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分析
2018-01-22赫正芬
赫正芬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 成都 610213
我国公民的财产权是保证公民私有财产和利益不受侵犯的重要权利。现行宪法之前,我国宪法不够全面,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有限,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中,私有财产权已经纳入宪法,得到宪法保障并不断进行完善,人们的合法财产权益得到根本法的保护。
一、财产权概述
财产权分为共有财产权和私有财产权,共有财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同一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所有权。而私有财产权主要是指公民对自己的私有财产享有的权益。我国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最早开始于《共同纲领》,但是在宪法上实现对私有财产的肯定则是在1954年的宪法中,其中五四宪法中的第8至14条都对私有财产保护提出明确规定[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渐向经济建设方面转移,各项经济工作开始纳入国家正式发展规划中,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和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我国1982年出台的宪法中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随后在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中也明确提出在合法条件下允许私营经济发展。1993年修改的宪法中明确了我国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2条关于公民财产权的保障规定中增加了对私有财产征收征用条款及相关的补偿条款,在宪法的不断完善和修改中,表明我国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
二、我国财产权实现宪法保护的意义
我国宪法中明确提出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我国宪法中对财产权的保护和明确,真正确定了我国公民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的地位。在我国以往的宪法中,国家只是对公民的合法收入加以保护,但是在对宪法进行修正后,还将公民的生产生活资料等财产进行保护,对私有财产进行征收的时候应当给予一定的补偿。而这一规定的体现我国政治文明的进步,推动公民私有财产宪法保护的进步。财产权是与市场经济共生共存的重要法律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合同续约有相似性,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制度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并最终推动宪法的发展。
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不仅有助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获得一定利益,同时也有助于广大人们群众获得一定利益。比如在征收农村土地时给予一定的补偿和回报等,由此也可以看出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公权力的扩张和肆意妄为[2]。
三、我国财产权宪法保护的结构分析
世界各国法律体系中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大都是源于宪法,因为宪法是一个国家管理和发展的根本,为其他法律的实施提供有效保障。我国财产权的宪法保护采用的对单独条款给予明确的方式,同时实现还有针对性的规定了补充条款,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护体现了立法者对私有财产权的重视[3]。宪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国家权力和公民私权利关系的调节,对财产权的保护可以限制国家权力的扩张,从而更好的维护公民的权利。
四、我国财产权宪法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的界定问题
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是独立存在的,为更好的区分二者关系,必须准确把握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的界定,从而实现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公有财产是属于社会和集体的财产,而私有财产则是公民个体独立享有的财产,以此实现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的区分,可以更好的保障我国公民的个人合法权益。
(二)权利性质存在不确定性
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在宪法的公民基本权利中得到明确,并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改变了过去对于公民财产权的保障规定的认知,由此明确了公民财产权的权利性质,另外,可以将公民的财产权写入公民基本权利中,并对财产权就是公民基本权利给予明确规定,从而实现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三)缺乏完善的财产权保护体系
为更好的保护财产权我们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建立私有财产保护体系,而这要求必须明确私有财产的内在和外在限制,其中内在限制是指在获取私有财产的利益时不能侵害公共利益,而外在限制则是指在对公共领域征收时,应给予一定补偿。只有对这两个原则进行理解后,才能更好的建立完善的私有财产的保护体系。
五、结语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利益在互相交错中具有一定复杂性,导致违法行为的出现,在这一环境下,加强对公民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宪法中明确提出对财产权的保护,可以有效调动公民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倪一豪.试论宪法财产权的保护范围[J].法制与社会,2017(36):10-12.
[2]许云峰.宪法财产权的保护范围探讨[J].法制博览,2017(11):132-133.
[3]朱金艺.私有财产权保护的宪法学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7(0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