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研究综述
2018-01-22梅寒雪李柏令
梅寒雪++李柏令
摘 要:为促进世界汉语教学而设立的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已经实施了10多年,针对这个特殊群体的跨文化适应研究也逐渐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更是出现了一定的繁荣之势。本文就该研究领域的专题研究做了初步的回顾,从研究概况、研究理论基础及研究视角、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希望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促进该领域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汉语教师志愿者 跨文化适应 海外汉语教学
为适应当前世界汉语教学蓬勃发展的形势需要,利用我国作为汉语母语国人力资源优势,中国国家汉办于2004年正式开始实施向世界有需求国家提供汉语师资的一项新措施,即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①。该项目实施10多年来,每年外派人数持续增长。据报道,截至2016年,国家汉办已向世界137个国家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4万余人次②。
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年轻人为主体,其中多为国内高校的在读本科生和硕士生,并且大多是第一次远赴海外,在异国他乡体验独立的生活和工作。跨文化的接触带给他们的不仅是新奇和神秘,也会带来焦虑和压力。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是在赴任地有效开展汉语教学工作的必经阶段,而他们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又直接影响到他们汉语教学及文化推广活动的成效,值得引起学界的注意。因此,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不仅是现实需要,也是扩展跨文化适应研究的领域,丰富跨文化适应理论内容的重要途径。
作为对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最早关注,范启华(2005)《汉语教学志愿者“菲律宾模式”探析》针对赴菲律宾汉语教学志愿者的教学活动展开了初步的调查研究,但尚未涉及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问题。而林德成(2010)《赴泰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研究》和陈荷荣(2010)《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中的平视心态》则较早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专题研究。自此以来,国内已陆续有大约45篇论文发表,近年来更是形成了一股小小的研究热潮。
本文就2010~2016年这7年间国内关于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研究做一个初步的回顾及评价,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促进该领域研究的发展。
一、研究概况
我们通过中国知网(www.cnki.net)等途径,以“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截至2016年底,共得到45篇与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直接相关的较有价值的论文,其中期刊论文13篇,硕士学位论文32篇。
按论文发表的年份来看,该领域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2011)仅得论文3篇(2010年2篇,2011年1篇),可视为初创阶段。第二阶段(2012~2016)共得论文42篇(2012年8篇,2013年7篇,2014、2015、2016年各9篇),堪为繁荣阶段。从中可以看出,该领域的相关问题自最初的2年中被提出之后,很快引起了较为广泛的注意,并在之后的5年中,每年都保持7~9篇的论文数量。
二、研究理论基础及研究视角
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一般是基于Berry(1992)和Ward(1996)等提出的多维度理论,从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和教师角色适应等3个维度进行考察。除了涵盖多个维度的研究以外,也有仅从某一个角度展开研究的。例如,倪树干、亓华(2012)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法,针对国家汉办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教育部于2008~2009年联合实施的志愿者合作项目,就志愿者的赴澳目的、期望以及赴澳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志愿者赴任后对澳大利亚的好感大大超出预期,其跨文化适应困难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和教学管理工作方面,认为志愿者本科专业背景和任教地区的差异对跨文化适应有一定影响。彭军(2013)则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就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阐明了志愿者教师应具备的4种跨文化交际基本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措施。
在心理适应方面,陈荷荣(2010)提出平常心态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有助于志愿者在了解、融入当地异质文化的过程中保持“自我”、进行自我情绪管理及营造一个良好的推广汉语的发展环境。严晓莹(2013)对赴泰汉语志愿者作了跨文化适应的情绪调节研究,阐述了志愿者应如何通过情绪调节去理解和接受异域文化并适应当地教学和生活。吴晓秋(2016)选取影响因素中的归因方式、社会支持、社交适应水平等方面,分析了云南地区赴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为改善志愿者赴任后的心理适应提出了一些建議。韩照(2016)分析了赴匈牙利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心理适应问题,发现了与志愿者心理适应状况显著相关或不相关的因素,并认为志愿者采取同化策略最有利于调整其心理适应状况。
在角色适应方面,储文怡(2013)研究了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角色适应问题,从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的角度考察研究对象在组织教学与人际交往方面的适应历程,分析了产生汉语教师志愿者角色适应问题的原因,包括教师角色意识内涵的多元化带来的适应复杂性和角色意识的缺失及偏差等。
另有具体针对志愿者跨文化课堂教学适应问题的研究,如:李雁同(2013)针对志愿者入职阶段适应的研究,陈松松(2012)针对志愿者文化休克的研究,谢晓媚(2013),等等。
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从研究对象所在赴任国的地域来看,除了不限地域的宏观研究以外,目前针对赴亚洲国家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研究最多,达到27篇,约占总数的60%。而其中针对赴泰国志愿者的研究共有14篇,约占总数的30%。这与现实情况也是相符的。据报道,截至2016年,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泰国执教的人数累计已超过1万人次③,约占全部志愿者的四分之一。赴泰国的志愿者需求极大,因此针对赴泰国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性研究也就更多。事实上,针对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研究也是始于针对赴泰国志愿者的研究,即林德成(2010)。endprint
除了亚洲国家以外,针对赴欧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国家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分别有4篇、5篇、2篇。最少的是针对赴非洲国家志愿者的研究,只有1篇。
就研究对象的层面而言,可分为群体层面和个体层面,以及短期和长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针对群体层面的研究较多,针对个体层面的个案研究较少。例如,谢晓媚(2013)以泰国博中同侨学校的4位志愿者为例,研究了志愿者的文化休克问题,力图从个体的特殊性反应中找出团体的普遍性,并找出更为具体的克服文化休克的方法。
志愿者的任期通常是10个月到一年,但也有少数短期志愿者任期在3~6个月。现有的研究大多以任期10个月为例。而高虎(2014)调查了影响短期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志愿者的短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策略。目前对于两年及以上长期在海外任教的志愿者这一群体,还缺少具体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方面,目前的研究除了采用文献分析法以外,大都采用了实证调查法,包括问卷法、访谈法。在访谈法中,大部分调查采用的都是非结构型个别访谈,而结构型和团体访谈相对较少。例如,谢晓媚(2013)采用的就是跟踪式的访谈调查。
在数据分析中,大都采用百分比统计法进行分析。例如,陈松松(2012)采用的就是百分比统计法,但并未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而Lilasetthakul&An(2011)用SPSS的聚类分析、因素分析、信度检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基本数据的描述采用百分比及频率的方式,利用相关分析等对其假设进行检验,构建回归方程以论证志愿者赴泰时间长短与心理适应程度的相关性。储文怡(2013)在针对赴美国汉语教师志愿者角色适应的个案研究中,对访谈对象进行了深度访谈,并使用Nvivo软件录入访谈文本并编码,而后进行分析和重组,从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的角度考察了对象在组织教学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适应历程。
四、结语
从总体上来看,随着研究的逐步展开,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研究的重点是针对群体层面对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各种因素进行探讨,并呈现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及传播学等多视角、多学科相互借鉴的景象。不过,目前对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范围仍然较小,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扩大研究层次和群体,例如在心理、社会生活、语言、工作等方面所出现的跨文化适应问题都值得进行具体的深度挖掘和研究。
研究内容方面,就内部因素而言,研究影响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心理因素,分析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机制及过程,有助于志愿者在赴任前做好心理预备、提高跨文化适应程度。外部因素方面,也应得到进一步关注,加强教育、文化、社会以及与当地人交往等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研究,也有助于赴任国的接收机构帮助志愿者快速进入角色。
在现有的研究中,研究面、研究视角多,但广而不精,深度有限,且研究都过于笼统,且不太有针对性。我们认为,分析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分析也十分重要。比如在不同的赴任国,志愿者是否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即使是在同一地域,仍有可能出现不一样的状况,如何找到一套快速让志愿者适应赴任国生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具体的研究方法而言,首先,应规范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和科学分析手段为主,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孔子学院一般都有中方合作院校,可双方深入合作增加互动,应现实需要设立课题进行调研考察。
总之,如能在这些方面加以重视,就有望建立起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理论体系,使之能够有效地指导国家汉语国际推广的实践,并完善相关的跨文化适应理论。
注释:
①国家汉办.关于志愿者[EB/OL].2017-08-28.[http://www.
hanban.edu.cn/volunteers/node_9697.htm].
②黄艳梅.2017年中国官方将新选拔汉语教师志愿者4976人
[N/OL].2017-08-29.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12-17/8096875.shtml].
③黄艳梅.2017年中国官方将新选拔汉语教师志愿者4976人
[N/OL].2017-08-29.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12-17/8096875.shtml].
參考文献:
[1]Berry,J.W.Sociopsychological costs and benefits of
multiculturalism[M].Economic Council of Canada,1992.
[2]Lilasetthakul,T.&An,R.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hinese volunteer teachers in Thailand[J].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2011,(1):208-223.
[3]Ward,C.Acculturation[J].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Training,1996,(2):124-147.
[4]陈荷荣.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中的平视心态[J].广州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0,(10):78-81.
[5]陈松松.汉语教师志愿者入职阶段适应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2.
[6]储文怡.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角色适应的个案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7]范启华.汉语教学志愿者“菲律宾模式”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
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6).
[8]高虎.对外汉语志愿者短期跨文化适应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9]韩照.赴匈牙利汉语教师志愿者心理适应实证分析[D].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0]李雁同.赴英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课堂教学适应对策——
以英国曼彻斯特中小学课堂教学为例[J].神州(下旬刊),2013,(11).
[11]林德成.赴泰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2]倪树干,亓华.赴澳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研究[J].
国际汉语教育,2012,(1).
[13]彭军.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J].辽宁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14]吴晓秋.心理学视域下的云南地区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
适应分析[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5]谢晓媚.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文化休克个案分析[D].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6]严晓莹.赴泰汉语志愿者在跨文化适应中的情绪调节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梅寒雪 李柏令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 2000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