情感意义是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思想意义之上。好的语言表达,应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充满了褒义感情色彩,充分表现了对词义反映的对象的肯定、赞许、喜爱的态度;在讲究逻辑的科学性的同时,注重表述的生动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论之以据,具之以形,使逻辑的力量同情感的力量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增强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干劲、释疑解惑、提高认识的目的。情感认同是理性认知基础上的内在肯定和情感共鸣,是认同的内在原生动力。单纯的理性认知,并不能够保证文化价值的知行合一与自觉践行。这就要求在语言表达方面,把丰富的理论内涵化作朴实无华的语言,把抽象的逻辑推理融入具体鲜活的民间口语中,这样才能说理深透、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有的放矢,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是善用百姓語言翻译国家政治。这就要从普通百姓的眼光来看政治,把国家政治翻译成群众语言,概括提炼群众的具体要求,使之固化为一种形象,凝练为一个口号。而且这个形象和口号应与群众利益紧密关联,贴近民生,表达民意,让群众喜闻乐见,被群众理解把握,让百姓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这一口号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能够捕捉和提炼出人们普遍关心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生态,构建根植时代的文化环境,汇聚更多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社会正能量,激发人们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作出更大的贡献。“撸起袖子加油干”贴合普通百姓的接受方式和接受习惯,把语言写短、写活、写实、写深,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用形象典型、生动活泼的话语表达方式,翻译出国家宏大政治思想的内涵,这是一种从理性到感性的翻译。这一翻译应努力做到事实可亲可近,形象可观可感,道理可信可为,将事实、形象、道理三者有机结合,立足说事,轻松说理,寓理于形,增强语言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发挥时代引领作用。

三是学会借用老词语表达新思想。汉语之美,不只在于它自身深厚历史所积淀的博大精深,更在其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焕发的生命力。词语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也有活跃性的一面。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都会很快反映到词语中,很多新词语会不断在交际场合和传播媒体中出现,原有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意义和用法,这就是词语的活跃性及流行语的产生。比如,“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习近平总书记新年献词的语境中,被进行了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解释,变成了一句被赋予更多意义和内涵的话,俗语变成雅说,老词有了新义。这句话适用面广,可复制性强,各个领域、每个行业从事不同工作的人,都能找到这句话与自己的契合点与联结点,也都明白这句话的价值指向。这一民间方言词语,经过习近平的提炼表达和社会大众的热议传播,极大丰富了内涵意义和使用范围,达到了借用老词语表达新思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撸起袖子流行语
袖子的窗口
袖子的窗口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流行语
排行榜
时尚热词
筑牢廉洁长城
撸起袖子加油干
撸起袖子 就得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