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问题”引路 提升课堂实效

2018-01-22邱秀丽

考试周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堂实效问题教学法

摘 要:本文就问题教学法的意义和问题教学法有效实施的问题种类进行探讨,提升初中思品课堂实效。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思品;课堂实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提出了发现法,即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学习。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问题教学法正是贯彻新课程这一课改理念,并与布鲁纳所提倡的教学观相吻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 问题教学法的意义

1. 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导向,使学生的学习在具体目标引领下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实效。

2. 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现新课程理念,提升课堂实效。

3. 问题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变成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实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 问题教学法有效实施的问题种类

1. 启发性问题

启发性问题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定认识基础上,再次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拓宽学生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五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笔者利用社会现象先提出一个问题:老人跌倒该不该扶?为什么?一部分学生选择“扶”,理由是:帮助他人是做好事。另一部分学生选择“不扶”,理由是: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新闻报道中某某就是这样被讹上的……这部分学生的思想被固化在“助人反被讹上的恶性事件”中。此时,如果用单一的正面说教可能说服力不强,效果不佳。于是笔者又设置如下问题:(1)假如跌倒的是你家老人,你会扶吗?(2)有一天你老了,当别人扶起你时,你会讹人吗?接着,又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1)扶起跌倒老人被讹的现象多不多?如何避免这种现象?(2)说说身边助人为乐的事例,遇到类似情况,你又会怎么做?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使另一部分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递正能量的行为,从而弘扬“雷锋”精神;培育人人都是雷锋精神的弘扬者与践行者的思想意识。课堂中实施启发性问题,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 思辨性问题

教师如果能站在生活高度设置思辨性问题,让学生在个性化自主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理性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评价教师课堂实效的标志之一。如在教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中第三框“诚实守信”时,笔者用2011年三明市中考试题的第26题:“我莊严宣誓:我志愿加入诚信应考行列,我将遵守考纪,公平参与竞争,以诚信考试为荣,以违纪作弊为耻,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信任。我要在考试中培养自己诚信品格,在人格答卷上得到满分,做诚信学子,建诚信校园……”2011年1月16日上午8:00,宁化城东中学“做诚信学子,建诚信校园”宣誓仪式正式开始……通过这个试题材料,笔者设置如下问题:(1)说说你对诚信考试的理解?(2)宁化城东中学为什么要举行“做诚信学子,建诚信校园”的宣誓仪式?(3)“对诚信考试学生该不该奖励?”请发表你的看法。(4)做一个诚信的人,应遵循诚信守则哪些具体要求?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辩论,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认识到诚信无小事,必须改正自己不太诚信的“小节”;明白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诚信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又如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第二框“深深浅浅话友谊”中,在讲解教材内容: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这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情境:有这样三位同学:A. 学习成绩不好,但对同学很热情,与同学友好相处;B. 学习成绩一般,家庭条件很差,但性格随和;C. 学习成绩很好,但很傲慢,轻视同学。紧接着设置这样问题:如果是你,喜欢哪位同学做朋友?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1:我不喜欢A同学,因为他成绩不好,对同学友好有什么用?

学生2反驳道:学习不好可以进步,但像C同学那样为人不好才讨厌呢?

学生3站起来说:A同学为人品质好,我喜欢并可以向他学习,成绩不好我可以帮助他进步。

学生4:我喜欢C同学学习成绩好,我可以在为人方面帮助他认识不对,改正错误,成为最优秀的人。

学生5:我喜欢B同学,他随和的性格让人感到轻松、愉快,而家庭条件与我们无关。

学生6:对,我家条件就很困难,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优秀。

听听这些声音,这是学生经过自己思考、探究、分析得出的发自内心的天籁之音,与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相比,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 体验性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的教育是基于实践体验,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体验式问题激发学生自我体验和自我教育。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中第二框“情绪的管理”时,笔者先设置一个场景:拿出一份准备好的礼物,以抽奖形式找出幸运者,得到礼物同学根据指令打开礼物内纸条并按内容执行,把礼物转送给同桌。之后设置如下问题:(1)请问得到礼物时,同学心里的感受是什么?(2)打开纸条时同学心里的感觉是什么?(3)送出礼物时,同学的内心又是什么感受?根据这些问题,拿到礼物同学说出了内心从得到礼物时的高兴到打开纸条时的紧张以及把礼物送给同桌时的失落,甚至还有点生气的情绪变化过程。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让学生明白了情绪的多样性;懂得了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是一项需要学习的技能;从而帮助学生成为调控情绪的主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用“问题”引路,既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它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实效,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作者简介:

邱秀丽,福建省三明市,福建尤溪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思品课堂实效问题教学法
初中思品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实践研究
问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巧设教学情境 增效英语课堂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论如何以新课标标准指导初中思品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