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综合中沟通融合在实践中感悟提升

2018-01-22喻巧月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过程小学数学

喻巧月 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合肥市学科带头人,合肥市先进工作者,合肥市小学数学培训基地专家,首届、第二届“庐阳名师”。曾连续两届获庐阳区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合肥市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全国录像课评比一等奖、安徽省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一等奖。

“用教师的智慧点化、开启、丰富学生的智慧,用教师的人格影响、感召、健全学生的人格。”她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逐渐形成了扎实有效、灵动自然的教学风格。究,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促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数感,提升思维品质。

【摘要】“综合与实践”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出,这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问题情境,学生需要综合所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把握整体知识脉络,在组织教学时,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参与活动,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提供必要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过程 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课程内容划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其中“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内容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他们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并且教师对本块内容也未引起足够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客观原因,受到学习活动场所及学习形式(大班额授课)等条件的制约,缺乏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有利条件;二是主观原因,有些教师、学生认为这些知识不是考试内容,如果考试也很难在试卷上检验教学效果;三是师生对“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体验少、感受少,相应的研究不多,缺乏如活动方案之类的参考资料,导致教师对于“综合与实践”这部分内容教学一筹莫展,学生也难以下手。

为此,笔者以苏教版数学教材为研究主体,梳理其关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材编排,结合教学实践就“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把握脉络,教学目标精准定位

实施“实践与综合”活动,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必经阶段,它不仅影响着教学预设的质量,而且还左右着教学过程的开展。在定位目标时,要着眼于教材,运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视角对教材进解读,从而实现有结构地教与学。

通过对苏教版数学教材(1—6年级)目录的观察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每学期结合相关内容的教学,教材均安排了2—3次“综合与实践”方面的内容。与原实验教材相比,新课标教材“综合与实践”部分更加突出活动,适当加强了综合性、实践性。教师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每个专题的编排意图、主要特点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那么在目標设计的时候就能找准活动的落脚点。

以三年级下册“算24 点”为例,因为根据给出的扑克牌上的点数算得24,事实上也涉及运算顺序的选择,把它安排在“混合运算”单元之后,能启发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这样的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在积累较多的计算经验之后开展活动,有助于他们更加灵活地进行计算,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以生为本,教学过程科学规划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只有教师创设了合适的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实践的资源,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空间,才能保障实践学习的有序开展。

1.提前准备,明确要求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每个专题教材虽都只安排了一个课时,可实际往往都要经历布置任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汇报交流、互动评议这样一个过程,所以都要做很多的前期工作。因为“综合与实践”课通常会跟前一单元的内容有比较紧密的联系,所以当我们刚开始进行这一单元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做好安排,提前规划,不能等到要上的时候,才去准备,那样就有点来不及了。

如六年级上册“树叶中的比”,在教学的前一周,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并完成相关记录,学生有了准备,课堂活动的开展就会顺利很多。

活动中,小学生注意力往往容易被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忘记了真正的任务。所以,教师要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使他们的动作思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否则课堂可能就会出现学生茫无目的地实践操作,成为一种典型的“放羊式”课堂。同时,可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分好工,以便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2.关注过程,及时评价

“综合与实践”本质上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亲力亲为的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是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法。一是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限制越多,学生的自由度就越小,创造性的机会就越少;二是要关注每个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的程度,对不同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三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性的认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四是要经历实践活动的全程,就是要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实践方案,交流讨论,获得结论,总结反思等完整的过程。

综合与实践的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开展过程性评价。评价时,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而不应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体会,然后小组内展开互评。这一过程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评价时主要应该基于对学生活动过程有较清楚认识的基础上,针对全班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评价,如如何发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何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重在帮助学生将具体感性的活动经历上升为理性的活动经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endprint

3.落实四基,简约有“味”

数学课应当富有“数学味”,不能由于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失去了课堂该有的“味”。散发“数学味”首当其冲就是要简约教学目标。由于“综合与实践”课不像“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那样有鲜明的知识特点,它更多的是三部分知识的有机融合和方法的灵活运用,一些教师就以为没有新知识,在教学内容轻松简单的情况下增加思想价值来为自己的课堂加码,这样的想法是很肤浅的。如: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制订旅游计划》一课,曾有教师在旅游景点的选择环节就安排“看图片”“说经历”“谈感受”“选景点”四个步骤,近十分钟被强行挤占。可想而知,在费用的理解、选择和计算等方面的教学上会是怎样的仓促,一节课就在学生涂涂画画中草草收兵。简约教学目标就是要凸显数学学科内容,那些数学所特有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是必须要“放在头版头条”的。

4.科学预设,自主探究

教师要以探索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要注意让学生分工合作、动手实践,凡是能够有效启迪学生智慧、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可以在活动中出现。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领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剧本”。每个学生都是有灵性的个体,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在活动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和表现,教师可以灵活把握,巧妙引导。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工具,提供一个有较大自由度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充足、合理的空间中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如笔者将数学游戏引入课堂,开发出了一节极具代表性的“综合与实践”课——“抢数游戏”。在明确抢数规则后(两人从1开始轮流报数,每人每次最少报1个数,最多报2个数,谁先报到指定的数,就判谁赢),游戏从较简单、较小的3开始探究,学生达成共识:选择后报,就一定能抢到第三个数。然后小步推进,再抢6。学生能关注到数字间的内在联系,运用转化的思想,用抢3的方法来抢6。接下来趁热打铁,适时提出猜想:用这样的方法抢下去,还能抢到几?引发学生合理类推,9、12、15……抢这些3的倍数,问题一一迎刃而解。对于抢不是3的倍数,仍是从较小数开始研究,抢4有了先前的游戏经验,这里抢数的过程更多的是放手,学生通过比较、交流,明确方法,合理运用。

三、形式多样,课内课外协同推进

“综合与实践”课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内容,它不同于传统实践活动的强烈目标性,更强调多种任务模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这种综合不是来自教师,而是来自学生个体对实践活动主题的更深入认识和挖掘过程,它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调查,学生对于参与综合实践课的兴趣是很高的,因而开展的形式亦可以多样化,如小游戏、小设计、小制作、小调查、小研究等,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推理与交流。小调查、小研究等往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可以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以“长作业”形式开展,可延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活动,都应该突出数学实践活动的实用性。

如六年级下册组织“制订旅游计划”的活动时,需要先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和计算等活动,完成小芳一家去北京旅游的往返行程规划、游览日程设计、旅游费用预算等任务;再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比较和分析,完成自己一家人外出的旅游计划;然后回到课堂上交流各自制订的旅游计划,完成有关数据的统计,解决几家人结伴旅行能否节省旅游费用的问题。这样的活动,既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交流,感悟思想提升认识

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开展活动,更要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教材通常都会安排“回顾反思”环节,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如果学生的话题很多、交流活跃,可以让他们有什么就讲什么。如果学生一时还想不到说些什么,可以引导他们回忆这次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从做过的事情、碰到的情况、解决的方法、想到的问题……逐渐说出自己的收获或体会。大量的事实说明,回顾反思能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是学生个体长才干、长能力的渠道,善于回顾反思的人成长得快。数学教学应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这项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形式是极其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據活动对象、活动主题、活动内容的不同做适当调整。在实施过程中,更需要教师与学生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形成有效甚至高效的“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3]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4]刘永利.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过程小学数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