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双师”建设过程中的几个误区探讨

2018-01-22王小娥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师资建设机电专业教学团队

王小娥

[摘要]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从双师型过渡到双师素质过渡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中各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理解有着不同的做法,针对高职院校师资建设过程中关于“双师”建设的问题,深入剖析“双师”建设过程中的几个误区和不足,有针对性提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建议,期望对高职学校的师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电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2-0042-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2.02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关于“双师”建设,这是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离不开的话题,目前高职院校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各个学校中已基本达成共识,也符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文件精神要求。很多高职教育的学者、专家也在师资建设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见解,提供了很多建设方案。但对于如何打造一支合理的双师队伍,许多的高职院校在认识方面还有所不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建设成效,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文力求结合机电类专业特点剖析该专业在“双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一定的建议,并以此为高职院校师资发展献言建策。

二、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双师”建设过程中的几个误区

(一)机电类专业实训与其他专业实训的区别

与财经,旅游实训作比较,机电类专业的实训项目诸如车工技能、焊工技能、电工技能等对实际动手的要求更高,且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危险性,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才能掌握。所以,机电类专业的实训是不能同其他专业的实训作同类比较的,同理这个专业的师资培养也和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其他专业有所不同,是不能按一个模式来实行的。

(二)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的重新认识

关于什么是技术人才,什么是技能人才,高职学校应该培养哪类人才,在很多时候,我们的专职教师甚至是学校管理者都还没有认识清楚,从而引起许多的讨论。

浙江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胡野教授对技术与技能进行过比较,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有很多不同:以手机游戏为例,开发软件的人为技术型人才,用手机软件的人为技能型人才。

將以上观点引申开来,以汽车类专业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本科类高校开设有汽车相关专业,他们研究汽车构造,汽车设计,如何改进汽车,以及研究如何安全驾驶,研究怎么样的汽车能够保证安全的行驶,如何省油,如何有效制动,如何使乘坐者舒适等等,这样培养的学生即为技术型人才,他们需要不断的实验,反复地论证,从而来得到一个最优的研究结论。与之对应的是,无论怎么样的车,最终他的使用状况,是跟他的驾驶员联系在一起,驾驶员才是汽车这个机械产品的使用者和保养者,最终汽车的状况怎么样,全靠驾驶员这个操作者来决定,这个驾驶员即为技能型人才,只有他才能将汽车的最佳性能发挥到极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技能水平的高低,跟你的技术型能力关系不大。汽车驾驶,在一旁的人都能说该怎么开,怎么倒车,坡道怎么起步,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实际上呢?在坡道上的油门,离合,刹车该怎样配合,倒车中对于四周环境的观察,道路上的行车方式,这些手与脚的协调,大脑的支配,不是靠熟记驾驶指南就能办到的,需要的是反复练习,不断的实践以及高水平驾驶员的指导才能获得。其他诸如倒车中对于四周环境的观察,道路上的行车方式,这些都需要不断的实践以及高水平的驾驶教师来进行引导。

职业不分贵贱,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从事的工作领域不同。机床的设计者、改进者即技术型人才,需要创新思维,机床的操作者为技能型人才,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机床的设计者是否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机床操作人员,这其实是一个不必要的命题,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工作即好。

这样一来,高职学校应该培养哪类人才,就应该呼之欲出了。笔者曾到美国、加拿大进行职业教育的学习,接触了许多国外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实质是“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目标和评价标准,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这也正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所需要的指导思想。

(三)“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高职院校对于教师的进修和成长都非常重视,一方面需要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希望提升其专业的技术能力。

局限于高职院校教师人才考核指标中对于研究生比例要求以及科研要求,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师资引进的时候均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硬性要求,一线的操作型技能人才很难有到校工作的机会与渠道,大量的拥有丰富理论知识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来到了高职院校。对于这类教师的培养,促进其“双师”素质养成,让他们掌握机电领域的专业技能,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师资转型,但这里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从主观上讲,这些研究生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让他们从事一线的技能实践教学,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的不情愿;从客观上看,他们没有实训经验,没有一线的加工经历,特别对于机电类专业的专项技能只能靠日积月累的反复练习,光靠观摩、了解、走访、调研,甚至短期的企业顶岗都无法解决的,因此难以具备扎实的技能水平,无法承担实践教学。

这里我们需要明白几点,第一,技能是要靠日积月累的反复训练得到,教师简单的顶岗学习不可能达到高技能的目标;第二,在实际顶岗学习中,学校的受训教师和企业的管理人员有时会达成一种默契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使然,顶岗学习的过程往往成了一种形式,顶岗学习的效果打了折扣,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第三,高职院校教师取得技能等级证书相对容易,学校本身就具备这样一个平台,作为技能鉴定考核的组织者,考评方,教师较为容易获得相关技能的等级证书,往往手里持有技师等高级技能等级证书,但其实际的操作能力和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第四,高学历人才经过多年的高校培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让他们转型从事一线的技能实践教学,如何从心态上进行转变和引导,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endprint

(四)教师技能一定比学生强,否则就不胜教

职业教育的教学者,必须掌握专业的核心技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们的技能水平一定要比受教者强,这却是值得商榷的。

在某些学校管理者看来,教师的专业技能一定比要比受教强,否则就不胜教。古语有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者,以教学能力为重,技能次之。试问刘翔的教练能否在竞赛中胜过刘翔?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所以,教师的作用更重要的在于传授与指导,他的价值更加体现在能够指导出优于自己本身的后来者,将专业领域的技能朝更高的方向传承下去,甚至是做到新的创新。

(五)重科研轻技能

为了能够在办学中获得较为突出的成就,有些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较为重视那些容易出成果的建设项目而忽略了内涵建设,没有按照职业技术培养的规律办学。教师职称评聘标准仍然沿用普通高校本科的相关标准,注重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指标缺失,不利于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最终的体现便是抓科研,重学术成果,轻基础训练,高校往往成为了新闻工作场所,而非教育工作阵地。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下,某些高职院校甚至提出“科研兴校”的口号,大力提倡教师做课题,发论文,在师资建设的导向上走入一个极端,忽视了高职学校作为技术教育的本质,走向了学术性高校的发展道路。

三、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双师”建设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以上提到的几点建设误区,是笔者认为目前制约高职院校“双师”建设的主要因素,除了达成一致走出以上误区,针对目前“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不足,本文再补充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的办学方向,树立正确的教学导向

就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做科研的问题,其实本科大学与职业教育的工作属性应该泾渭分明。大学就是做学术、做研究的地方,是科研开发的重要场所,而职业教育院校则任务主要在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出会做事,能做事的专业技能人才。二者之间互不干涉,界限明显,绝不越界培养不属于自己规格的学生。作为高职院校,即使在政策引导下升级为本科院校,其本质也是应用型本科而非学术型本科,因此,在师资建设的引导上,在职业技能领域,高职院校应该是以会工程应用,能以技能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技能型人才为侧重,而不以学历作为评价人才的标准。

(二)人才引进注重实效,不拘一格进人才

在人才引進方面放开学历的门槛,注重个人的实际技能,不拘一格选用优秀人才,引进技术能力突出的技师。其实,以笔者亲身感受为例,目前企业中35-40岁这个年龄的人员,即使只有中专文凭,但是考虑到全国高校扩招,以及当时中专学校的考试难度而言,这批人才在今天应该是大学本科,甚至绝大多数应该是重点本科的就读水平,而他们走进企业一线也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这批人员,绝非今天的中专层次学生同日而语,这个说法并不是否定今天的教育,但确实是一个客观的比较。

我院机电工程系于2014年从某国企破格引进一名钳工高级技师,该教师曾经在市级的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自从该教师进入学校以来,除了完成自身的实践教学工作以外,系部实习车间的所有设备包括车床、铣床、焊机等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都可以由他牵头完成,改变了以往需要外协的被动情况,大大改善了整个系部的实习运转状况。

(三)深刻理解“双师结构”团队内涵,不从形式上强求“双师素质”培养

“双师素质”的培养很有必要,但是不能为了双师而造就双师。人无全人,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擅长与特点,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精通,与其在师资建设过程中为了达到“双师素质”这样一个称谓的目的而去构建师资,还不如切实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团队成员各自特长,物尽其用,才更有利于课程教学和专业发展。具体可考虑从以下四个大类组成“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第一类是理论教学型教师,这是任何一个类型的学校都必须具备的师资力量,他们需要熟练掌控所授课程的理论知识系统并掌握一定的实验实训技能,给学生带来理论知识的引导,例如力学类课程,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通过这类教师的授课,让学生们掌握企业各项工作所必须认知的最基本原理,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第二类是技能教学型教师,他们需要掌握适应企业一线工作所需要的一些专业技能,每个教师至少能掌握两种以上的核心操作技术,经过他们的教学让学生们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动手能力,让高职学校的学生一出校门便能直接达到企业岗位需求。

第三类是课改型教师,他们以指导专业建设和承担课程改革为主体任务,需要实时掌握高职教学的最新动态,提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建议与支持,承担课程课件的开发与创新、精品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高职教学提供策略和技术支撑。

第四类是科研型教师,作为高职院校还承担着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这类教师主要为企业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与企业合作完成横向科研课题,解决企业在管理、生产、设计、制造等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帮助他们攻坚克难,并通过这些应用型的科研项目来反作用推动学校教学的改进与发展。

这样一来,从原来的多专多能型的师资培养思路朝一专少能的专攻方向师资建设发展。人得精力有限不可能在以上四个方向面面俱到,尽善尽美。让我们的教师精通某一方向的教学技能和特长,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才是真正体现双师结构团队优势的建设构想。在团队中做到相互补充,相互支撑,虽然没有得到完美的个人,却能够组建一个完美的团队。

四、结语

高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师资建设尤为重要,确定师资建设的方向性是具有指导性的意义的课题。本文力求结合高职教学的特点剖析在“双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构想与建议,并以此为高职院校师资发展献言建策。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资建设机电专业教学团队
分层教学在职校机电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