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门诊采血患者的心理护理价值
2018-01-22丛玉红
丛玉红
(吉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吉林 长春 130021)
静脉采血是临床上一种常见有创性护理技术操作,主要用于检验患者体液是否正常等[1]。多数患者对静脉采血抱有恐惧、紧张等心理,加上受晕针、晕血等因素影响,导致配合依从性差,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2]。本研究为深入探讨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门诊采血室收治的118例静脉采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门诊采血室收治的静脉采血患者,随机抽取118例。118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1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11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9例。研究组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17~80岁,平均(45.8±3.2)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18~78岁,平均(45.6±3.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正式启动。本研究排除含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详细介绍采血相关知识、坚持无菌操作、采血后告知注意事项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心理护理,内容包括:①采血前心理护理:多数患者进入采血室后,受陌生环境、对疾病担心、恐惧采血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负性情绪,导致血压出现较大波动。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坚持仪表大方、语言亲切、态度诚恳,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就采血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尤其重视告知采血可能出现一定疼痛感,且采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提升其依从性;了解既往晕针、晕血史,评估患者情绪,做好相关应对工作。②采血中心理护理:合理调整采血室温度、湿度等,提升患者身心舒适度;采血操作时,尽量选择相对近端较粗大的静脉进行穿刺;针对末梢循环较差的患者,实施采血操作前,如热敷采血部位;穿刺时,选择直接刺入血管法,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用力过猛或静脉内反复穿刺,以免增加患者疼痛感,引发不良心理;操作过程中,关心体贴患者,耐心解释每一步操作目的、意义等,获得患者理解和合作;及时观察患者言语神态变化,鼓励、安慰、开导患者,确保采血顺利进行。③采血后心理护理:采血后,叮嘱患者准确按压拔针部位,避免中途松手、按压过度、用力揉搓等;指导患者采血后稍作休息,将其皮肤上血迹及消毒液清洗干净,护理人员全程陪伴,提升患者身心舒适度。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①采用依从性问卷调查两组抽血依从性,以100分为满分,评分包括完全依从(>80分)、部分依从(60-80分)、不依从(<60分)[3];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护理质量,以10分为满分,得分越高,提示情况越好;③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以100分为满分,得分越高,提示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依从性。研究组依从性为98.3%(58/59):1例患者不依从,所占比例为1.7%;20例患者部分依从,所占比例为33.9%;38例患者完全依从,所占比例为64.4%。对照组为86.4%(51/59):8例患者不依从,所占比例为13.6%;15例患者部分依从,所占比例为25.4%;36例患者完全依从,所占比例为61.0%。两组依从性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χ2=5.89,P=0.015)。
2.2 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0.5)分、(98.0±1.5)分,对照组则为(8.0±1.6)分、(80.2±2.0)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t=6.873、54.69,P=0.000、0.000)。
3 讨 论
有研究发现,心理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机体生理功能带来影响,而强烈的心理问题会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且能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4]。这就需要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解除其思想压力。静脉采血在医院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其护理质量的高度,直接影响着采血的顺利进行。静脉采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晕针、疼痛、皮下瘀血等,特别是晕针,会导致患者采血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压较大波动,影响其身心健康,不利于采血的顺利进行[5]。
本研究对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强调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切实加强心理问题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改善依从性,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采血前选择恰当方法和恰当时机向患者介绍采血相关知识,提升其对采血的正确认识,帮助其消除不良心理,改善依从性;采血过程中,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向患者解释每一项护理操作的目的、意义等,取得患者理解和合作;及时观察不良反应,一旦患者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立即停止采血;采血后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提升患者安全感;此外,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全面贯彻到采血操作过程中,充分理解、帮助、尊重、关心患者,使其感受到人性化关怀,缓解不良心理。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依从性为98.3%,对照组患者依从性为86.4%(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6]。由此可知,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采血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可改善其抽血依从性。此外,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凸显出心理护理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采血过程中应用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采血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