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及构想研究
2018-01-22张艳君
张艳君
[摘要]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往往表现为较强的可塑性和较强的矛盾性。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社会情况的复杂化,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对此高度注意,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教育;必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2-005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2.026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社会变革的加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成长,造成其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日益复杂化的人际关系和社交频率的加快,人们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从而对生活较为和人们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但是,与之相矛盾的现象是社会的综合性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能够使得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一、心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心理教育指的是根据心理学理论与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合学生心理状况与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或者是解决心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思维和习惯的一种教育。它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教育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变革还是社会的发展,其速度越来越快,不同社会形态、企业单位以及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由已经发展为科技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人才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这就使得高等教育中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也愈来愈多,比如社会的快速变革、职业的进一步分工以及技术更新等。而且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就必须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去,从而就会形成各种形式的竞争,这就难免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与思想上的矛盾,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于还不成熟的当代大学生而言,这方面影响尤为严重。所以,高校建立和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它符合社会变革的基本需求。
(二)心理教育满足素质教育要求
社会人才的发展从劳动型人才、知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再到素质型人才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发展过程。人的素质包含了很多方面,可以大体的将其分为生理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社会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三个大的方面。其中,生理素质是最为基础的部分,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另外的文化素质是促进社会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心理素质则是起到很好的杠杆作用,介于二者之间,是人整体素质的内在联系与核心。
心理素质能够影响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也会影响到其文化素质的发挥和提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人综合素质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若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推动素质教育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心理教育。也因此,心理教育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核心。
(三)心理教育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素质教育离不开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保障。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影响到人的身体状况和思维能力,所以,心理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存在内在的联系,二者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加强心理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发展的重要措施。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学生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与目标之一。心理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状况的健康发展。现代辩证法指出,心理健康和身体状况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一方面,健康心理的基本保障与前提是身体健康。如果人的身体状况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心理活动,使人产生疲劳和消极的情绪,同时也会给人际交往和社会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心理问题会导致生活状况出现问题,从而使得身体出现异常。所以,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心理教育满足健全大学生教育体制的要求
学生的心理状况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有效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高校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学校任何关于教学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开展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改善学生心理状况,加强师生交流,改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优化学习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也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便于高校对学生的管理。通过心理教育的方法与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教育,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向上的态度,从整体上改善学校学风,提高学校软实力。
二、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构想
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应该从四个方面考虑,分别是如何定位大学生心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基础建设、如何通过心理教育课程的设定和改革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如何通过创建校园精神文化氛围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一)科学、系统性的定位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目标和地位
在新时期,高等教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重点放在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社会技能,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上来。而大学生心理教育屬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明确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目标和其在高等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从战略层面来进行重视,将其规划到高校教育改革之中。endprint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使学生通过科学方法来调节自己心理,不断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形成坚强的个人品质。其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和问题,帮助学生度过心理障碍,通过科学的方式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或者治疗他们的心理疾病。进而恢复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相关的教育管理者或者是规划者应该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心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设定心理辅导课程,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情况。并做好对心理教育的宣传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接受心理辅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基础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驾驭的基础建设工作。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理论建设。教育行政单位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况,组织专家和学者进行研究,进行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和制度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从制度上规范大学生心理教育。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质量的心理教育离不开专业的教学团队,所以,加强师资对于建设是心理教育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一,高校应该聘请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并且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通过招聘和考核,建立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第二,对教师进行培训工作。人的思想是个变化的过程,所以,为了保持教师思想的先进性,应该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一方面是提高其心理教育水平,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是提高其自身的心理素养和道德品质。最后,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工作体制,加强校领导以及教育管理者的责任制建设,从而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制度保证。
(三)优化教学方式和内容
优化教学方式和内容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方面。首先,高校应该开设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必修课,系统全面的讲授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一方面让学生拥有自我判断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教育。其次,对于不同的专业、年纪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设定来提高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在其他课程教育中适当渗透进去心理教育,从而形成全面的心理教育氛围,使得大学生在学会其他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无形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思维习惯,是学生的心理状况向健康方向发展。最后,学校社团或学生部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创建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
高校可以利用网络、电视、广播、宣传标语等媒体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建立起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潜意识的影响学生心理状态,比如,可以在校园网络上建立专业的子网站,为学生提供心理发泄的场所。再者,可以建立个人网络空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在食堂电视或者是活动广场的大屏幕上进行心理健康的科普活动,或是通过现实例子进行教育。也可以通过广播来进行宣传,通过利用现代化的媒体途径,建立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个人发展以及学习生活都具有深远影响,高校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各个途径,利用科學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