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植物意象与性别意识
2018-01-22宋宁宁李奇志
宋宁宁+李奇志
内容摘要: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应用了大量的植物描写,作为象征符号的植物在曼斯菲尔德的各篇小说中已远远超越了其能指,她将自己的性别意识经由植物来寄寓,从而使植物成为了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之载体。曼小说中的植物或是建构女性生活环境的关键意义符号,或是揭示人物性格,表现女性命运的载体;或是映衬女性幻灭感的意象。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 植物意象 性别意识
植物自古以来不仅是提供人类衣食的重要材料,而且构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更是人类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来源。许多植物已演变为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演变为具有指称文化含义的象征符号。植物象征就是以植物作为媒介表达特定内容的文化文学现象。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使用了大量的植物描写,这些植物种类繁多,几乎出现在了她的每篇作品中。种类繁多的植物不仅显示了曼斯菲尔德渊博的植物造诣,更是展现了其小说丰富的艺术性。作为象征符号的植物在曼斯菲尔德的各篇小说中已远远超越了其能指,她将自己的性别意识经由植物来寄寓,从而使植物成为了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之载体。曼斯菲尔德将自己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审美情感与性别体验融入到了她所描写的植物中,将植物意象与性别意识完美的结合,做到了主观与客观、意与象的内在统一。小说中的植物意象不仅描写了人物的所处环境,更隐喻着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表达了曼斯菲尔德对女性意识的深刻理解与关怀。“意象是一种瞬间呈现出来的情感与理智的复杂经验。”[1]曼斯菲尔德在作品中精心设置的植物意象就是践行此经验的例子,同时也是她的对女性意识深切关照的反映。
首先,曼小说中的花草往往是建构女性生活环境的关键意义象征符号。在小说中曼将多种花卉各敷成文,各显其性;将与花相关的人物、情节、细节、环境写得隽永而深刻,创作出了花草意象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曼将水仙花设置为甜蜜温馨的家庭环境的意象:“温暖的屋里,水仙花的香气四溢。这香味儿是不是太浓了?哦,不浓,但嗅着这花的香气,她像是醉倒了般,身体倒在一张长椅上,双手蒙住眼睛。”(《幸福》)[2]“看,为了迎接圣诞节我精心布置了橱窗……中间全用的是水仙花。”(《女主人的贴身女仆》)“他坐在一张小竹桌前,桌上摆着一个日本花瓶,里面放满了水仙花。”(《莳萝泡菜》)在英国水仙是倍受艺术家们青睐的一种花卉,象征着敬意的文化内涵,也代表着独善其身的个人修养。这也正是曼上述小说中女性人物所具备的美好品质,女性品质与水仙之环境相谐相生,使小说意境深远。紫罗兰在西方国家中有着古老而神秘的传说,相传是维纳斯斯与恋人告别时的眼泪化成的。维纳斯是西方象征着爱与美的女神,于是紫罗兰便象征了美貌,美德,以及一切与美联系的事物。[3]在曼的小说里,紫罗兰频繁出现,成为其作品女性角色生活环境的一抹亮色。小说《艾德瑞》,《在咖啡馆里》均出现紫萝兰。在《罗莎贝尔惊梦记》中,一位生活条件贫穷的姑娘即使很拮据也要买一束紫萝兰,表现了姑娘优雅的生活情趣与审美情感;在另一篇小说《在咖啡馆里》中,紫罗兰象征着初恋情思。经过笔者细致阅读发现,在格调明快的作品中,紫罗兰经常出现且紫罗兰隐喻的人物多为少女。《罗莎贝尔惊梦记》中出紫萝兰作为少女的梦境出现,[3]象征着少女憧憬爱情那般美好:在杰拉德花店门口他们停了下来。这时哈里为她买了一大捧紫罗兰花,她双手把紫罗兰接过来,几乎快要捧不过来了。“好美啊!“她把鲜花贴在脸上开心地说。“手中捧着紫罗兰的你,总是这么美。哈里说。另外,紫萝兰也出现在其他几篇小说中,经过阅读不难发现这里的紫罗兰均与少女的青春时光联系在一起。由于美麗的紫罗兰花期很短,只在春天开放,曼便用紫罗兰来象征短暂美好的少女时光。在英国,具有同样特征的樱花草通常与紫罗兰的象征意义相同。两种花卉常被作家们用于少女的妆饰物:她梳装好了下楼来,只见她穿了一身蓝色衣服,戴一顶黑帽,帽顶上插着三色紫萝兰。(《莫斯小姐的一天》)他让这个事实完全吸引去了:她戴了一束樱草花,红发正如山边的烈焰一样,映的颈项多么的白皙。(《稚气可掬,但出于天然》)
菊花是曼斯菲尔德用来象征青春的另一意象。但作家赋予菊花的是青春期少女们的心神不宁与美好青春伤感易逝的象征含义。看似仿佛随意之笔的菊花,实则另有深意:她急急忙忙从屋里跑到大风的园子里去摘菊花,生怕眼前的菊花被大风给吹折了,大风里的裙子不听使唤,被风吹得直往腰上飞;她想蹲下把裙边夹在两腿间,可惜一点儿用也没,裙子还是一个劲儿往上飞。(《起风了》)她就是喜欢这间屋子,也说不出什么原因来,可能是有股陈腐的味儿,或者有股毛哗叽的味儿,还有桌子上摆着的一大盆菊花……。(《起风了》)如果说《起风了》和《唱歌课》中的菊花都象征了青春期少女的骚动;那么《序曲》中的菊花象征的是青春的短暂易逝。琳达梦到与父亲路过一大片草地,草地上开满了菊花,在这里菊花象征了琳达那一去不复返的童年。隐喻着曼斯菲尔德与女性命运的思考:对于那时传统家庭中缺乏自我意识的女性而言,菊花象征着永恒意义上的失去。
其次,曼小说中的植物还是揭示人物性格,表现女性命运的载体。《序曲》中“龙舌兰”的书写尤能体现这一特色。龙舌兰是女主人公琳达拥有主体意识的象征,曼斯菲尔德借龙舌兰表现琳达对自我意识的坚守,同时也是曼自己性别意识的体现。女性只有将自己视为独立的个体,承认“自我”,才会在父权制的夹缝中看到希望。琳达和家人在一起时总是恍惚不定,只有单独面对龙舌兰时才会感到些许平静。小说中龙舌兰第一次出现在琳达和孩子们散步的时候:“琳达抬头望望那株结实的花木,高高在上,张牙舞爪,好像没有风可以吹得动它,又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那卷曲的爪子中间。”孩子们认为母亲琳达正如这株龙舌兰一样高高在上,毫无亲切感,他们平日里更喜欢和平易近人的姥姥一起玩耍,孩子们和姥姥之间的感情远胜于自己的母亲。
我们从凯西亚与母亲琳达之间的对话也可以发现龙舌兰象征着琳达的性格与命运。凯西亚问母亲:“龙舌兰会不会开花?”琳达眼睛半闭半开的说“会开的,一百年才开一次。”这里龙舌兰象征了琳达没有对家庭开花,从文中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与母亲费尔菲尔德太太在一起时,琳达的内心才是自由快乐的,原来琳达这株龙舌兰难得的花期只是向着母亲开放的。龙舌兰牢牢扎根于土地象征了琳达与母亲之间形影不离的关系。琳达正如这株带刺的龙舌兰一般,维护着只属于自己和母亲的这块领地,不容许他人进入。[4]这株龙舌兰白天与夜里的差别也象征着琳达在不同角色中穿梭:在夜里在月光下在母亲这里,她依附着母亲与土地含苞欲放;而在白天的家庭里,主妇角色的她“高高在上,张牙舞爪”。endprint
再次,曼还喜欢表现女性幻灭的主题,而这种表现曼几乎不直抒胸臆,其中用植物来映衬女性的幻灭成为其常见的书写方式。小说《第一次舞会》描述的是几个女孩第一次参加舞会的场景。由于第一次参加这种灯火辉煌的聚会,几个女孩兴奋极了。就在女主人公光彩夺目并收到多位男士邀请共舞时,一位中年男子走到了她身旁,告诉她用不了多少年,她也会像旁边那位中年妇女那样眼神黯淡,脸上长出皱纹来了,到那时再也没有人邀请她跳舞了。这个男人的话让她顿时心生幻灭。父权制钳制了女性的生活与命运,女性美也暴露在了男权文化的审美传统之中,[5]女性的压抑难以排解,使得本该是花季少女的她们已过早意识到了人生的幻灭。
与上文中提到过的真水仙显示的美好温馨之义相反,“纸水仙”象征的恰是昙花一现的幻灭感。《莳萝泡菜》中男女主人公在一家咖啡馆相遇,桌子上摆着盆“纸水仙”,两人聊起那个“温馨”的午后,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感受。薇拉只记得他被黄蜂围堵时吓的张皇失措的样子,男主人公却陷入自恋式的回忆,他认为那天中午是多么美好,她是那么爱他。薇拉心虽伤感,却被他所回忆讲述的“美好”感动了。这时那盆纸水仙散发出让人无法忍受的“香气”。这股刺鼻的“香气”仿佛是一把大手猛地把薇拉唤醒,薇拉不再沉溺于男主人公所给的那一丝丝“美好”之中,产生了对这段恋情不复存在的幻灭感。水仙虽带给女主人公了一段温馨的回忆,让女主人公陷入了对往事的怀念之中,然而它毕竟是纸做的,开不了多久。在这里,纸水仙正是曼斯菲尔德用以象征幻灭感的意象。
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女性正是对自我的真实写照。作者曼斯菲尔德具有与薇拉相同的性格,孤独、敏感,却又十分坚强。薇拉在咖啡馆一眼就认出了昔日男友,因为薇拉看到了他剥橘子时的特殊姿态,并总是可以敏锐地观察到他的变化、他的言语和神态,慢慢察觉到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如那盆不开花的“纸水仙”般幻灭了。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女性同她一样,在意识到父权社会中女性所处的悲惨境遇后,她们或是选择逃避,或是选择沉溺于幻想中而取得暂时的安心,充满了逃避思想和幻灭感。
总之,曼斯菲尔德既是在写植物,也是在写她自己,写女性、认识她自己,认识女性。曼斯菲尔德在她对植物的描写中,对植物的生命观照中,创造出了一个植物意象集。植物几乎出现在曼的每篇小说中,比重可谓相当大,每一株植物都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也照亮了曼斯菲尔德在他乡前行的道路。而植物的世界,归根到底是曼斯菲尔德的心灵熔铸出来的,是其内在情怀的外在映现。总之,在对植物意象的选择和经营中,对艺术美的热爱与创造过程中,对父权社会的抗争与对女性的生命关怀中,曼斯菲尔德将自己的性别意识在她描绘的植物意象中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植锷.诗歌意象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陈廷良,郑启吟译.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322-323.
[3]陈映戎.英汉植物隐喻的跨文化理解研对[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4]陳家宁.曼斯菲尔德书信日记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5]林树明.迈向性别诗学[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介绍:宋宁宁,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奇志,本文通讯作者,武汉轻工大学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