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书推荐

2018-01-22阿滩

南风 2018年1期
关键词:子君要义哈罗德

阿滩

从前最想要的时光,是一个人窝在摇椅上看一下午的书,希望母亲不再唠叨,猫咪不乱蹦跳,咖啡的浓度正好,热气往上冒成惬意的形状。希望时光正好,而你的清单上永不缺书籍这一栏目录。

《一个人的朝圣》

作者:蕾秋·乔伊斯

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离家的前一天,去逛书店,瞬间被它孤独的封面吸引,于是将它带上火车,去北京见一位故人。

一个人在途的感觉很奇妙,一开始是因为某种期待的情愫驱使你上路,然后路途有些遥远,风景让人流连,甚至连同行的陌生人都会让你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有些难舍。一开始驱使你上路的那一点情愫被不舍冲淡,直到见到故人,那感觉才逐渐消退。我想这大概就是现在被广为嘲讽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因此我在火车上将《一个人的朝圣》看完之后,忽而明白为什么哈罗德要徒步穿越六百多公里,去见一个很多年不曾联系的,并不十分漂亮的老朋友。

这是一场真正的朝圣——哪怕目的地没有神灵,只有一个被切了喉管与脊柱,只有眼睛还能转动的老女人。

而故事的主人公哈罗德通过这次朝圣,完成了老年哈罗德的两方面的救赎。一是他年轻的时候,在工厂里打碎了老板至为喜爱的东西,而最后好友奎尼替他扛下了所有的责任,然后离开了他们一起工作的酒厂。直到三十年后因为一封信,哈罗德才知道奎尼身患癌症,时日无多了。而她生前還能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给哈罗德写信,期待能再见到他。哈罗德以徒步的方式希望奎尼能坚持到他们见面,以实现奎尼的期望来让她坚持活下去。

最后他实现了,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救赎,这是一次对年轻怯懦的哈罗德的救赎。

二是对家庭关系的救赎。冷漠而不幸的童年生活使得哈罗德在儿子出生以后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爱,一度使家庭关系处于冷漠的边缘,最终导致了天才儿子的自杀。至此,哈罗德与妻子莫琳就陷入了长达20多年的冷战当中。妻子对儿子逝去无法释怀而造成了幻觉,终日与空屋子说话;哈罗德一如既往地表现出无可奈何又事不关己的常态。这样的生活使得他倍感孤独和挣扎,原本他和莫琳有一个完美的爱情和婚姻,最后却陷入了空虚与死寂。这使得他在收到奎尼的信时毫不犹豫地启程,对妻子和家庭只字不提,就像在逃避一场常年存在的瘟疫。

在这场“朝圣”的途中,哈罗德遇见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身体上的磨难,他才开始想起被自己刻意忽视的二十多年的岁月。比如,儿子还在时,他们是以怎样的方式相处;比如,莫琳曾经是如何的漂亮与朝气,而他,是如何地爱她。直到这时,他才从心底里开始意识到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其实是他自己,从而开始联系莫琳,开始忏悔,他的这场自我救赎才真正启程。

故事的最后,奎尼在见到哈罗德以后安详地离世了,而哈罗德与莫琳重归于好,在海边轻舞,时光就像回到他们相聚的那个夜晚,莫琳像向日葵一样地笑。

最后,借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这本《一个人的朝圣》:“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这种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真挚的爱。”

希望看完这本书的你,不会让爱被孤独消磨掉,做一个永远向着太阳生长的向日葵。

《古都》

作者:川端康成

我是一个爱屋及乌的人,看完《雪国》以后,接连着看了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古都》和《伊豆的舞女》。

《雪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不用赘述,我至今都还在想“你连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颜色”是怎样一种颜色。

不得不说,川端康成对景物的描写简直让人叹服,跟着作者笔下的人物行走,每一帧画面都自带日系小清新滤镜,而滤镜下的感情也纯粹而透明。

《古都》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暴雨骤降时在雾中的一排排杉木,这些毫不起眼的、生长在北山的杉木在川端康成的笔下泛出古都的余韵,仿佛清晨淡淡的阳光,恬淡、清新。

这种感觉也一直贯穿于整部小说当中。人物之间的感情线都明晰而含蓄,爱得很朦胧而又非常确定,你能从中看出古都的明媚清新,也能从中看出古都的人文素养。

另一个精彩的点在于这些简洁文字组合在一起的颜色反差。从开篇的两朵孤独的双生紫丁地花为引,反射到千重子孤独和忧郁的心情,通篇都萦绕着一种淡淡的孤郁,但这孤郁之中又囊括了古都的繁华,街井的热闹,浮世绘一般的古老习俗和寺庙。

看完整部小说,始终有一层薄雾萦绕在心上,似乎什么也不曾见着,但回头一想,古都的全貌又都浮于眼前——色彩鲜明的,带有北山杉木清新气息的葱郁画面。

《伤逝》

作者:鲁迅

这是鲁迅唯一一部描写爱情的小说。书中最有名的一句“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既是子君与涓生的爱情的全貌,也是当今社会爱情的全貌。

这是一部很沉重的小说,不光是因为爱情上披着的历史外衣,更因为感情本身。

在鲁迅笔下“吃人”的社会中,女性作为一种弱势的存在是一种常态,因此对自由和文学稍有见解的女性就显得格外珍贵。子君与涓生的爱情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相互欣赏的基础之上,所以一旦基础崩塌,所有的欣赏、了解、爱慕就变成了人生要义,而在涓生的眼里,人生要义是活着——有尊严地活着。

因此子君悲剧人生的一部分是涓生赐予的。在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基础之上,涓生可以因为子君对自由的向往而爱上她,也可以因为她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放弃她,并冠之以冠冕的理由:“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人生第一要义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也大都如此,从明媚光鲜的白月光、朱砂痣,变成衣服上的饭粒子、蚊子血。虽然其中掺杂着许多沉痛的不舍、愧疚,但残忍的部分远比愧疚来得更真实。

这一期铁盒给大家的推荐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有什么想看的书籍、电影;想找却一直找不到的精美小物,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南风录”,在里面留言,小盒子会根据大家的留言给大家进行好物推荐哦~endprint

猜你喜欢

子君要义哈罗德
对《伤逝》人物关系破裂的分析
落到实处是第一要义
家庭教育在路上
《一个人的朝圣》:在路上,重拾遗失的美好
哈罗德的帽子
生活中的爱与宽容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我的前半生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哪几大关系
论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的要义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