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联合放置节育环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疗效分析
2018-01-22殷利萍
殷利萍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中医院妇产科,辽宁 丹东 118100)
宫腔粘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炎症、梗阻、手术创伤、先天畸形等是导致宫腔粘连的常见原因。轻度粘连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闭经、周期性下腹痛、月经紊乱等,粘连较重者会导致习惯性流产甚至不孕等并发症。宫腔粘连分离术是当前治疗宫腔粘连的常用方案,近些年的研究显示,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极易发生再粘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旨在探讨雌激素联合放置节育环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在粘连的疗效,以期为宫腔粘连的治疗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15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6例)和观察组(n=74例)。对照组中年龄25~45岁,平均(31.18±3.32)岁;病程1~10年,平均(5.52±1.14)年;单处粘连32例,多处粘连44例。观察组中年龄25~45岁,平均(31.24±3.41)岁;病程1~10年,平均(5.56±1.11)年;单处粘连31例,多处粘连43例。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年龄、病程、粘连性质等临床资料相比,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均予以米索前列醇片0.2 mg阴道放置,从而达到软化宫颈的作用。两组研究对象的麻醉方式均为蛛网膜下腔麻醉,麻醉作用起效后,通过超声定位及宫腔镜图像定位粘连组织。若粘连组织较为轻微,应使用机械分离方式进行分离,若粘连比较严重,应使用电切环进行分离,同时注意在对粘连组织分离时应注意避免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以减少术后粘连的发生,手术后留置导尿管48 h。对照组予以放置节育环治疗,手术后在宫腔内放置T型节育环。观察组予以雌激素联合放置节育环治疗,节育环放置操作与对照组一致,雌激素(补佳乐)每天4 mg,连续治疗1个月,20 d后同时加用地屈孕酮片,地屈孕酮片每日20 mg,共治疗3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再粘连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的再粘连发生率为65.79%(50/76),观察组的再粘连发生率为43.24%(32/74),经χ2检验,观察组的再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宫腔粘连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类型,近些年,随着人流手术及其他宫腔操作技术的展开,宫腔粘连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轻度宫腔粘连临床表现并不明显,重度宫腔粘连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盆腔严重、不孕症等并发症。大多宫腔粘连患者在早期并未出现明显的症状,患者往往不放在心上,从而导致更严重的粘连,从而延误了最佳的诊治时机[2]。近些年的研究显示,子宫浆膜及子宫内膜受损后导致的无菌性炎症均会诱发宫腔粘连的发生。下腹部手术、治疗性刮宫、人工流产是导致宫腔粘连的高危因素。宫腔粘连分离术是治疗宫腔粘连的常用治疗手段,不但能改善宫腔粘连症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但宫腔粘连分离术风险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3]。近些年的研究显示,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极易再次出现粘连,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及病情的预后。有研究显示,腔内放置节育环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粘连的症状。雌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一种激素,其中E2是其主要生理作用的激素。子宫内膜在正常情况下,会随着卵泡发育、雌激素的分泌而发生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的再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单纯放置节育环相比,采用雌激素与放置节育环联合治疗,在降低再粘连发生率具有更好的效果。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雌激素可加快患者子宫内膜的代谢水平有关,子宫内膜代谢水平的加快可降低宫腔内炎性因子的水平。此外,雌激素治疗还能刺激子宫内膜的增生,从而使增生的内膜组织在短时间覆盖在粘连的内膜。
综上所述,在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宫腔粘连患者中施以雌激素联合放置节育环治疗,可有效防止再粘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