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2018-01-22周晓辉
周晓辉
(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老年群体常见疾病,主要由机体腰椎间盘变性、软骨板移位、髓核突出、纤维环破裂等情况引发所致,患者腰椎间盘相邻处脊神经根会由于外力压迫或刺激,产生下肢麻木、腰部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2]。为了探索更加有效的手术治疗路径,本文就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展开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62~83岁,平均(72.35±4.76)岁;病程1~16个月,平均病程(11.02±2.34)个月。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0~84岁,平均(71.83±4.69)岁;病程1~16个月,平均病程(11.25±2.47)个月。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德国生产的maxMorespine经皮椎间孔镜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患者俯卧位,根据影像学资料确认穿刺路径及靶点,X线透视下定位划线,局麻穿刺,透视下定位穿刺针至上关节突肩区域,置入导丝,沿导丝置入扩张通道,逐级用扩孔骨钻扩大椎间孔后置入工作套管及内镜,持续盐水冲洗,探查神经根,确保神经根暴露在术野下,钳夹髓核,并在内镜监视下对游离和间隙松动髓核组织行摘除,游离松解神经根,修整纤维环,止血后缝合切口。
对照组行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后,取俯卧位,经X线透视确认病变位置,于体表标记行切口操作,长度3 cm,剥离病变节段椎旁肌肉,使病变椎板间隙显现于术野中,扩大椎板间隙,探查并剥离出口神经根,保护好神经根,待电凝止血后对突出、游离以及椎间隙内松动髓核组织进行摘除,当神经根完全松懈后,清洗创口,放置负压引流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①采用ODI(功能障碍指数)[3]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评分越高表明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标法)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腰部主观痛感加以评定,VAS评分满分1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4]。②以改良腰椎功能MacNab评定标准[4]为依据,对两组患者术后9个月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下肢肌力和感觉运动恢复正常,且股神经牵拉试验(-)视为优秀;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肌力等级Ⅳ+,且股神经牵拉试验(-)视为良好;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肌力等级Ⅳ,且股神经牵拉试验(±)视为尚可;患者恢复效果不符合上述标准及临床症状未发生变化或存在加重趋势者视为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s),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ODI指数和VAS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ODI指数(%)分别为(53.78±11.61)和(29.34±5.79),术前和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依次为(7.27±1.41)和(1.20±0.31);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ODI指数(%)分别为(54.16±12.37)和(28.85±5.82),术前和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依次为(7.18±1.39)和(1.93±0.64)。两组患者术前ODI指数比较(t=0.155,P=0.877)和VAS评分比较(t=0.315,P=0.754);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ODI指数比较(t=0.414,P=0.680);观察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7.112,P=0.000)。
2.2 治疗效果对比:根据术后9个月随访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优秀例18,良好例22,尚可7例,较差1例,治疗优良率83.33%;对照组患者优秀例21,良好例17,尚可8例,较差2例,治疗优良率79.17%。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χ2=0.274,P=0.601)。
3 讨 论
目前手术治疗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微创手术和显微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显微镜在腰椎间盘切除手术中可成分放大其有效功能,在椎间隙病变组织探查及粘连神经分离方面有着明显优势,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会对机体脊柱后的结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使患者术后长期仍伴有腰椎部痛感[5]。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在工作通道直视作用下对游离髓核行切除操作,具备创口小、周边韧带和椎旁肌损伤小、对脊椎稳定性影响低、不影响以后翻修手术等明显优势特点,从而有效降低机体损伤程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预后恢复[6],且手术操作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避免了全麻对心肺功能的要求,减少了麻醉风险,与上述分析一致。根据本文实践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前ODI指数和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患者术前腰椎功能和痛感相近,具备可比性。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ODI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显示两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相当,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显然更低,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痛感更轻,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更小。术后9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3.33%与对照组的79.17%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和临床症状,预后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减轻患者术后痛感,缩短康复时间,预后良好,因此具有值得应用与推广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