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新视角
2018-01-22吴帆朱庆龙欧德先
吴帆+朱庆龙+欧德先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中重要的标识特征之一,对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塑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托“一带一路”战略,中医药文化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特色“名片”。中医药类院校学生需要注重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加强中医药文化自觉意识培养和文化自信教育。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 名片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238-02
从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提出,再到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的审议通过,以及《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具体规划的发布,中医药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医藥文化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中医药类院校肩负着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重要使命,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医药类院校自身具有独特的优势。做好中医药文化实践教育不仅能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在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扩大学校影响力和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因此如何深入挖掘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定位好该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不仅涉及到中医药传统文化这一瑰宝的历史传承问题,更对当代中华文化发展的方向有影响。以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指导中医药类高校的文化实践教育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明了方向。中医药院校的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既是长远的战略考量,也是中医药类高校学生必须具备的文化担当。
一、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迈向世界舞台的特色“名片”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1]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中医药文化迈向世界文化舞台的步伐,对扩大中医药影响力,提高中医药国际地位,塑造以人为本、热爱和平的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医药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的产物,它是以“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为主的思想价值观,以象思维,模糊思维和直觉为主的认知思维模式,以平为期,和谐共生为主的行为准则。[2]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和“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中和思维”的文化思维方式以及注重和谐融合的文化基本特征是相互对照统一。[3]无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还是治病时中病即止的治则,养生保健的指导建议,无不体现着医药文化、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兼具人文与医学科学的多重特殊属性的中医药,是开启中国文化复兴的“新篇章”,更是中华文化迈向世界舞台的特色“名片”。
二、传承中医药文化,树立文化自觉意识
《百年中医史》将近代中医药的命运总结为四大危机,即学理危机——中医是否科学;存亡危机——应否取缔中医;价值危机——西医在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等方面成就显著,中医对社会还有否价值;权利危机——教育系统和卫生行政应否给予中医地位。[4]这无疑很好地概括了近代中医命途多舛及人们疑虑重重的状况。中医药之所以出现危机,主要是一部分人只看到西医的某些优势,从而轻率地全面否定中医药。大多数人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中医药经典著作、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文化的有形表现形式,而对中医诊断治疗方法,中医药基础理论了解不多,即便是中医药类院校学生的认知也存在不足。中医药文化实践教育没有被中医药类院校普遍重视,部分教材只是简单介绍中医药的文化历史和中医知识,对中医药文化的本质和内涵,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却没有针对性的说明。此外,学生入学前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也不足,对所学专业的不自信等因素也就容易造成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偏低,对中医药文化自觉缺失,认同感也不高的局面。[5]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首先需要树立中医药文化自觉。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的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文化自觉要求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势。[6]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认知要求在认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的基础上,还要坚持该文化的价值导向和人格塑造。中医药类院校除了学科理论技能培养,还需要侧重引导学生以辩证、科学思维来认识中西医差异,理解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它是我国古代健康养生理念、整体观治病的理法方药、哲学智慧及人文精神的聚合体,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中医药文化自觉不仅仅是对中医药文化本质和内涵的认识,更在接触多种文化的基础上,包容性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并为己所用。如科学研究表明,传统中医药学的整体思维与西医分析还原法可以互为补充。中医药具有科学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它面对生命是科学的,面对情感的“人”又是一种文化情怀。在发掘与重建中医药文化的过程,在与多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我们需了解自身优势,在站稳“脚跟”的基础上,不断汲取文化多样性的精华,改进自身不足,让文化的“自觉”不是盲目的,而是科学辩证的。
三、创新中医药文化,提振文化自信教育
中医药文化自信要以高度自觉和认同为基础。自信既是自知之明,也是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谈到中华传统文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卓越的民族智慧,提振了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学说以及优秀文化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当代核心价值体系的威望与魅力有一种充满依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7]中医药文化自信前提是对中医药文化的自觉和认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定信心。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对中医药文化凝聚而成的信念、价值观的坚定信念。中医药类高校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需注重挖掘并呈现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尽管面临现代医学的挑战,中医药依旧保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顽强的生机,继续展现自身特色优势。不断出台与中医药相关的文件和政策也说明,中医药正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例如获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的发现,其治疗疟疾的最早记载源自中医古籍,研制和应用过程中由历代无数中医药人的奉献沉淀下来,是传统中医药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硕果,是历史和现实价值的一种再呈现。endprint
中医药文化的创新是在批判性继承基础上创造性地转化。我们对中医药文化自信来自辉煌、强大的医药物质基础,“天人合一”精神理念和“精诚仁和”的制度保障。创新是一种有效的融合,以中医之思维,借鉴现代医学技术形成彼我思维互证和技术融汇,形成新的有效方案。中医药类院校在教育的各环节应遵循古為今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为我所用的精神;坚持大医精诚、厚德济生;坚持中医药理论与实践自信;坚持中医药自信是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之一。同时,逐渐确立中医药文化在世界的文化地位,赢得中医药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话语权,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在不同文化间平等交流。对于生生不息、别具一格、欣欣向荣和富有底蕴的中医药,引导学生有理由也有底气去相信,并且去选择和接受,有意识、富有情怀与责任感地去学习去传承中医药文化,努力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甚至创新者。文化自信了,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才会更加踏实坚定,方向也会更加明确清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EB/OL].(2016-12-26)/.https://www.yidaiyilu.gov.cn/wcm.files/upload/CMSydylgw/201703/201703200329031.pdf.
[2]毛嘉陵.中医文化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27.
[3]金元浦.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7-111.
[4]郑洪.从文化自觉到中医药文化自信[N].中国中医药报,2017-6-5(3).
[5]毛嘉陵.中医文化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48-167.
[6]汤一介.文化自觉与问题意识[A].北京论坛(Beijing Forum).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北京论坛(Beijing Forum):2006:6.
[7]费宗惠,张荣华.费孝通论文化自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吴帆(1983- ),女,硕士,广东药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