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精细化:挑战与变革
2018-01-22丘艳娟
□丘艳娟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社会治理精细化既是对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出的新要求,也为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方向。
“精细化”源于企业管理理念,主要提倡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创新务实的工作精神和科学高效的管理,其精髓是流程的量化、细化和标准化。到20世纪90年代,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被运用于政府管理中。社会治理精细化指的是在社会治理活动中引入精细化理念与原则,利用更低的成本、更专业的治理手段,实现更优质、更关注细节和更加人性化的治理效果[2]。也就是说,以科学、规范、标准和人性化的理路,按照精准、细致、严格的原则,来实现社会治理技术、方式、理念等的精细化,使社会治理活动能高效运行。社会治理精细化包含了政策的精细化、手段的精细化、对象的精细化、结果的精细化等几个方面。”[3]从我国走向“善治”的治理实践来看,社会治理精细具体包括以下五个特征。一是社会治理理念先进。社会治理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人。以人的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自觉地关注民生,让社会治理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二是社会治理主体多元。英国的格里·斯托克曾提出:“治理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4]治理主体多元化要求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的协同参与,以实现政府、社会和公民治理的良性互动,从而保证社会的善治。三是社会治理流程精细。社会治理流程精细既包括高效率、结构优化的刚性流程要素,还包括人文关怀以及对人们向往精致生活的回应,以体现刚性管理和柔性服务的融合。四是社会治理手段专业。社会治理系统各部门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和专业人才,实现有效治理,预防和遏制治理资源的浪费;五是社会治理效果显著。社会治理精细化要求对治理的每一环节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寻求社会治理的良性动态发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正逐渐影响着社会治理领域,它不仅给人类带来了技术变革,而且带来了社会治理变革。大数据技术对复杂繁多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汲取有用的数据信息以辅助科学决策,使社会治理精细化成为可能。然而,在社会治理精细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可忽视。研究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现实挑战和变革路径,对促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意义重大。
二、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现实挑战
虽然社会治理精细化在大数据时代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但社会治理精细化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长期工程。治理思维的转换、网络社会的兴起、新型社会风险给社会治理精细化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治理思维的转换对社会治理精细化提出的挑战
思维决定行动,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思维的转换影响着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实现。
首先,树立“全局”思维。政府要改变传统政府本位、权力本位、官本位的管控式思维,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维。这就要求政府从社会整体出发,及时获取影响社会治理的客观、真实的数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需要。在运用所获取的全部社会治理数据时,一方面要避免取样者将个人主观因素带入取样中,使得随机抽样数据发生偏差;另一方面要重视样本数据容量不足的问题,使决策能真正反映社会治理的实际情况。
其次,树立“共享开放”思维。大数据时代实际上是共享开放时代,“封闭式”的思维将使社会治理精细化因难以获得全面、最新的数据而无法实现。所以,政府部门必须树立“共享开放”思维。一方面,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要秉承协同治理理念,构筑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平台,打破传统的“数据信息孤岛”和“信息封锁”状态,才能将社会治理精细化运用于更多的民生领域;另一方面,要实现政府数据公开、透明,构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最后,树立“精细化”思维。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治理从模糊化向社会治理精准化的蜕变提供了技术条件,使社会治理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量化来解决。为此,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必须将精细化思维和社会服务理念相结合,一改传统社会治理中的“差不多”“大概是”等模糊思维方式。
(二)网络社会的兴起对社会治理精细化提出新挑战
网络社会的兴起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造成了无限扩展的网络虚拟社会空间,给精细化社会治理带来挑战。网络社会的基本平台——手机正在使人们的生活进入实时、快捷、交融的微时代,隐蔽、海量的数据源,高频快捷的传播方式,真伪难辨的繁杂信息使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高度互动交融。
首先,信息泄露问题不容小觑。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络无处不在,网络计算无处不在,数据信息无处不在,使得网络应用的普遍性和可及性逐渐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活动的行为痕迹都会通过数据形式记录下来。不管是交通、医疗、教育服务还是其它公共服务,所记录下来的数据信息为大数据技术分析提供很好的数据支撑,但因此带来的数据信息泄露问题是严峻的,不容小觑。比如,商业服务咨询公司邓百氏Dun&Bradstreet的52GB数据库泄露,导致数以万计的军事人员、公司员工的信息被泄露。
其次,网络社会开放、高度自治、匿名等特点决定了网络社会治理精细化存在较大难度。比如,有些社区网站游戏为参与者提供了轻松开放的网络环境,游戏参与者往往不顾及自身的社会责任和角色,缺乏网络道德意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引导网络社会自律、处理管理前端问题、提升网络社会法治能力,对于网络社会下的社会治理精细化至关重要。
再次,网络社会的到来出现移动性质的信息爆炸给社会治理增加难度。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7亿人,手机用户超过13亿,微博微信活跃用户超过10亿人[5]。网络信息社会一方面为社会治理精细化带来了机遇,但由于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诉求十分繁杂,部分社会公众在利益受损情况下难以保持理性情绪,而网络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反而容易放大这种非理性情绪,从而给社会治理带来负面影响。
(三)新型社会风险对社会治理精细化提出挑战
现代化进程中,新科技革命在推动社会治理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社会进入风险社会。大数据时代的社会风险和传统社会风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大数据时代的社会风险更具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同时,由于信息便于在大范围内迅速传播更易引发社会动乱。一方面,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本身具有风险性,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甚至放大大数据技术的风险不确定性。正如吉登斯所指出的那样,“在某些领域和生活方式中,现代性降低了总的风险性;但它同时又导入了一些先前年代所知甚少或者全然无知的新的风险参量。这些参量包括后果严重的风险,它们来源于现代性社会体系的全球化特征”[6]。的确,全球化引起的技术风险有时是难以精确捕捉的。另一方面,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精准把握和科学利用,是社会治理精细化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社会公众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平台对社会议题和社会事件发表言论,这固然有助于社会公众反映社情民意和参与政治生活,但是,一旦意见领袖不符合客观事实或者任意颠倒事实的言论大肆传播,必定会给社会治理精细化带来巨大挑战。
三、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变革路径
尽管大数据的特点、本质决定了其应用于社会治理精细化过程中所带来的挑战是不可小觑的,但是,我们认为,可以从加强制度设计精细化、加强多元主体协调治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社会治理变革等方面来推动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精细化。
(一)加强制度设计精细化,推动社会治理变革
制度设计精细化是新时代打造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治理变革的关键,在加强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中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当然,加强制度设计的精细化并不意味着对原有制度的摒弃,而是在现存制度基础上,以公正的价值趋向,不断加强数据管理顶层设计,提升制度供给能力,推进社会治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变革。
首先,保障公正的社会治理制度设计。对公正这一社会治理制度化的追求目标与近代法治精神是相同的,它客观上反映了公正这一社会治理目标和法律关系的实质联系。比如,在不影响效率的条件下,对社会群体进行细分,可在制度设计层面上实现不同社会群体的相对公平。
其次,加强数据管理顶层设计。国家大数据战略为社会治理精细化提供了契机,实现了大数据在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应用。一方面,要从社会治理制度层面对政府数据信息共享开放程度进行设计和规定。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对数据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有针对性地监管重点敏感数据,确保社会治理精细化平台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建立社会治理数据管理机构和培养大数据社会治理人才,同时加快制定适应大数据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相关规则。
再次,提升制度供给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的基本功能在于为社会公众在面对挑战时提供一种手段或途径。在大数据时代,制度供给更容易激发社会治理精细化、社会治理技术进步以及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活力。
(二)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变革
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已经超越了单一主体的治理,取而代之的是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一方面,要在充分发挥政府元治理作用下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由于政府在社会治理规划、管理和资源配置上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因而需要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会治理。就是说,社会治理精细化,首先需要政府自身履职的精细化。从宏观层面看,需要政府的法规、政策、制度、机制进一步精细化。从微观层面看,需要基层治理的精细化。而不论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政府自身履职精细化的重点都是服务的精细化。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精细化要求构建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加快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必然要求。一是以共建作为打造社会治理精细化为基础。即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推动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精细化社会治理。在解决社会治理问题和矛盾时,政府不能也不应对所有的社会事务都大包大揽,应更多地组织社会资源,撬动、指导社会力量发展,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二是把共治作为打造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关键。运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坚持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科学水平。三是把共享作为打造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目标。社会治理精细化要摒弃传统粗放型社会治理模式,以实现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精细化的共享发展。
(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社会治理变革
民生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政策必须反映社会民众的需求和愿望,回应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对社会治理精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由于多元社会群体的利益不同,从而政策取向也不同。但是,民生问题是各阶层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必须完善民生利益表达机制,以利于多元治理主体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反映多元治理主体和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和偏好。不仅要注意对民生问题的质的分析,更要注重量的分析,改变粗放型社会治理对民生利益分配不公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