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自评
2018-01-22周传杰
周传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79-01
一、缘何自评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七年级上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作为刚刚升为初中的“孩子们”,在这一单元第一次接触到古文的学习,很怕他们有畏难情绪,因小学的学习使他们更擅长讲故事,所以我在讲《世说新语》“咏雪”中采用多次朗读表演的方式,学生分角色表演文中的故事,其他同学点评,现场气氛热烈,教学效果不错。因此,我决定用同样的方法讲解《陈太丘与友期行》。尽管有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仍有遗憾和不尽满意的地方,遂采用“自评”的方式剖析和指正自己的不足,望时刻警醒自己敬畏课堂,精心备课。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回顾《咏雪》故事情节: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线索,引出《陈太丘与友期行》请学生讲解和概括该文的主要内容。
2.简介《世说新语》
请同学读课下注解,了解《世说新语》所涉及的内容,从而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时代背景和所处环境。
自评:此处逻辑混乱,应先介绍《世说新语》再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
3.朗读、释义全文
明确个别词的特殊用法:
期:名词活动为动词
不:通假字,同“否”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尊君:敬辞
家君:谦辞
去,古今异议:古代,离开;现代:到
自评:(1)此处相关知识,展开太多,其中很多为高中文言文知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2)“去”字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试图用生活中的例子区别其含义,却不恰当,反而造成古语意思和汉语意思的混淆。究其原因,是因为备课准备不充分,没有具体到示例,不重视教学细节。
4.分角色朗读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模拟故事情节,继而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评价。过程中,学生读到“非人哉”语气平缓,并未有愤怒的情绪,于是,我说“通过他的朗读并未看出友人“怒”呀”,同学们一边倒的表示赞同。
自评:既然设计学生点评环节,就应该及时退出,让位于学生,而不是“结论先行”,主观下定论,限制学生想象空间,且只有一组分角色朗读没有pk环节,太过枯燥,不能使大多数同学积极踊跃地参与进课堂互动。根本原因是:未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积极性,日后教学中将多增加学生互动环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5.讨论探究
元方入门不顾,是不是失礼的行为?
生1:我认为不失礼,因为他爸爸的友人失信,失礼在先,还对着人家的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最让人不能接受的。
生2:我认为失礼,因为别人作为成年人也是元方的长辈已经道歉了,就应该接受长辈的歉意,给大人一点面子。
师:好的,有的同学认为失礼,有的同学认为不失礼,我认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友人固然有错,但经元方的“教训”,他也表现出“惭”的状态,证明是真心悔改的,既然元方是那么“讲理”又“讲礼”的小孩儿,那么我们或许可以给别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就像平时我们班上有犯错误的同学,老师和同学也没有因为他犯下的一次错误而从根本上否定他,还是愿意给他机会改过的,对吗?
生:对
师:那么元方的做法是不是有些失礼呢?
生:是
自评:优点,能充分地结合生活中和身边的例子,渗透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的灌输;不足,结论并未经过学生充分的讨论,老师就急于总结,强势引导学生认可结论,缺少支架和及时恰当的引导。
6.小结
好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剩下的时间,看下课后的谦辞和敬辞部分。
因时间掌控不到位和备课内容不够充分,在下课前就提前结束了授课内容,导致有剩余上课时间,学生迷茫不知所为。
自评:结论过于简单,且未涵盖课堂所讲内容;因并未准备随堂练习,導致时间过剩,学生基础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
7.板书:
时间:日中
地点:陈家门口
人物:陈太丘(配角,并未出现)、元方、陈友
事件:起因——期行;
经过——未至、舍去、怒、惭、引
结局——入门不顾
自评:板书是教学思路的直接体现,其清晰与否能直接体现教师是否明确文本主旨,本节课板书较为清晰,逻辑性强,能体现本课的重点、难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经验积累: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教法、学情,也要备板书。
8.作业:
未布置与本课相关的作业。
自评:因经验不足,未有及时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作业的意识,在本课剩余时间里,提到让同学们看“谦辞和敬辞”点到却未深入,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扩展到课外,令学生们自己积累相关词语,既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其复习当日所学。
三、自我总结和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较好,消除了学生日后学习文言文的为难情绪,达到了教学目标;不足之处为:未充分利用文本,课堂内容展开部分过多,且缺少练习和作业未完成系统的教学环节,不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