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感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研究
2018-01-22张俊峰
张俊峰
摘 要:孝感地区有着丰富的特色民俗体育资源,如云梦的三节龙·跳鼓,安陆的麟狮舞,杨店的高龙等。但由于受到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體育文化的冲击,孝感地区的民俗体育文化正面临着传承危机。为了能够将其传承下去,可以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孝感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提升民俗意识,促进民俗文化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孝感民俗;民俗体育;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5-018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5.119
孝感,简称孝,是中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中国孝文化之乡。孝感地处湖北省东北部,位于长江以北,汉水之东。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孝感地区在风俗文化上别具特色。
一、孝感地区特色民俗体育
(一)云梦三节龙·跳鼓
云梦三节龙·跳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三节龙一般要经过鱼跃龙门、三龙下界、黄龙被困、二龙滚蟾等几个环节。在跳鼓的伴奏下三人站在板凳上双手握把贴身,上下呈弧线反复绕“∞”形舞龙。三节龙·跳鼓是多元艺术的精湛组合,融工艺、美术、音乐、舞蹈、竞技、阵列、文学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粹。
(二)安陆麟狮舞
安陆的麟狮舞是孝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麟狮舞集说、唱、舞以及杂技、武术于一体,是由麒麟、狮子两者共同在说、唱和音乐的伴奏下完成。麟狮舞包括打扛、提腿法、理胡须、咬痒(麟咬狮)、咬嘴、咬脚、吐字、睡觉、比势、打滚、蹬绣球灯、吐绣球灯和以礼退场等动作组成。
(三)杨店高龙
“高龙庙会”民俗活动是由民间群众自发组织和筹办,加强了乡镇村湾的团结和交流,加深了民众之间的文化认同,更有助于村中能人的回归,为完成村集体公益事业提供了契机。“高龙庙会”民俗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走向社会,为传统的民俗开拓了新局面,它在工艺、音乐、杂技、摄影等方面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是杨店地区旅游品牌。
二、孝感地区特色民俗体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民俗体育基础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当地的生产劳动、风俗人情、价值取向和宗教信仰是各个民俗体育的源泉和土壤。然而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民俗体育遭受到非常严重的冲击,威胁着民俗体育的生存和发展。民俗体育的产生与当地人民的生产劳动密不可分。有些民俗体育就是来源于生产劳动的。例如安陆的麟狮舞里的睡觉、吐字和应城杨河的高跷里的老汉挑柴、拉犟驴等等。然而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这种传统的生产劳动方式,同时也必然会影响到民俗体育原生态的生存和发展。不同的价值取向、风俗人情和宗教信仰是民俗体育产生的基础和精神源泉,同时它们也是民俗体育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导向。外来文化的传入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风俗人情和宗教信仰。各地方的青少年对于现代体育文化的追求和主动接纳,使得他们很少有兴趣学习民俗体育的习俗。
(二)民俗体育传承模式渐渐消失
民俗体育大部分是通过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言传身教”来传承,然而农村大批年轻人流向城市,使得乡村民俗体育的传承出现断层。他们打破了以往乡村民俗体育的传承模式,使民俗体育传承的某个或者某些环节中断。
(三)民俗体育自身发生劣变
有一部分民俗体育能够为当地村民带来经济实惠并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由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村民的积极参与、游客的垂青和商贸业的大量投入,推动着这些民俗体育快速发展。然而民俗体育在变迁中的裂变使其出现功利化现象。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侵蚀着村民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民俗体育原生态的宗教情感和宗教意识形态不断削弱。另外,由于在商业开发中的急功近利,人为造成民俗体育浅表化、商品化,导致一些优秀的民俗体育吸引力弱或开发不足,面临衰退或消亡的局面[1]。功利性劣变对于民俗体育甚至整个民俗文化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三、孝感地区民俗体育发展对策
(一)提升民俗意识,促进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民俗体育同其他民俗文化一样,都属于民族文化的精神财富。它是当地世代民众的生活模式、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体现之一。可以这样说,人们日常的生活环境、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是民俗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沃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展、丰富或者变异,有可能面临消失。因此,保护民俗体育并且促进其可持续良性发展的根本措施在于提升当地民众的民族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地继承优良的传统,使民俗体育在时代前进中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将民俗体育引进校园,开启新的传承模式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孝感地区云梦的三节龙·跳鼓、安陆的麟狮舞、应城的高跷等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但是对于民俗体育文化遗产的发掘、复原、记录保存和研究提炼,以及对于民俗的继承工作做得并不是很好。当下,高校应肩负起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一方面,采取各种有效的传统和现代技术手段,对民俗体育进行挖掘整理、记录保存和研究提炼。另一方面,把孝感地区一些好的民俗体育项目纳入校园,纳入课堂。开设专门的民俗体育课程,为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三)开发民俗体育旅游资源
民俗体育资源开发的目的应该是二元论的,其一是利用,即利用民俗体育的健身功能、经济功能等服务于人们的健身娱乐或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二是发展,这才是民俗体育资源开发的根本[2]。孝感地区可以依托旅游资源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开发,形成“旅游—民俗—经济”的良性发展趋势,使三方相互促进,相互依托。
参考文献:
[1] 张国栋,刘坚.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1):6.
[2] 张娟.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2):1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