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航交叉学科青年教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2018-01-22何田潘强刘晓锋吴江浩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青年教师

何田+潘强+刘晓锋+吴江浩

摘要:针对新兴交叉学科航空器适航技术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方面的不足,探索青年教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首先介绍了适航研究生培养特点与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适航交叉学科青年教师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中的具体举措和初步成效,可为青年硕士生导师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青年教师;适航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020-02

一、引言

适航技术是保证民用航空器飞行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关键技术手段。国内对航空器适航相关技术的研究需求和人才需求日趋强烈[1]。适航技术与管理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教学目标是培养综合性强、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在适航研究生培养方面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来看培养模式还极不完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针对航空器适航技术交叉学科,在研究生培养从理念和模式等方面在国内起步较早,在完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近年来已培养出一批符合国内行业需求的硕士研究生。在此,就适航交叉学科青年教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的研究、探索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

二、适航研究生培养特点与现状分析

适航技术涉及多个学科,培养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对多方向专业知识理解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针对学生需要进行长期、专业的教学与指导。目前,就北航而言,适航技术与管理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特点如下:

一是学科交叉,基础与工程应用并重。构建多学科集成与交叉的培养环境与机制,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2],适航技术与管理在这方面的需求更为强烈。适航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因此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应多学科交叉综合培养,凸显适航特色。这给指导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在开题时对研究内容和目标的把握、在中期和学位论文答辩时对研究工作的评价等等,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研究生的各个培养环节进行考虑。

二是新兴学科,经验不足。国外的适航教育多侧重于短期培训,而国内人才储备不足,难以直接借鉴。国内适航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构建等方面还处在摸索、完善阶段,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适合行业需求和国情的航空器适航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建立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体系。

三是师资年轻化,工程经验相对欠缺。青年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广度和培养经验方面,都缺乏经验。适航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需要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人员,但是适航技术与管理是一个新的专业,年青教师比例较大,对研究生培养经验相对不足。

三、适航交叉学科青年教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的举措

1.多种类型的课程设置。(1)综合性和交叉性课程。对于《研究生综合实验课》等综合课程,其内容根据每年学生可能的选题方向,进行调整和组合,分为多个模块进行,并与其他研究生课程的实验课相互补充,全面拓展研究生专业知识面和科研工具的操作能力。另外,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增加了针对交叉方向的课程内容,例如在《无损检测》课程中融入信号分析和数据处理、结构健康管理等内容;在《复合材料力学》课程中加入复合材料损伤与无损检测方法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交叉学科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选修本科课程。由于适航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有限,难以满足不同研究方向,尤其是外校考入北航的研究生的需要,而本专业的本科课程具有适航特色和交叉性,因此,指导教师可以推荐他们旁听一些特设交叉课程,例如《适航概论》、《飞机结构适航基础》等,以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通过选修本科相关课程,了解多个专业方向的知识,夯实交叉学科的基础。(3)多种多样的适航专业讲座。学术讲座本身是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适航专业的研究生而言,研究方向多,学科交叉严重,统一的学术讲座安排经常与部分研究生的需求存在很大反差,效果不佳。因此,北航交通学院适航系结合校内外的资源,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不同,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适航专业讲座。例如多位涉及某学科交叉方向的教师开办联合讲座等,提高了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这些非强制性的学术讲座,给一部分学生开设了各类“小灶”,普及了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知识内容,为研究生联合交叉培养奠定了基础。(4)积极推进研究生学术沙龙。通过营造轻松、自由的沙龙氛围,鼓励研究生积极主动地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相互了解对方的研究工作和学科领域,并大胆地进行设想和辩论。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不同学科的研究生互相了解、互相启發、互提问题,促进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利于提出新想法和新观点,有助于研究生的联合交叉培养。

2.灵活的指导教师团队。(1)形成稳定的指导教师团队。青年硕士生导师形成稳定的指导团队,在确定研究生的选题前,根据选题领域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展开讨论,确定其涉及的学科范畴,确定是否进行联合培养。由于青年教师的研究生数量不多,所以有充足的时间针对每个研究生的选题进行具体讨论。对每一位需要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为其成立指导教师团队,该生的导师为团队的负责人。(2)共同指导研究生的举措。学生的实际导师主导研究生的生活、学习与研究工作,指导团队的其他导师辅助指导该生的科研工作。也可以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由指导团队的某位老师来承担主要的指导工作。指导团队形成交叉的组会,让联合培养学生经常以汇报的方式介绍自己的研究进展,培养研究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思辩能力和现场语言组织能力。这不但能够持续地推进他们的研究工作,也为他们参加学术会议汇报、开题、中期检查以及学位论文答辩积累了经验。虽然这增加了指导老师的工作量,但对于推进实质的联合交叉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导团队的老师根据各人的贡献,可以共同署名发表学术论文或申请发明专利等。

3.加强培养环节的掌控。在研究生正式开题之前,指导老师团队对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实行预开题。指导团队教师一起作为评委,听取研究生的开题答辩,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由于总体预开题人数少,因此预答辩可以不设时间限制。这样能够深入地就课题的原创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把握,对工作量、工作难度和预期成果进行有效的预判。预开题避免了开题的形式化,加强了指导老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也达到了开题的目的。

研究生中期考核评委组主要由适航系研究生导师组成,在中期考核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位老师之间的研究领域差异较大,学生又选择了新的交叉研究方向,可能导致部分评委教师对研究领域不够了解的情况。因此,在中期考核时,交叉培养研究生的指导老师团队中由一位老师担任该生的中期考核评委组成员,但不担任组长,以便于全面考核研究生的工作进展,避免中期考核走过场,流于形式。而在最后的学位论文答辩、毕业答辩时,指导团队的老师不得参与到毕业答辩评委组,保证答辩的公正性。

4.培养模式的初步成效。按照适航交叉学科青年教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目前已初步完成5名硕士生的培养,所有研究生顺利完成了学位毕业论文,发表学术论文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2人被评为“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称号,1人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这些成果表明,对于适航专业青年教师的现状而言,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有助于适航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适航交叉学科青年教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阐述了适航研究生培养特点与青年教师在硕士生培养方面的现状,介绍了北航适航青年教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具体举措和初步成果,对于青年硕士生导师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江浩,何田,张曙光,等.航空器适航技术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86-188.

[2]蒋亚立,王彪.浅谈研究生交叉学科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1):250-250.endprint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基于MOOC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模式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透视高校青年教师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