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2018-01-2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5期
关键词:多潘立酮病机功能性

南宁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南宁 53000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老年人由于上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存在生理性退化,且长期受多种疾病的困扰及社会家庭等因素,易产生抑郁情绪,所以是FD高危人群。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 “痞满”、“胃脘痛”、“嗳气”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多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伤脾等导致肝失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胃失和降,中焦痞塞不通所致[2]。笔者对近年来有关老年FD的西医发病机制、诊治和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老年FD的治疗提供参考。

1 现代医学对FD的研究现状

1.1 发病机制

1.1.1 胃肠道动力障碍 有研究认为,胃肠道动力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主要因素[3]。胃动力是指从胃蠕动到排空的过程,也是胃从电活动到机械收缩、传导的复杂过程,包括胃肠运动失调及消化间期胃肠运动异常。老年人胃电活动和胃动力变化主要包括胃电活动减弱、节律紊乱,胃运动功能减退[4]。

1.1.2 内脏高敏感 消化道的内脏感觉高敏主要表现在对化学刺激高敏、对物理刺激高敏。FD患者对酸、温度感觉过敏,近端胃对机械扩张的敏感性增加,可出现餐后上腹饱胀或隐痛、早饱等症状。绝大多数老年人也有良好的胃酸分泌能力,甚至代偿性增加。Oshima 等[5]进行的酸灌注实验表明,FD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对酸的高敏感性是导致FD患者出现症状的重要机制。

1.1.3 精神心理因素 目前研究认为精神因素是FD发病的原因之一。老年人因退休后社会角色变化、患多种慢性疾病,加之社会和家庭等因素,心理障碍者明显增加,导致消化不良症状迁延不愈。Yarandi等[6]研究发现, FD与心理因素的作用是相互的,在FD患者中,其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更 高,而心理压力较大的患者容易诱导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 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含量增高从而影响胃排空,导致消化不良。崔二丽等[7]研究认为精神心理因素是FD发病的重要因素。

1.1.4 幽门螺杆菌感染 Hp感染可能通过诱发胃肠动力障碍、增加胃酸分泌、增强内脏敏感及影响脑-肠轴等环节参与了FD的发生。Mirbagheri等[8]研究认为感染HP的FD患者胃、十二指肠组织有微观结构改变,其损伤程度越重,FD症状评分越严重。郭凡等[9]认为,Hp 根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可使 Hp 阳性的 FD 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降低,尤其是上腹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1.2 西医治疗

1.2.1 促动力剂 目前常用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或依托必利,治疗餐后饱胀及早饱的FD患者。姜媛媛等[10]采用复方消化酶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有效缓解消化不良症状,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危险性。张瑾[11]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FD的临床疗效,其联合用药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缩短胃排空时间。

1.2.2 抑酸剂 包括H2受体拮抗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常用的有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张向红等[12]通过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嗳气、餐后饱胀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1.2.3 根除HP 目前推荐四联方案作为根除Hp的初治方案。对合并Hp感染的高龄FD患者,在应用促动力剂、抑酸剂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根除Hp。

1.2.4 精神心理的药物治疗 常规治疗无效,且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应进行行为、认知疗法和心理干预。常用的抗抑郁药有黛力新、阿米替林、帕罗西汀等。蒲红等[13]以黛力新为治疗药物,发现此类药物治疗FD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用药。

2 中医学对FD的研究概况

2.1 中医病机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 “痞满”,“胃院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多因情志内伤、劳倦伤脾、饮食伤胃等导致肝失疏泄,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运化功能减弱中焦痞塞不通所致。本病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病机虚实互见。廖建良[14]认为FD病因病机包括情志失调、饮食失常、脾胃虚弱、寒湿不慎、寒热错杂等,一般或为气机阻滞,或为中焦不利,或为阴阳失调。彭爱萍[15]研究认为老年患者服用中西药后,往往形成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病机。

2.2 中医药治疗 经典古方及自拟验方均对FD具有确切疗效。如付鹏等[16]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FD 38例,疗效确切,且对伴有抑郁、焦虑的FD患者疗效更佳。卢红治[17]采用健脾理气法治疗FD效果优于单纯口服多潘立酮。余江平[18]采用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FD患者40例,总有效率达95%。赵慧燕[19]采用自拟平补脾胃汤加减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总有效率达92.5%,优于采用莫沙必利治疗的对照组。

2.3 针灸治疗 近年来中医针灸被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并取得良好效果。针灸对消化系统的运动、分泌、吸收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20]。通过针刺足三里、三阴交、中脘、梁门、行间、肝俞等穴可共奏调理脾胃、疏肝解郁除痞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可鼓舞正气,是治疗脾胃系病症的要穴;黄振等[21]和石学敏等[22]认为,足三里、关元是保健强壮和“治未病”要穴。三阴交可助脾气,脾气升则胃气降;中脘是胃的募穴,具有健运中州、调理气机之功能;行间为肝经之荥穴,能疏泄肝经之郁结,配合肝俞穴以疏肝理气,诸证得减。崔爱群[23]研究认为针刺与心理疏导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焦虑状态患者具有明显疗效。

2.4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 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尝试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腾红丽[24]认为壮医药线点灸具有健胃消食之功效,对成人食欲不振者能增强食欲。宋宁[25]研究认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中药内服共奏疏肝、健脾、和胃之功效。

3 中西医结合治疗FD

大量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FD均取得良好效果。如胡玉芬[26]采用西药多潘立酮、泮托拉唑联合中药治疗FD总治愈率达93.3%。王阳[27]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和胃汤治疗老年FD效果明显。韦昌国[28]通过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FD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老年FD的效果。

4 结语

目前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已成为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28]。众多中西医学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药物、针灸及壮医药线点灸对老年FD具有明显疗效,尤其是针灸及壮医药线点灸,针对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穴位,可达到调理脾胃,疏肝解郁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大部分研究纳入的样本量小,导致结果缺乏说服力。笔者认为应多方位探讨中西医结治疗老年FD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1]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7):698-705.

[2]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3]杜芳,陈方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础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杂志,2005,11( 4 ): 353-356.

[4]Miwa H,Ghoshal UC,Fock KM,et al. Asian consensus report on functional dyspepsia [J].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27(4):626-641.

[5]Oshima T,Okugawa T,Tomita T,et al. Generation of dyspepticsymptoms by direct acid and water infusion into the stomach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patients and healthy subjects[ J ]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2,35 ( 1 ):175-182.

[6]Yarandi SS,Christie J.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review: pathophysiology and challenge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due to coexisting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J ].Gastroenterol Res Pract,2013(2013):351086.

[7]崔二丽,王智昊,王丽波,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564-2568.

[8]Mirbagheri SA,Khajavirad N,Rakhshani N,et al.Impa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microscopic duodenal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n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J ] .Dig Dis Sci,2012,57 ( 4 ):967-972.

[9]郭凡,刘诚明,黄艳春,等.研究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 Meta 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2):218-223.

[10]姜媛媛,李福青,王琳,等.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 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 (8):1116-1118.

[11]张瑾. 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观察[J] .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 ( 34 ):88-89.

[12]张向红,刘瑞雪.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 ( 3 ):211-212.

[13]蒲红,向谦,徐云莹.黛力新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4例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8):7-8.

[14]廖建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病因病机探析[J]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 ( 9 ):66-67.

[15]彭爱萍.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2007,7( 1):16-18.

[16]付鹏,黄雅慧. 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 例临床观察[J] . 黑龙江中医药,2013 ( 4 ):34-35.

[17]卢红治.健脾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6 例[J].光明中医,2013,33 ( 11 ):1364-1365.

[18]余江平.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治疗[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5):126-128.

[19]赵慧燕. 平补脾胃汤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 国医药指南,2015,13(22):191-192.

[20]王启才. 针灸治疗学[M]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3.

[21]黄振,宋双临.浅谈足三里穴保健灸[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6):373-378.

[22]石学敏,唐玉秀,周行晓.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1-64.

[23]崔爱群. 针刺与心理疏导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7,22(5):353.

[24]腾红丽.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概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12):21-22.

[25]宋宁.壮医药线点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9(9):7-8.

[26]胡玉芬.5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8(15):125-128.

[27]王阳,周锋利.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5):513-514.

[28]韦昌国.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9):78-79.

猜你喜欢

多潘立酮病机功能性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的中医病机思辨与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指标述评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心脏病患者:慎用多潘立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