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赶超越视角下榆林市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2018-01-22温静

生活文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榆林市榆林县域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工作,给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为: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并对陕西省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五个扎实”的要求,其中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位于首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构成细胞—县域经济的发展,在陕西追赶超越的大背景下,如果每个县的县域经济都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陕西经济追赶超越就有了扎实的基础。榆林市是陕西经济的重要一极,也是全国的能源化工基地,而榆林经济内部构成中县域之间差别明显,有必要从榆林县域经济发展的态势着手,分析榆林经济发展,服务陕西省追赶超越目标。

从内涵上讲,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陕西省经济构成中,县域经济占比50%以上,是陕西经济发展的基础。进入新常态后,榆林县域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趋势,榆林习惯将县域分为北六县(包括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和南六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除去市辖区榆阳区共11县,县域经济呈现较强的独特性。

一、榆林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实力不断增强

1.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榆林县域经济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2005~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从447.63亿元增长到2773.05亿元,2014年达3005.74亿元。2015年陕西省县域经济监测排名中,榆林市神木县、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分别位于第一、三、四、十位,而神木、府谷两县也是陕西省为数不多的进入全国百强的县。

2.非公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陕西民营经济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占比仅过半,而发达省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非公经济是陕西追赶超越的重要领域。2016年全省非公经济占比53.6%,榆林市非公经济占比42%,比2011年增加了5.9个百分点。2016年榆林市南六县非公经济占比相对高于北六县,府谷县非公经济占比达到64.32%,是全国首个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

3.三大产业快速发展

榆林各县区农业发展优势体现在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上。榆林特色农业集中在长城沿线的羊子养殖、黄河沿线的红枣、全市范围内的小杂粮种植产业。榆林市现代农业发展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现代农业设施的使用方面表现突出。

榆林市县域工业形成了北部煤电化工,西部油气综合利用,南部盐化工、特色生态工业的布局。2016年规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神木县达到559.1亿元,同比增长8.5%。且近年来榆林工业逐步转型升级,延伸了能源产业链,引进了光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

榆林市第三产业在地区经济中占比逐年提升,2016年榆林市第三产业增加值929.9亿元,占比达33.5%,陕西省第三产业占比42.2%,全国51.6%,三产发展方面榆林市、陕西省均有较大的追赶超越空间。榆林旅游业强势崛起,2016年同比增长12.8%。对榆林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发现,优势体现在旅游资源丰富,集黄土、历史、红色、农牧、民俗文化,自然景观为一体,交通便利。劣势集中在旅游产品集群程度不高、基础设施不配套、经营管理相对粗放等。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丝路经济带的建设及注重旅游的政策为榆林旅游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而来自周边地区替代性旅游产品的竞争和民俗传统文化的失传成为最大的威胁。

4.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

2016年全国城镇化率57.35%,陕西省54.95,榆林市达到56.3%,为落实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理念,榆林各县区在进城农民落户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就地城镇化,支持小城镇发展,靖边县东坑镇、神木县大柳塔镇是典型例子。

(二)南北县域经济发展差别显著,特色鲜明

1.总量有别,位次有别

在总量上南六县与北六县差异显著,2016年榆林市北六县地区生产总值占榆林市地区生产总值91%。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显示,榆林北部县区如府谷县、神木县、靖边县稳居前列,而南部县均位于后十位,排名后位的县面临追赶超越的压力较大。

2.结构有别

总量的差别源于各县经济内部产业结构的差别,北部县域第二产业占比达到55%-70%,其中能源化工业占90%以上。南部县域产业结构较合理,绥德县第三产业占比达70%。

3.功能定位有别

按主体功能区划分,榆林市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5个县(区)的部分地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呼包鄂榆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绥德、米脂、子洲、清县、佳县、吴堡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属限制开发区域。在追赶超越的环境下,榆林市南北县域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发展好经济同时保护好环境。

二、新常态下榆林县域经济发展困境

(一)榆林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呈现出速度上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上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上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的特点。新常态下榆林县域经济面临较大压力,经过各县区努力,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1.榆林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受宏观经济形势和能源价格波动影响,榆林经济增速由2008年23%降到2015年4.3%,2016年6.5%。与其他能源经济地区类似,榆林经济增速体现出波动明显的特点。

从克强指数的各项先行指标看,榆林各县工业用电总量先降后升。公路货运量增速扭负为正,同比增长5.05个百分点。贷款增速逐月回落,各项贷款余额1979.33亿元,下降2.6%。

2.产业结构单一

榆林市三次产业结构构成中二产独大特征鲜明,三次产业贡献率中,一产7%,二产达70%,三产23% 。第二产业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制造业相对薄弱,占比35%,其中以能源为基础的制造业占到70%以上。endprint

3.县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从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分析思路出发,榆林在投资、消费、净出口中都面临较大挑战。从构成来看,投资拉动占绝对优势,消费次之,净出口贡献不足1%。

投资动力不足,2001年以来榆林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先增后减,增速趋势性递减。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2016年后半年以来投资增速扭负为正,房地产投资大幅缩减,民间投资增速回落。改变了以往能源为主的投资方向,逐步向一产和三产倾斜。榆林市各县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北高南低,增速南部总体高于北部。

消费市场低迷,榆林长期以来消费外流,电子商务发展加剧这一现象,榆林是典型的快递净流入地区。进入2013年以来,榆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放缓,受能源价格影响,北部县域增速放缓速度超过南部县域。

外贸拉动效果微弱,受地理位置和长期经济结构影响,榆林对外贸易依存度接近零。对外贸易量不足全省总量1%,以农副产品和部分能源工业品出口为主,外贸企业零星分布在北部部分县区,对外贸易人才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

(二)北部资源密集型经济面临的困境

1.产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于开采和出售自然资源

榆林北部县区是传统的能源密集生产加工区,在产业结构中,五大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以上,支柱产业主要以煤炭、天然气石油开采、加工为主,且开采初加工占50%以上,榆林市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体。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周期波动在资源型经济体中会被放大。经济繁荣时,资源品价格较高,积累起大量的财富,区域内经济活跃;而一旦经济陷入低迷、资源品价格进入低谷时,这些经济体则会陷入困境,出现债务违约等一系列问题,容易出现“资源诅咒”的问题。

2.制造业空心化

在能源经济为主的情况下,能源行业高回报的特点造成了能源类产业天然的对非能源类产业产生挤出效应,榆林制造业是典型的被挤出行业。2016年榆林市工业企业资产构成中,制造业占比只有35%,且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能源深加工类的制造业。在煤炭黄金十年发展期中,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吸引民间资本大量流向能源类企业,导致榆林制造业发展长期滞后于宝鸡、咸阳等市,榆林制造业追赶超越发展的要补的短板较多。

3.自然环境恶化

榆林北部长期的能源经济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环境问题,资源开采造成的土地、水、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采空区涉及全市300多个村庄,房屋裂缝、农田受损无法耕种,并伴随大量次生灾害,如地震塌陷等。在榆林國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水资源缺乏成为首要制约因素。

(三)南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困难

1.经济发展基础较弱,竞争优势不明显

榆林南部六县县域生产总值不足榆林县域经济总和的十分之一,经济实力较弱,财政收入相对较低,制约了当地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南部县域居民收入水平相比北部较低,南部六县佳县、米脂、子洲、绥德、吴堡、清涧县均属于国家扶贫重点县。

2.产业亟待向中高端迈进

南部县域的产业构成较相近,三产结构较合理,但发展滞后,产业急需向中高端演进。

农业面临诸多问题。其一、发展基础薄弱,地形多以丘陵沟壑区为主,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较差,现代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其二、农业市场化水平低,突出表现为小农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南部县域工业以农产品加工、能源开采为主,规模以上工业数量少,或缺乏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各县域之间产业同质化明显,存在恶性竞争,如南部县域的红枣产业、空心挂面产业都面临类似的发展困境。

服务业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三产偏向生活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不足。近年来,南部县域立足自身优势,旅游业初步发展,如绥德县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名县”殊荣。南部县域在旅游业发展中处于起步阶段,在后续发展中要向关中地区已形成的成熟模式及全国范围好做法学习,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找准追赶超越的方向和路径。

3.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榆林南部县域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谋求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南部县域共同的课题。勘探显示,这一地区富藏中国近一半的岩盐资源,后续开发利用中必须要做好规划,在不损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同时,南部县域要以绿色为切入点,谋求发展思路。

三、推进榆林县域经济追赶超越的方向和路径

(一)“十三五”时期榆林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榆林县域经济要实现追赶超越发展,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翻番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必须保持在6%以上增速。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榆林要实现2019年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目标,按照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趋势,翻番目标能够实现,但全面小康农村地区贫困人口是最大的短板,榆林要2017年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需要在精准扶贫上下大力气,扎实将扶贫工作做实做细。

3.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北部县域要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能源开发利用效率提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防沙治沙工程推进等方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南部县域则重点构筑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安全屏障、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封山禁牧,做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职责。

(二)“十三五”时期榆林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模式创新,积极参与“互联网+”行动计划。榆林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搭上互联网经济这趟快车,借鉴成熟的互联网与地方实际衔接模式,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同时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米脂县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农村淘宝是典型的例子。endprint

主体创新,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继续推进创业创新,开发新技术,形成新业态,尤其在能源深加工方面,突破技术瓶颈,推进兰炭进入民营市场。鼓励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县域经济动力,子洲县鼓励走出去的子洲能人返乡创业,促进了项目落地。

体制创新,迸发县域经济活力。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降低企业税费成本,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榆林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神木县成为省直管县级市,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协调发展步伐,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包括城镇经济,还有所辖农村腹地,且农村经济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榆林县域城乡协调发展要发展城镇经济的同时注重乡村经济发展,在榆林农村普遍凋敝尤其是农村空心化问题凸显的情况下,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落实好以土地三权分立为引领的农村各项政策,推动土地流转,为适度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有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特色县域经济。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榆林南北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明显,榆林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实行的南北县区对口帮扶对南部县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起到较大推动作用,要继续在生态补偿等方面加大对南部县域的倾斜支持。

推进产业协调发展。首先,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榆林能源经济的转型升级需继续稳步推进。同时采用三产融合发展思路,为产业升级找准路子。通过对农产品深加工将第一产业接入第二产业,通过发展休闲体验农业实现一产三产融合发展。榆林黄河沿线红枣生产大县急需通过红枣品质提升、深加工等方式走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

3.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北部县域立足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的主体功能区定位,应着重从推进能源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产业、培育多元经济增长点入手,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近年来,北部县域利用光照和风力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和风力发电,为县域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部县域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应该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想方设法发展好经济。在产业选择中注重发挥生态价值,创造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如经济林木红枣、山地苹果、核桃等种植,选育优质杂粮、牧草等。利用南部县域独有的红色文化线路和黄河沿线旅游资源,打造榆林休闲旅游新高地。总结榆林红枣产业发展经验,借鉴商洛市核桃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升红枣产业的经济价值。

4.开放发展思路,拓展县域经济发展新空间

榆林是典型的内陆经济,对外贸易基础差,底子薄,开放发展理念对榆林来讲,促进外贸的同时,更要秉承一种开放的发展思路。

加强县域间合作及与周边区域的合作。榆林县域之间面临产业同质化问题,要么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要么进行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榆林与周围的鄂尔多斯、包头等城市共同纳入国家城市群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存在合作共赢的机遇,在发展中面临相似的问题,有较大的合作空间。

“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一方面,搭上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完善煤炭交易市场;另一方面,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榆林经济发展开创新的发展空间。

5.坚持共建共享,提高县域居民生活福祉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发展縣域经济的实质在于惠及人民,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榆林一直走在陕西省前列,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成为全国的首例。十三五时期榆林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加大投入,让老百姓感受到更多实惠。以教育为例,13年免费教育、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划片入学等稳步推进。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推进城镇社区治理科学化,榆林各县持续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区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今后要继续增进社区认同感,增强公共事务处理能力。

持之以恒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近年以来精准扶贫成为全省工作重点,2017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要实现年底脱贫摘帽的计划,榆林需要进一步理清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标准,找准目前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对症下药,做好整改工作,争取如期实现目标。

作者简介:温静,中共榆林市委党校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榆林市榆林县域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叶锐仙作品
美好教育三秦行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新常态下榆林地区群众监督机制建设分析
陕西榆林海关正式通关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