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职业类名词的构造
2018-01-22董婧
摘 要:以往学界对职业类名词的研究较为粗略。本文以“家”“师”“手”“员”“工”“匠”“者”“人”等8个常用名词后缀为例,研究此类名词的构成方式和后缀选择倾向。研究发现,就职业类名词“X+名词性后缀”而言,“v+n”是职业类名词造词的首选。“v+n”式中,名词性语素“n”或是谓词性成分的核心论元,或是事件中的重要参与者,由动作行为转指动作行为参与者的路径较短,生成的合成词透明度较高。当“X”是名词性语素时,“X”不是隐含谓词的核心论元。隐含谓词或因理解上的类推而脱落,或因难以补出而省略,整个合成词呈现为“n1+n2”式。n1是事件中的典型角色,以“n1+n2”模式生成职业类名词需启动隐喻机制。此外,八个常用名词性后缀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和语义分工不同。
关键词:职业类名词 构词法 造词法 论元
现代汉语对构词法的研究可追溯到《马氏文通》。尽管《马氏文通》没有专门研究构词模式,词法研究也仅仅是句法的附庸,但其零星的叙述中亦不乏真知灼见。陆志韦(1957)认为,构词法与造句法之间有一定的平行性,并用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把汉语词汇的结构类型细分为九类。自《汉语的构词法》始,以语义为纲研究构词法便成为构词研究的主流。主谓、偏正、支配、并列、补充等构词模式的存在为学界所公认。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构词法的研究呈现多元态势,学者们将格语法、述谓结构、轻动词、论元的提升与并入、韵律语法等理论运用到词法研究中,加深了我们对汉语合成词内部语义和生成方式的认识。但是,与句法研究相比,构词法的研究仍像一片处女地,尚有许多隐含的规律等待我们去探寻和总结。
在过往的研究中,职业类名词或作为例词出现在“动词+施事”模式的分析中,或以整体笼统地归为名词的一个小类,尚未有人对这类名词专门撰文研究。本文拟以“家”“师”“手”“员”“工”“匠”“者”“人”等八个常用名词后缀为例,研究此类名词的构成方式和后缀选择倾向。所选词项摘自《现代汉语逆序词典》(2011)和韩蕾(2013)附录的指人名词表。
一、八个常用后缀的语义描写
《现代汉语词典》对“职业”的定义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主要生活来源”这一标准对我们确定研究对象过于严苛,一些临时性的工作虽然不符合“主要生活来源”的标准,却能帮助我们认清此类名词的全貌。因此,所谓的职业类名词更像是一个代表,职业是我们选词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可能不能用来概括所列的全部词项。这些词都能用来回答“他是做什么的?”反映个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许称为角色类名词更为恰当。
“家”“师”“手”“员”“工”“匠”“者”“人”是职业类名词常用的八个后缀。他们与职业的搭配存在一定的选择性。除与职业类名词搭配外,它们还可以与其他指人名词搭配。通过观察八个后缀所形成的名词,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职业名词后缀选择的限制。下面先对八个名词后缀形成的合成词按类别简要概述。
(一)家
1.学术流派:兵家、道家、法家、儒家
2.职业: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思想家、管家
“家”充当职业类名词的后缀时,一般指在某一领域有成就的人,“家”前面的修饰性成分即是这些成功人士成名、成家的领域。这可能与“X家”可以表示学术流派有关,职业类名词“X家”的修饰性成分也是某个独立的领域,而非某领域的下属概念。“家”类合成词以三个以上的多音节居多,构词上多属偏正式。在我们检索的语料中,以“家”为后缀的双音节职业类名词只有“作家”和“画家”两个。“管家”是支配式,述宾短语“管家”进入词汇时发生了转指,由动作转指从事此项工作的人。
(二)师
职业:老师、厨师、律师、讲师、工程师、摄影师、魔术师、化妆师
作为职业类名词后缀的“师”是从“老师”虚化而来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要将知识用自己的方式串联、展示、讲授出来,使学生理解、信服,因而这些职业多带有“讲授”“串联”“指导”或“展示”义,如摄影师需要通过自己的指导,让模特表现出自己所需要的特质。“X师”多指在某方面有专长的人,但有时仅仅是生产流程中的一个工种,如“摄影师”“灯光师”“化妆师”都可归入传媒产业中的某个环节。“X师”一般不与经验或等级相连,强调经验丰富或水平很高时,需要在合成词前加区别词,如:高级教师、资深化妆师等。
(三)手
性质特征:好手、老手、能手、新手、国手、红旗手、神枪手
职业角色类:猎手、水手、打手、扒手、旗手、舵手、歌手、吹鼓手
“手”类派生词一般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如猎手、歌手、水手。“X手”描述人的性质特征时,所选的“X”多体现经验丰富、能力卓越,这与后缀“手”的专业性是吻合的。“手”作职业角色类名词后缀时,临时性较“师”类更强,有时甚至不能称之为一种职业,仅仅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個角色,如:“扒手、吹鼓手”等。临时性的角色可通过隐喻机制固定下来。如:
(1)在他的统治下,整个秘鲁变成了一座大监狱,他豢养打手,有着自己的团体,特务满天飞。是他镇压了密谋反对奥德利亚的军官;是他逮捕、监禁和放逐了许多进步人士……
(2)高层管理人员是公司变革的旗手。
例句中的“X手”失去了原有的实在意义,去除临时性、保留专业性,成为一种象征。
(四)员
成员:党员、团员、官员、兵员、会员、议员
职业:学员、演员、译员、程序员、裁判员、通讯员、观察员、炊事员
以“员”为后缀的派生词,具有内部平等性和组织性两大特点。内部平等性是说,可以用“X员”指称符合条件的任一个体,个体间的等级性和差异性忽略不计。如“演员”可以用来指称任意一个从事表演工作的人员,他们是舞蹈演员、杂技演员还是电影演员,他们是老是少,是强是弱,这些从“演员”一词中均无法体现。“X员”多是有组织的,他们的行为活动要受到某一组织的统一调配和约束。如“厨师”和“炊事员”都以烹制菜品为主要工作,炊事员却是军队、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私营饭店中没有炊事员,只能称厨师。
(五)工
职业:电工、焊工、木工、瓦工、矿工、民工、清洁工、管道工
“X工”是具有某种专业技能的工人,他们出卖体力劳动换取酬劳,一般不为个人所雇佣。双音节“X工”广泛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他们人数众多,从事基础工作,是所在企业创收的主体;三音节“X工”一般存在于企业、单位的后勤部门,人数相对较少,他们一般不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从事辅助性工作。
(六)匠
职业:工匠、木匠、石匠
“匠”是八个职业类名词后缀中能产性最低的。“X匠”是手工业者,他们的劳动强度与其加工的材料密切相关。“X匠”在劳动中要大量地耗费时间精力,并以作品的精致程度作为技艺高低的判定标准。这与文学、艺术领域有一定的相通性,因而,“巨匠”可以用来形容在文学艺术或科学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人。
(七)者
事件角色:读者、编者、著者、使者、患者、观察者、劳动者、侵略者
职业:记者、学者
与其他后缀相比,“者”的词汇意义较弱,语法意义更强。朱德熙(1983)指出,“者”的功能是提取主语,由于汉语中常用施事做主语,因而,“VP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转指施事。“X者”所代表的多是事件中的角色,这种角色不是固定的,可以相互转换。如编者、著者与读者三者之间,著者、编者都可以成为读者,读者在另一个事件中也可成为编者、著者,没有读者也就无所谓著者。这进一步表明,“X者”所代表的身份是以事件为单位的,他们的角色是在与其他角色的对应中实现的。正如朱德熙先生所言,“VP者”多用来提取施事。因此,当“X者”指受事时,应用被动标记“被”标示,如“被观察者”“被侵略者”等。
(八)人
来源:北京人、中国人、非洲人、汉族人、北方人
时间:宋人、前人、今人、古代人
职业:诗人、工人、军人、音乐人、主持人、经纪人、经理人、策划人
事件角色:中介人、发言人、联络人、被告人、候选人,主持人
特征:蜘蛛人、植物人、白种人、黄种人
“人”是能产性最高的指人名词词缀,“X人”的指称对象涉及方方面面。“X人”表职业具有专职、专业的特点,不能与姓氏连用。如“经理”“策划”也可以指人,但经理是一个职位,经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可能并非是经理,因而会有业务经理、客户经理等标示其服务范围。“策划”可能是在某个项目中担任策划,策划并不是他的主业。但是“经理人”是以经理为业,“策划人”是将策划作为获得生活来源的主要方式。因而,“X人”具有专职、专业性,充当事件角色时则具有临时性,一般可以用“者”替换,但“X者”不能换作“X人”。经过对比,我们发现,“X人”即使在充当事件角色时,也要求该角色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X者”则没有此类限制。因而,“目击者”“患者”只能与“者”搭配,不能换“人”作后缀。
上文简要归纳了职业类名词后缀选择的语义限制,这种思路在以往虽有一些学者已经使用,但他们的归纳比较宽泛,仅局限于词典释义。本文将这种搭配条件加以明确、细化,使之更贴近职业类名词加缀派生的规则。
二、透明性与论元选择
语义是派生允准的栅栏,语法则提供了派生的框架。研究职业类名词的派生规则,不仅要关注语义搭配倾向,还要考虑组成要素的语法特征。
自索绪尔以来,句法学研究在结构主义影响下逐步细化,但在词法学研究中,结构主义的方法尚未得到广泛应用。郭锐(1996)认为,词由语素和语素组构成。由一个语素构成的是单纯词,由多个语素(语素组)构成的是合成词。语素组由语素构成,有成词和不成词之分,“交响(乐、曲)”“向日(葵)”“后遗(症)”“分水(岭)”是不成词语素组;而“计算”“研究”等语素组除了可以独立成词外,还可以跟别的构词成分一起构成词,如“计算机”“研究员”。在句法层面,有词类属性的区分。在词法层面,构词语素的性质可能也会影响合成词的语义。为了与词性相区分,我们将构词语素(组)的性质称为素性。下面将通过对“X+后缀”中“X”的素性进行分析,研究职业类名词生成的结构制约。在下文的论述中,我们所指的职业类名词以表示职业的名词为主,部分事件角色名词也作为旁证列入其中。既包括八个名词后缀构成的派生词,也包括符合条件的其他角色类合成词。这些例词有:
绑匪 产婆 赌棍 歌女 护兵 护工 教官 劫匪 考官 牧民 牧童 奶妈 奶娘 判官 樵夫 挑夫 卫兵 笑星 修女 巡警 医师 渔民……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职业类名词“X+后缀”可以根据“X”素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1.谓词性
作家 画家 教师 讲师 导师 讼师 打手 猎手 驭手 歌手 学员 演员 译员 焊工 雇工 佣工著者 编者读者 使者 患者 学者 记者 摄影师 化妆师 设计师 吹鼓手 通讯员 观察员 清洁工 观察者 劳动者 侵略者 主持人 经理人 策划人 经纪人 发言人 联络人 候选人 绑匪 产婆 赌棍 歌女 护兵 护工 教官 劫匪 考官 牧民 牧童 奶妈 奶娘 判官 樵夫 挑夫 卫兵 笑星 修女 巡警 医师 渔民……
2.名词性
厨师 律师 水手 旗手 舵手 电工 木工 瓦工 矿工 科学家 企业家 思想家 工程师 魔术师 程序员 管道工 木匠 石匠 诗人 音乐人……
当X素性为谓词性时,合成词整体的意义比较透明,由语素义可以直接推知合成词整体的意义。为了下文表述方便,我们将合成词中的谓词性语素和名词性语素分别用“v”和“n”表示,以与词类“V、N”区分。根据合成词与谓词性语素(组)之间的关系,可细分为三组:
A组:作家 画家 教师 讲师 导师 打手 猎手 驭手 歌手 学员 演员 译员 焊工 著者 编者 读者 使者 患者 学者 记者 摄影师 化妆师 设计师 吹鼓手 通讯员 观察员 清洁工 观察者 劳动者 侵略者 主持人 经理人 策划人 经纪人 发言人 联络人 候选人 绑匪 赌棍 歌女 护兵 护工 教官 劫匪 考官 牧民 牧童 奶妈 奶娘 判官 樵夫 挑夫 衛兵 修女 巡警 医师 渔民……
A组词的构词模式是“动词+施事”,合成词指动作的发出者。古代汉语中有“歌曰”“歌以咏志”的说法,现代汉语中“歌”的谓词性也在一些词语中得以保留,如“高歌一曲”“歌颂”等。因此,我们将“歌手”“歌者”中的“歌”视作谓词性成分。“歌”与职业类名词后缀连用转指施事。“奶妈”“奶娘”中的“奶”也是谓词性成分,指的是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孩子,这种用法在“奶孩子”中有所体现。因而,我们将“奶”也处理为谓词性语素。A组词在指人角色名词中占大多数,意义透明,可以由组成部分的语义直接推出,是职业类名词无标记的生成方式。
B组:雇工 佣工 雇员 阉人 囚徒 囚犯
B组词虽然没有在词性上体现出被动特征,但谓词性语素“X”与其后的名词性语素间确是“动作+受事”的关系。句法结构中,动词与宾语之间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最为典型。B组词是按照句法结构生成的。词法中,如A组词所示,“v+n”转指施事居多,但“v+n”转指受事也有少量存在。“V+N”主要指称“动作+施事”还是“动作+受事”也可看作是词法与句法的分界点。
B组词中的谓词性语素涉及两个论元,合成词指称的是动作行为的客体论元。B组词中的名词性后缀或词根或为中性语素(如人、员),或地位低下(工、犯),这与B类合成词的被支配性是相统一的。B类词无法直接用于称呼,也不能与姓氏组成“姓氏+B类词”的格式。
A、B类词中的名词性语素均是动词性语素的论元。顾阳、沈阳(2001)用提升移位的方式分析合成复合词的构造过程和衍生机制。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对B组词是无效的。本文暂倾向于用关系化理论将A、B两类词的构造规则统一起来。对合成词“v+n”而言,“n”是动作行为“v”的参与者,“v+n”是对动作“v”的关系化。一般情况下,“v+n”与施事论元同指,少数情况下,“v+n”与受事同指,此时,合成词不能用于称谓。
C组:产婆 笑星 讼师 猎狗
C组词的数量是最少的。C组词中的名词性语素“n”不是谓词性语素“v”的直接论元。C组词在合成中丢失了[帮助]这一语义,使得C组词的意义不及A、B两组词明晰。例如:
產婆:(助)产的年老妇女
笑星:使人笑(帮助他人笑)的明星
讼师:(助人)打官司的专业人员
猎狗:(助人)狩猎的狗
C组词中的谓词性语素限定了名词性语素的工作范围,“v+n”的组合已经可以使人大致推测出合成词的意义。但是,想要正确理解合成词,必须将[帮助]这一语义补出。此外,C组合成词一般不选用上一节中提到的常用后缀为名词性语素。
当“X”为名词性语素时,合成词的意义不那么透明,构成合成词的语素间的语义关系也不像“v+n”式中那么集中。我们将此类合成词写作“n1+n2”,名词性语素“X”可表达的语义包括:
范围:律师 矿工 房东 股东 科学家 企业家 思想家 管道工 音乐人
结果:菜农 茶农 药农 诗人 工程师 魔术师 程序员
原因:戏迷 影迷
特征:旗手 红旗手 多面手
材料:木工 木匠 石匠 铁匠
工具:舵手 棋手 笔者
处所:厨师 水手 海员
对比“v+n”式职业类合成词,“n1+n2”式复合词中,n1不是施事、受事等核心论元,而是工具、材料、处所等旁体论元。n2多选用八个常用词缀,并可通过后缀揭示合成词所指的社会地位。由于缺少谓词性成分,复合词的语义主要依靠对构词语素的联想得出,部分合成词很容易发生转喻,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中。如:
红旗手:由在队伍前面举旗子的人,比喻先进者;三八红旗手
魔术师:而市场这个幽默多智的魔术师,跟工业战线开了个实在不小的玩笑。
不太容易发生转喻的合成词往往与一系列同类词共存,成为名词性后缀下的某个项目:
工:矿工 木工 师:厨师 律师 工程师 人:诗人 词人
农:粮农 茶农 药农 家:科学家 思想家 军事家
当“X”为名词性语素时,名词性后缀n2派生出一系列平行词,这些词隐含同一个谓词,这可能是它们脱落谓词性成分,构成“n1+n2”式的原因。
诗人、词人:[创造]
粮农、茶农、药农:[种植]
科学家、思想家、军事家:[研究]
有些合成词中隐含的谓词性成分很难补出,或者说补出谓词对理解词义帮助不大,此时谓词也会省略。如“厨师、水手、海员”中均需按照“在……工作的人”去理解。但随着职业分工的细化,在厨房里工作不一定就能称为厨师,在水里工作的人不一定是水手,在海里工作的也不只是海员。此类职业类名词生成时,选取了事件中的典型部分与名词性后缀结合,通过隐喻的手段专指某一类职业。理解此类职业需借助联想。“舵手”是“掌舵的人”,不用“v+n”式生成“掌手”,是因为“掌手”与所指的联想对应难度大,因而舍弃了主流造词法。
三、语言系统中的名词性后缀
要想正确地理解词义,需建立语言符号与所指之间的对应关系。联想对应的路径越短,理解的难度就越小,词的透明度越高。就职业类名词“X+名词后缀”而言,“n1+n2”式造词的能产性远低于“v+n”式。“v+n”式中,“v”限定范围,“n”是转类派生的标记。名词性语素“n”或是谓词性成分的核心论元,或是事件中的重要参与者,由动作行为转指动作行为参与者的路径较短,生成的合成词透明度较高。可以说,“v+n”是职业类名词造词的首选。“家”“师”“手”“员”“工”“匠”“者”“人”等八个常用名词后缀中,“者”的历史层次最为古老。而“X+者”生成的职业类名词中,只有“笔者”是“n1+n2”式,其余的“X”均为谓词性成分。这也说明“v+n”式是更为古老的造词模式。当“X”是名词性语素时,“X”均不是隐含谓词的核心论元。隐含谓词或因理解上的类推而脱落,或因难以补出而省略,整个合成词呈现为“n1+n2”式。n1是事件中的典型角色,以“n1+n2”生成职业类名词需启动隐喻机制。
“家”“师”“手”“员”“工”“匠”“者”“人”等是汉语中八个常用的职业类名词后缀,但它们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并不相同。就能产性来说,“人”“者”的能产性最高,“家”“员”“师”“工”次之,“手”和“匠”的能产性最弱。就历史层次而言,“者”最为古老,采用“v+n”式构词的比例最高。“手”的历史层次最新,合成词内部语义最为复杂,整体最容易发生转喻,采用“n1+n2”式构词的比例最高。就合成词的内部关系来说,“家”“工”“匠”派生出的职业类名词有很好的内部统一性。“X家”均是在某一领域有成就的人,“工”和“匠”生成的词都是“工人”“工匠”的下位义词。
家: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思想家
工:电工、焊工、木工、瓦工、矿工、民工、清洁工、管道工
匠:木匠、石匠
杨信川(2006)认为,名词后缀有语义等级之分。方清明(2011)则指出,“人”和“员”的语义等级可高可低。“X”人中,领导人、主持人社会地位较高,中介人语义等级普通,嫌疑人的語义等级表现较低。而“X员”中,也有“司令员-播音员-服务员”的语义等级序列。本文认为,名词后缀间的语义等级确实存在,只是有些体力劳动类职业与名词后缀的对应性比较凝固,另一些后缀派生出的职业类名词分布于各行各业,名词后缀的语义等级不凸显。但是,如上文所述,当“v+n”转指受事时,名词性后缀或选用中性词缀(阉人、雇员),或与社会地位较低的“工”“犯”搭配。这表明,名词后缀的语义等级确实存在。职业类名词造词时选择何者充当名词性后缀,需要与该职业的社会地位匹配。
下面将八个常用名词后缀使用的语义限制、能产性等特征列表如下:
表1:八个常用名词后缀使用的语义限制、能产性及其他特征表
语义限制 能产性 其他特征
家 某一领域有成就 +++ 合成词内部统一
师 传授性、展示性;专业分工 ++ 有时是固定职业,有时是生产流程中的一个工种。
手 较强的专业技能;临时性强于“师” + 历史层次最新,合成词内部语义最为复杂,整体最容易发生转喻,采用“n1+n2”式构词的比例最高
员 内部平等性 组织性 +++ 中性词缀
工 专业体力工作者,不为个人所雇佣 ++ 生成词均是“工人”的下位义词
匠 手工业劳动者 + 生成词是“工匠”的下位义词
者 “X者”所代表的身份是以事件为单位的,它们的角色是在与其他角色的对应中实现的。 ++++ “者”最为古老,采用“v+n”式构词的比例最高
人 专职、专业,不与姓氏连用 ++++ 中性词缀 应用最广
“-er”是英文中常见的名词化词缀。最后,让我们比较一下“-er”与汉语中职业类名词后缀的异同:
相同点:(1)都可跟在动词后指称动作的执行者,派生类型属于功能性派生兼换类派生,如:drive-driver、画-画家;
(2)均可附着在名词性语素后转指动作的施事,如:joke-joker、诗-诗人;
不同点:(1)汉语名词后缀的选用要受到语义制约,“-er”的普遍性更强;
(2)“V-er”指动作行为的施事,汉语名词后缀形成的合成词还可指受事,如:“雇员”;
(3)添加汉语职业类名词后缀后形成的合成词指人,“-er”除指施事外,有时还可以表示工具,如:“computer”;
(4)汉语名词后缀在形式上是独立的音节,“-er”需要附着在词末辅音上,如:“teach-teacher”。
参考文献:
[1]董秀芳.汉语的词库与词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董秀芳.词法学课程讲义[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方清明.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11.
[4]顾阳、沈阳.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造过程[J].中国语文,2001,(2).
[5]郭锐.汉语语法单位及其相互关系[J].汉语学习,1996,(1).
[6]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韩蕾.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8]李菁民.现代汉语逆序词典(修订版)[M].北京:华语教育出版社,2011.
[9]陆志韦.汉语的构词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10]任学良.汉语造词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1]石定栩.汉语的定中关系动-名复合词[J].中国语文,2003,(6).
[12]文贞惠.表属性范畴的“N1(的)N2”结构的语义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8,(1).
[13]杨信川.名词后缀的语义等级[J].修辞学习,2006,(1).
[14]苑春法,黄昌宁.基于语素语料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2).
[15]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16]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1).
[17]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董婧 北京大学中文系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