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探索
2018-01-22杨宜青
□杨宜青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道党校,北京 10008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25,同时提出了“科技是核心战斗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划时代论断。可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把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把科技实力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作为到2035年要实现的重要目标,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既是推动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顺利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的战略举措,也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战略支撑,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创新就是指突破常规、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以现有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方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和主张,利用现有的条件,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类的需要,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道路、元素、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也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创新可以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那么,在新时代怎样创新才有成效?在实践中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呢?我们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探索具体路径。
一、创新是求新、求变、求发展,必须集中群众的智慧
任何创新的完成,任何创新的实现,都是建立在对真理的探索,对世界的认识,对规律的认识基础上的。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需要的是跳出条条和框框去观察与思考问题,去认识问题和观察问题,要善于求变,要有新的思路和开拓性思维。要求新、求变、求发展,这就需要人们扬弃老路去开辟新路,要不断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创新可以分为很多层次,也体现为很多形式,比如,创造新产品是一种创新,创发新技术是一种创新,创造新理论是一种创新,设计新体制是一种创新,创建新制度也是一种创新,甚至用新的视角观察事物,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等等也都是一定意义上的创新。比如,20世纪最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大师毕加索,由于艺术手法不断变化,被世人称为“艺术变色龙”,其成就享誉整个世界,其画作享誉整个世界。在“求变”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一种“求异”的思维品质,也就是对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逆向思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果没有“求异”,就很难做到“求变”,更谈不上“求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人民群众身上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创新并非高不可攀,只要用心观察,深入思考,开动脑筋,不断实践,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每个人都有创新的可能和机会,所以,我们在创新过程中要力求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特别是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大家的力量,群策群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创新和创业的氛围,用创新促进社会的发展。“求变”是创新的途径,而创新本身也是一种变化,创业创新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13亿多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中间,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这一点,早已被实践证明。试想一下,如果13亿人的创新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出来,集中大家的智慧,那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所以,我们要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了亿万群众的创新潜力。我国有5000年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中国的历史,创新是中华民族的固有气质,固有禀性,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这种气质推动着中国不断发展和进步,推动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从历史经验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开启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大门,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更是点燃了人人创业创新的火种,激发了人们创新创造的热情,人们不断解放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建立经济特区,建立经济开发开放区,建立保税区、自贸区,开放沿海的14个城市,放开集体经济,引进外资,发展私营经济,等等,这都是不断创新的结果,都是着眼于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结果,所以我们说,创新必须要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二、构建新型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市场竞争,资源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1]25所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重视理论宣传和指导,不断探索推进万众创新的总体思路,采取具体措施推动我国各方面创新,不断拓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汇聚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科技逐步迈向中高端水平,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如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了部署,对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自的角色和作用发挥进行规划,既有宏观指导,也有具体举措,其政策支持鼓励的路径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重视自主创新。因为在国际技术的交流过程中,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研发,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而且我们要把几种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构建完整的创新体系,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在自主创新方面我国的高铁发展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我们要把好的经验进一步的发展。二是真正让市场配置创新资源,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重视企业的创新,重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创新在整个创新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从政策方面来讲,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要支持自主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支持。三是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创新过程中,要加大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重视创新人才的培训,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要反对垄断,崇尚竞争,鼓励竞争,只有鼓励竞争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逐步形成一种公平竞争的机制和体制,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的竞争,参与社会文明的创造,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聚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和竞争的环境,在竞争中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根据形势的变化,逐步清理并废除妨碍创业发展的制度和规定、文件,简政放权,精减机构,采取措施逐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我们的工作,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要研究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加快建立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采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坚持文明共享,成果共享,推动交流模式创新。加强创业创新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要善于整合利用全球创业创新资源,实现人才等创业创新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自由流动。在改革过程中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推动各行业创新商业模式,善于利用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建立和完善线上与线下、境内与境外、政府与市场开放合作等创业创新机制,用好的机制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构建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体制机制支持体系
具体来讲,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该重点构建以下支撑体系:
1.在行政审批领域要推进简政放权,精减机构,提高工作的效率。在改革实践中要进一步取消和下放与促进创业密切相关的审批事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和快捷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腐败的产生,依法惩治违法行为,要采取措施保护知识产权,进行诚信教育,建立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用竞争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是整个社会创新的主力军,我们要激发企业动力,鼓励企业申请专利,鼓励企业创新和创造,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要为企业的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
2.要健全有利于创业的政策制度。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用好的政策促进创新与创业。要落实和完善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总之,要用好的制度来推进创新和创业。
3.搞好创业培训和服务,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1]25。培训可以提升劳动者的素质,要采取措施推动高校普及创业教育,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的素质。运用社会各类资源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跟踪扶持,使更多的劳动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同时,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在当前,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就业,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创业服务,努力扩大创业规模,提高创业比例。这不仅有利于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而且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要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活动。要健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政策支持、创业服务、考核评价体系,不断优化创新和创业环境。在当前,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重大举措并取得新成效。第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第二,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第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第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第五,优化财税政策,强化创新、创业扶持
4.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统筹力度。各级财政要根据创业创新需要,统筹安排各类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资金,不断为小微企业输血。可以说,小微企业吸纳了就业,为国家提交了税金,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所以,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要注重从资金上给予扶持,在资金方面为中小企业扶持和输血。当前创新的引擎,正在被改革点燃。169项全面创新改革举措在全国八个试验区域全部启动。2016年,我国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占全社会投入的近五分之四,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达到2万多家。在今后的改革实践中我们要加大对创业创新支持力度,强化资金预算执行和监管,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要完善普惠性税收措施。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用政策优惠促进创业创新,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逐步完善我国的采购制度,采取措施使政府采购更为合理,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作用。要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强对采购单位的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采购单位改进采购计划编制和项目预留管理。同时,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把政府采购与支持创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好政策带动创新和创业。
四、搞活金融市场,构建创业生态,加快发展创业孵化服务
1.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在实践中要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上市或发行票据融资,并鼓励创业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在实践中要研究解决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制度性障碍,理顺关系,完善资本市场规则。要丰富创业融资新模式。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要创建部分互联网金融中心,比如,北京中关村已建立了互联网金融中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有的经验已经得到了推广,产生了辐射作用。目前,在数字科技的人工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北京中关村成为继美国硅谷之后,全球第二大吸引全球风险投资的区域,人工智能产业与硅谷齐头并进,我们要把好的经验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引导和鼓励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加强风险控制和规范管理,提升化解风险的能力。丰富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要拓宽创业投融资资金供给渠道。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用计划指导创新的行动。要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大众创业。推动商业银行在依法合规、风险隔离的前提下,与创业投资机构建立市场化长期性合作。进一步降低商业保险资金进入创业投资的门槛。推动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新模式,不断加大对创业创新企业的融资支持。
2.加快发展创业孵化服务。大力发展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新型孵化器,做大做强众创空间,完善创业孵化服务。目前我国大科学装置推动了前沿基础研究不断突破,为创新驱动带来了源头活水。我国已经在核物理、未来网络、空间和天文等多个领域建成了50个重大科学装置,在大科学装置聚集的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国家建立三个综合性科学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的基础研究,孵化战略新兴产业。同时,我们要引导和推动创业孵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成果转移相结合,完善技术支撑服务。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要发展“互联网+”创业服务。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要加强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向创业者开放计算、存储和数据资源。要积极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和创业创新模式。
五、发展创业创新区域平台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要发展创业创新区域平台。支持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省(区、市)、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保税区等,在实验的基础上取得经验,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把成功的经验逐步推广,力求在实践中取得成效。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我们要依托改革试验平台在创业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创业创新制度体系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创业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保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等创业创新资源密集区域,采取措施抓住主要矛盾,打造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业创新中心。要引导和鼓励创业创新型城市完善环境,推动区域集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重要内容,并用“战略支撑”四个字,强化了创新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在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1]3可以说,成就可圈可点,令人骄傲。创新,正在开启中国经济永续发展的新未来。从“互联网+”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到“2025中国制造”,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到实施乡村发展战略,每一个口号和行动,每一个创新理论的提出,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都充分说明创新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命题,同时,也是我国融入世界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在刚刚落幕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了18项世界最顶尖互联网科技成果,中国团队研发的占六成以上。创新对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也在为中国经济开启崭新的未来。
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从历史上来看,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创新就要落后,如果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我国从明朝中期开始,特别是进入清朝后,当政者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刚愎自用,社会缺少创新,在短短的一百年我国就落后了,教训是及其深刻的。而近代的西方国家与我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个时候以思想革命为先导,产生了四次大的革命,即思想革命、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所以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在它统治的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都多得多。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如果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使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就能够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促进我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