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风险管控体系加强风险岗位管理监督
2018-01-22海祖轩
□海祖轩
针对部分职能部门中层干部中存在的“庸、懒、散”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海阳市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风险岗位管理监督的意见》,积极构筑刚性动态的风险管控体系,强化制度管人管权。
“单位筛查+组织核查”,准确找出风险点。按照单位自行筛查与组织部门核查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摸排风险点,有效保证了风险岗位清单成色。单位筛查重点聚焦执法、审批、财务、人事等风险度较高的中层岗位,按照“对照岗位职责→梳理岗位职权→找准岗位风险”的程序,深入排查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对各单位清查出来的风险岗位,由组织部门进行把关,重点审核风险岗位排查是否流于形式、是否避重就轻、是否全面彻底,并结合干部日常调研考察和监督举报等情况查漏补缺。同时,对风险岗位清单实行动态化管理,根据机构变更、职权变化和工作需要等情况,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有重要变化的随时进行调整,确保了风险清单准确有效。
“民主测评+集体研判”,科学划分风险级。为准确评估岗位风险等级,有的放矢地加强重点监管,组成调研组深入各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专门印制《岗位风险等级测评票》,组织干部对本单位重点岗位风险等级进行专项测评打分。根据测评统计数据,会同纪委、人社、编办等部门,成立风险岗位评定小组,对岗位风险等级进行综合评估、集体研判,按照岗位风险程度高低,将风险岗位清单划分为“ⅠⅡⅢ”三级。目前已初步形成了206个“Ⅰ级”、108个“Ⅱ级”、84个“Ⅲ级”的全市风险岗位目录清单,为强化风险岗位监督管理,有效防止“中梗阻”问题打下了良好基础。
“部门联动+分级评估”,动态掌握风险值。充分发挥风险岗位目录清单作用,对206个高风险岗位上的干部,组织部门每半年至少进行1次全面考察了解,通过服务对象电话访问、反向民主评议、开展专项谈话等方式,掌握干部廉政情况和现实表现。同时,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纪检监察、信访、审计等部门协同联动,定期互通共享干部监督信息,发挥监督管理“叠加效应”,通过综合分析考察、巡视、审计、信访举报等信息,对风险岗位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分“红、黄、蓝”三个等级进行动态管理。其中,存在严重问题的标为“红色”,涉嫌违纪的交由市纪委(监察局)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的交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置,并及时予以调离、降免职等组织处理;存在苗头性问题的标为“黄色”,由市委组织部采取提醒、函询和诫勉等措施,及时“咬耳朵”“扯袖子”,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无问题的标为“蓝色”,并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优先予以提拔重用。
“教育警示+轮岗交流”,有效降低风险率。强化风险源头防控,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一方面,强化教育警示力度。将风险岗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重点,通过定期进党校(行政学院)专题培训、岗前培训、现场廉政教育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强化党性教育、纪律教育,进一步提升干部思想境界,更好地履行职责。2017年以来,组织镇街财政经管站等63名新任职风险岗位干部进行了专题培训,强化风险岗位警示教育。另一方面,将重要岗位定期轮岗交流作为降低风险、破除梗阻的重要手段,对纳入全市风险岗位目录清单管理的中层科级,原则上任职满4年的进行强制性内部轮岗、转岗,担任两个风险岗位满8年未被提拔的进行跨部门交流,任职期间经查实存有问题的随时进行调整,从制度上规范风险岗位干部轮岗交流的工作原则、条件要求和纪律规定,激发出干部干事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