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澧州大鼓的现代传承和发展

2018-01-22程明

祖国 2017年23期
关键词:澧县民间艺人大鼓

澧州大鼓是一种以击鼓说书为特色的曲艺表演形式。相传周文王母亲喜欢听故事,为表孝道,讨得母亲欢心,周文王便时常陪伴母亲左右,边讲故事边敲桌子,手舞足蹈、绘声绘色,母亲甚为高兴,周文王孝敬母亲的故事感人至深,令人景仰。后来,人们将其深化成敲竹筒、敲瓦盆。到了嘉庆年间,澧州有落弟秀才苏金福因屡试不中而浪迹江湖,结识了不少民间艺人,并爱上了大鼓艺术,他利用自己的才华,将孝鼓进行改革,规范整理了唱腔,分出一流、二流、三流、慢板、数板等板式,大大提高了丧鼓的艺术表演力。

一、澧州大鼓的历史渊源及地方特色

澧州大鼓经历了叫化子——打鼓匠——民间艺人三个阶段,经过400多年的锤炼和艺人们不断地完善,现已日趋成熟,并形成了以“澧州官话”为体系的四大流派,即东腔、南板、西调、北路。东腔以余振洋为代表,唱腔掺进一些荆河戏、地方花鼓曲调,以“唱”见长,善于抒情,传人有马丽君等。南板创始人苏金福,该派严守祖规,世袭传统,唱词结构主要以七字句为主,道白为“澧州官话”故又称“官话派”、“一沟儿流水板”唱腔规范,打击伴奏严谨,音腔单纯。由于该派有传统的继承特点,因而对研究澧县曲艺音乐的世袭沿革都有重要价值,该派的传人有郭祖敦等。西调以李启正为代表,该派以演唱情节为主,腔板较为激越流畅,转腔圆滑,不受七字句限制,曲调结构较为灵活,音乐溶有少量的地方小调。传人有李先凤、周子房、李经楚等。北路代表艺人有马家桂、周召学等,该派没有严格的师承关系,但他吸收众家所长,补己之短,其唱腔灵活较大。

澧州大鼓的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十字句和五字句,除《送歌郞》的唱词是每三句构成一组外,其他唱词都由二句、四句、六句、八句构成一组,每组构成一段,每段要求一韵到底,各地都按当地方言押韵。澧县艺人把常用韵概括成天、地、人、和、龙、虎、豹、豺、黄、花、黑等十一个韵。

二、澧州大鼓的现状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澧州大鼓发展到鼎盛时期,丛事大鼓表演的艺人有1000多人,他们为赴湘北各地从事大鼓表演,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艺人中有同子房、李经楚加入了中国曲艺家协会,陈克元、刘清斌、刘静、五方、马丽君、郭方忠等30余名艺人加入了湖南省曲艺家协会。周子房还被澧县政协选为政协委员。这些优秀艺人在宣传党的各项中心工作、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澧县争得了不少荣誉。60年代,艺人郭祖敦、马开地等人在省、市民间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他们演唱的鼓书《李定国》、《马月花学文化》先后被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87年,湖南举办“湘曲大奖赛”,艺人周子房、李经楚、马丽君代表常德市赴省参赛,周子房演唱的大鼓《小上坟》、李经楚演唱的渔鼓《捕风捉影》、马丽君表演的渔鼓《轿夫情》分获创作、表演、组织5个大奖。2008年,民间艺人王芳创作的大鼓《查家底》在“澧水流域鼓王擂台赛”获得金奖和“鼓王”称号,该节目后被报送到中国第七届艺术节参赛,一举夺得“群星奖”,为澧县争得了荣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市文化馆主要负责人审时度势,精心策划,率先在临澧县举办首届“澧水流域鼓王擂台赛”。这次大赛的举办,用“万人空巷”这个词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当地的群众都聚焦在比赛场地,专心致地观看艺人们的精彩表演。首届大赛赢得了领导、专家及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为民间艺人争得了声誉。

大賽结束后,澧水流域五个县市召开会议,共同协商鼓王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采取轮流坐庄的形式,至今为止,澧水流域鼓王擂台赛共举办了五届,出现了大量为人津津乐道的优秀作品。如《我劝儿子离网吧》、《传承》、《查家底》、《整酒也烦烦恼》等,涌现出了大批的优秀艺人。通过几届鼓王大赛,艺人们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很大提高,过去艺人们每年四、五万元收入迅速提高到每年三、四十万元,很多世人成了“草根明星”,腿上绑大锣——走到哪儿响到哪儿,处处都能听到群众的称誉声。

三、让澧州大鼓更加激越飞扬

澧州大鼓的迅速发展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我闪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在漫长的历史进展中积淀而成,具有很深厚的民族根基,是不容易消亡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论中国传统文化时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总书记的话高屋建瓴,指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为澧州大鼓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如何规范澧州大鼓的表演艺术,怎样让澧州大鼓持续发展,走向兴旺,站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所接受,笔者认为:

1.加强民间艺人队伍建设,提高艺人的整体素质。从目前艺人队伍中来看,各自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艺人愿为公益事业奔走呼号,潜心为“鼓书”事业作出一点贡献,而有的艺人则论为金钱的奴隶,完全被利益所驱使。为此,地方文化馆要加强艺人队伍建设,要针对艺人队伍中出现不好现象加以引导,要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约束艺人,不可放任自流,败坏澧州大鼓的名声,使“鼓书”事业走向衰落。

2.培养人才,提高创作队伍的艺术水平。从目前来看,我市创作队伍趋于老化,创作队伍屈指可数,人才青黄不接,如何扭转这个局面。笔者认为各县市文化主管部门要花大力气挖掘创作人才,要有目地的将喜欢曲艺创作的人员送到各地学习,培养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水平。千万不要到有比赛了和全国、省、市大型文化活动才想起这些创作人员。要采取“三种机制”来谋划,培养创作队伍。一是指导机制。为了协调群众文艺创作,要制定各种指导政策,出台有关文艺创作的有关规定,确定分管领导,明确职责,并列入考核目标。二是远行机制。主要是定期办比赛,力抓精品,从抓数量转向抓质量,以繁荣出精品,以精品促繁荣。三是激励机制。文化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奖励机制和办法,要有一定数量的专款用于奖励创作人员。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将这三种机制落到实处,澧州大鼓的文艺创作一定会步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胡敏,徐萌.文化传承导向下城乡规划中文化遗产的价值定位与作用途径[J].中国名城,2016,(07).

[2]阮仪三,袁菲.从守护到传承——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实践30年[J].中国名城,2016,(07).

(作者简介:程明,硕士,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乡村文化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乡村艺术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澧县民间艺人大鼓
民间艺人
传承先辈精神 再造澧县辉煌
常德澧县举办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培训班
常德澧县召开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工作会
大鼓声声
民间艺人巴拉吉尼玛及作品研究
大鼓
简述乐亭大鼓
大鼓敲响基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