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意象体系构建及在规划中的应用
——以湖南省龙溪村为例

2018-01-22章天成杨立国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村落村庄意象

李 强,章天成,杨立国

(1.衡阳师范学院 城市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2.浙江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

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传统村落,随着传统村落旅游的开发,作为乡村景观及乡愁意象的载体,如何围绕“乡愁”进行保护成为多个领域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国内一些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传统村庄被各个媒体予以“传统文化明珠”、“民间收藏国宝”的美称,这些享有美誉的传统村庄也逐渐闯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在现代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地传统村落的急剧消失,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景观也随之丢失。传统村落的保护存在多个矛盾,但其主要矛盾在于缺乏规划保护的理论依据。

目前,国内外规划研究领域却鲜有堪比Kevin Lynch提出的“城市意象”经典理论[1-5]。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在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的发展趋势中,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村庄意象要素体系,从而更科学的规划村庄,成为规划设计行业在村庄规划理论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方向[6-8]。景观基因理论以独特的视角阐述文化的价值、特性和标识,从人的主观认识出发,判定村庄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选取景观基因[9-12],以此为据构建村庄意象要素体系,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13-16]。本文选取中国第一批传统村庄——湖南永州祁阳龙溪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基因视角下村庄意象要素体系构建的共性,对丰富景观基因理论、村庄意象概念的提出和其在传统村庄保护规划领域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选取湘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村庄—湖南省永州市潘市镇龙溪村为研究对象。龙溪村是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落,也是湖南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其传统建筑李家祠堂,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历经80余年陆续营建至万历十年(1583年)才全部建成,目前是湘南地区年代久远、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古民居之一[13],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保护意义[14]。

1.2 研究方法

1.2.1 景观意象选取

笔者根据刘沛林教授提出的聚落景观基因理论[9-10]的“内在唯一性、外在唯一性、局部唯一性、总体优势性”识别原则,从龙溪村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两个角度入手,结合大量关于传统村落景观要素的文献资料,挑选出龙溪村有代表性的景观意象要素(表1)。

1.2.2 问卷设计与实地调查

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包括居民属性特征、古村景观基因测量量表、补充景观意象和手绘心理地图四个方面的内容。村庄意象要素测量量表从喜爱程度、了解程度、保护现状、外观样式、贡献保护五个维度出发,研究受访者对龙溪村的意象。根据层次分析法要求,量表采用10分制量表,根据村民主观意象打分,各项得分加权计算总和。

调查小组于2015年9月前往永州龙溪村进行实地调研,共发放问卷100份,问卷填写在调查者指导下完成,对年龄较大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受访者采取询问后由调查者协助填写的方式完成,有效回收87份,有效率87 %,并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图1 龙溪村区位及村庄意象要素分布

表1 龙溪村意象要素拟定

1.2.3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问卷信度通常采用克朗巴哈系数来表示。一般认为,系数值在0.7以上的问卷信度可靠,我们利用SPSS19.0软件计算可得本调查问卷克朗巴哈系数为0.816,大于0.7,表明量表信度可靠。效度一般通过KMO和巴特勒球形检验来表示,通过分析该调查问卷的KMO值为0.865,Bartlett检验的F值为0.000,表示各个变量是相互独立的,数据有良好的效度。

2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感知特征与意象要素体系构建

2.1 标志性建筑感知度最高

通过问卷分析,建筑类景观基因最受关注。标志建筑得分最高,为89.2;其次是邻里关系,其得分为78.5;排在第三位的是文化背景,得分为63.2;村庄位置和规划布局得分最低,分别为39.1、32.1。这一结果与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相同,村庄标志建筑同样最易于被理解和感知,因此得分最高。领里关系、文化背景反映出村庄的文化内涵,是村庄魅力之所在,有一定认同度。村庄位置、规划布局是相对宏观的概念,体验感及感知度相对较低。

标志建筑意象是意象要素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传统村庄现存最易于感知的景观节点,通常以家族祠堂为代表。李家祠堂作为龙溪村最核心的建筑,建筑形制最为典型,建筑构造最为稳定,建筑细节最为精致,建筑选址最为关键,这使得李家祠堂成为龙溪村感知度最高的意象要素。

图2 村庄意象要素得分雷达

2.2 受访者对村庄意象要素的了解程度较高

村庄意象要素测量程度可分为喜爱程度、了解程度、保护现状、外观样式、贡献保护五个维度。在村庄意象要素测量得分中,了解程度得分最高,为23.6;其次是喜爱程度,得分为19.8;排在第三位的是贡献保护,得分为17.2;外观样式和保护现状分别得分为15.1和13.9。具有历史价值的村庄意象要素大多褪去了它原有的景观风貌,不了解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次文化,难以发现其独到之所在,因此在村庄意象要素测量中了解程度的分值高于喜爱程度的分值。村庄意象要素保护的过程中加入个人的贡献保护,会使意象要素的感知度得到提升。外观样式、保护现状是人们最直观的感知,其得分的高低来自于村庄意象要素的现状情况,从得分情况我们可以看出龙溪村的意象要素现状情况并不理想。

2.3 物质形态维度感知度高

受访者绘制的心理地图,由于受手绘形式本身的限制,结果多以物质形态为标识展示,主要体现了建筑、道路、河流与山脉等具象意象。综合从龙溪村获取的手绘心理地图上分析,受访者的心理地图中多数认为龙溪村的标志性建筑是李家祠堂,村内主要道路是青石板路,区域由象牙山、龙溪河、祁阳路所围成,整个村落的主要轴线是以李家祠堂为起点向上院、下院与横堂屋发展的步行轴线。

2.4 村庄意象要素体系构建

依据龙溪村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将各项景观意象要素得分进行加权处理并按照得分排序,得出村庄意象要素体系由标志建筑、自然景观、建筑装饰、文化背景、规划布局、村庄位置、邻里关系、村庄荣誉这八个意象要素构成。其中意象得分由以下公式得出:

F=F1* Q1+ F2* Q2+…+Fi* Qi

式中:F表示为村庄意象总得分,Fi表示为 第i个子意象得分,Qi为第i个子意象的权重。

表2 村庄意象要素体系

3 龙溪村规划策略

3.1 立足村庄意象要素进行规划设计

3.1.1 依据村庄意向,确定保护对象。村庄规划首先围绕八大意象要素。根据八大意象对照的具体景观意象,确定规划保护或者修复的具体对象。如龙溪村村庄规划,首先思考已经确立的村庄意象要素中的参照对象规划方法。在完成村庄意象具体参照对象的规划之后,进行其他方面的规划(表3)。

表3 龙溪村村庄意象要素体系及参照对象

3.1.2 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对于村庄意象规划,存在相对的优先等级。根据意象在人们心中的重要程度,对意象做出排序,以便在规格工作中方便安排顺序,确定优先级。如龙溪古村规划中,首先确定标志性建筑——李家祠堂的规划设计方案,再根据优先顺序设计其余意象规划,如横屋、荷花塘,最后设计规划除村庄意象之外的规划内容。当村庄规划出现矛盾时,优先选择有利更重要具体意象要素(图3)。

图3 基于意象要素的龙溪村规划初步设想

3.2 加强对标志性建筑的维护,提高传统村庄的直观感知认同度

村庄意象的感知来源于村庄极富地域特色的意象要素带给我们直观的视觉感受,传统村庄的八大意象要素首先留下印象的是传统村庄的“标志”。龙溪村的标志性建筑——以李家祠堂、横堂屋、上下院、游亭为代表的主体建筑是最先被游客感知的地物标志,在规划设计要注重对主体建筑原始形态的保护,坚持“整旧如旧”、“就地保护”的原则,对建筑细部的雕刻、装饰及建筑形态进行重点修缮、维护,突出龙溪村建筑的地域特色,提高游客的地域感知度。此外,古建筑的修复过程是关系到古建筑存在价值的重要一环,修复的标准、质量直接关系到古建筑被世人接受的程度。在传统村庄的古建筑的修缮过程中,重视修缮标准的制定,杜绝保护性破坏情况的出现。

3.3 传承文化传统,突出传统村庄的地域特色

传统村庄的魅力来源于它独特的地域文化,没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村庄便变成了千村一面的“新农村”。在传统村庄的开发时要注重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引入现代文化的同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活态保护。龙溪村的民间舞龙、正月节庆、粑粑工艺等可以作为一种游客体验式的民俗活动来开发,在拉动村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还原了多年前的传统生活习俗,使古村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传承。

3.4 结合现代旅游开发,完善传统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实地调研发现,绝大多数传统村庄的开发程度较低,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村庄保护力度的加强以及湖南省对建设“风情旅游小镇”的重视,以龙溪村、南岳古镇、萱洲古镇为代表的传统村庄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自发型传统村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提高传统村庄的旅游吸引力要不断完善村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其硬件服务水平和游客接待能力,为村庄居民及来访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

3.5 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全民参与 “记住乡愁”

公众参与规划、自主保护“乡愁”方面相对薄弱。传统村庄的保护,关系到多个利益主体,不仅仅限制于政府、某个开发单位、当地居民,所有情系传统村落的公民,都应该有责任有意识的加入到监督和保护工作中来。新的《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来,公众参与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传统村庄的保护规划中,应该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龙溪古镇村庄意象感知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村庄意象中各景观意象给人留下的意象深度不同;传统村庄意象由标志建筑、自然景观、建筑装饰、文化背景、规划布局、村庄位置、邻里关系、村庄荣誉这八个意象构成,且每个意象根据其重要性有其先后顺序;基于此,传统建筑的保护应该放在传统村落保护的首要位置。

本研究是基于永州潘市镇龙溪村的个案研究,要真正揭示传统村庄意象要素体系,还需要丰富各种类型传统村庄的案例,以便更好地归纳传统村庄意象要素体系的特征。此外,本文通过传统村庄要素提取,构建村庄意象要素体系,以此作为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的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 张晋萍.乡村意象概念性规划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6.

[3] FORMAN R.Some general principals of Landscape Ecology,Landscape Ecology[J].1996(3):133-142.

[4] 王云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 王云才.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6] 刘红艳.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1.

[7] 林轶,郭峦.论城市意象理论在少数民族小城镇旅游开发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93-12095.

[8] 王云才.中国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3.

[9] 刘沛林.中国传统村庄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1.

[10] 刘沛林,刘春腊,邓运员,等.基于景观基因完整性理念的传统村庄保护与开发[J].经济地理,2009,29(10):1731-1736.

[11] 胡最,刘沛林,曹帅强.湖南省传统村庄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J].地理学报,2013,68(2):219-231.

[12] 杨立国,刘沛林,王建华.南岳古镇景观基因的居民感知特征及影响因素[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517-1520.

[13] 祁双,李新海.地方传统古村落保护规划探析——以祁阳县龙溪古村为例[J].中外建筑,2012(1):63-65.

[14]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与新发展观——系统的分析、统筹的战略、人居环境科学探索[J].国土资源,2004(11):4-7.

[15] 曹帅强,邓运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挖掘及其意象特征—以湖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11):185-192.

[16] 曹帅强,邓运员,杨载田,等.客家文化景观基因特征——以湖南省炎陵县为例[J].热带地理,2014,34(6):831-841.

(编校 郑文武)

猜你喜欢

村落村庄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意象、形神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村庄在哪里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